首页 理论教育 茶中自我修复能量-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茶中自我修复能量-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只从日本回流的一些老铁壶、老银壶的价格日渐攀升,就是一些与之相关的茶杯、茶托、茶席插花器等物件,价格也开始变得可观。这些锡质茶杯托,都是红子早些年在日本搜集的。其中最令她喜爱的茶托有三套。显然,它的历任主人对其都是珍爱有加,反复摩挲。这是她早些年在日本逛古董市场时发现的。目前,这个与茶有关的计划尚在策划中。吸引她的是京都的寺庙。

茶中自我修复能量-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在日本喝茶没有工夫茶一说,要么是比较正式的抹茶茶会,要么类似于英式的下午茶,工夫茶还是中国独有的。在参加日式抹茶茶会的时候,必须穿和服,盛装以待。用的茶器茶具,也都极为讲究,一般是用比较深的茶碗。我曾经收藏了几只日本陶艺家的茶碗。”

说话间,红子已经利索地坐在茶席前准备煮水、泡茶。“想喝哪一种茶?”她笑眯眯地问。“客随主便吧!”我也笑着回答。我每次来到红子位于苹果社区第22院街艺术区的红紫蓝画廊二层,总是少不了好茶相待。欣赏一下画廊签约艺术家的最新作品,看看红子自己的艺术收藏品,顺便再喝几杯茶。

“去日本朋友家里做客,喝茶时很简易,也很放松。他们大多是用欧式的茶壶泡一壶红茶,每个人的杯子一般都比较大,不像我们喝茶时用的杯子偏小一点。”她拿出几个杯子给我看,米白色雕花瓷杯,釉色润泽,“这是我之前在日本买的,跟台湾的一些杯型比较相似。”她拉开木柜的一个抽屉,里面全是她在日本搜集的老茶托。这些老茶托的材质大多为锡质,图案多变。既有传统意义上中国人喜欢的梅兰竹菊,也有一些其他图案。工艺上,既有简单的工艺,也有错金错银的工艺。

说话间,一道正岩水仙已经泡好,她缓缓出汤。茶汤在白色茶杯里形成一道红色晕圈,香气内敛而优雅。

这几年,随着中国文化的持续升温发酵,茶客们爱屋及乌,把对茶的热爱转至对茶器茶具的热爱甚至狂热追捧。不只从日本回流的一些老铁壶、老银壶的价格日渐攀升,就是一些与之相关的茶杯、茶托、茶席插花器等物件,价格也开始变得可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当然是一种好现象。这意味着人们对饮茶不再只是满足于口腹与感官之欲,而是开始追求一种精神与美学上的享受。就像宋代建盏的流行一样,人们出于鉴赏点茶泡沫细腻洁白之美的目的而使用建盏,这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与文明发展高度的基础之上的。”

这些锡质茶杯托,都是红子早些年在日本搜集的。其中最令她喜爱的茶托有三套。一套是清乾隆时期的,落款有乾隆年间的字样。船形的茶托,做工极其精细,雕刻有梅花的图案。摸起来异常光滑润泽,有一层薄薄的包浆。显然,它的历任主人对其都是珍爱有加,反复摩挲。“乾隆款的茶托传世较少,价格也相对贵一些。”一套是道光年间所制,上书“点铜”二字。所谓点铜,就是锡制之意。一般都是一个师傅带着几个徒弟,花费许多时日方能完成。

第三套茶托是一位名为净足的日本著名僧人亲手制作的,看上去极为简约,禅意十足,给人一种心无杂念的感觉。除非内心洁净到了极致,否则,心有杂念的人做不出如此干净的作品。“净足是那位僧人的法号,他在日本的历史上特别有名,他生活的时期即中国的清朝时期。现在,即便在日本,也有很多后人仿造他的作品。但是真正的老东西,一上手就知道。仿的东西,终究缺了一些气息。”红子把白色的雕花杯子放在珍贵的锡质茶托里,搭配相得益彰。“我现在只收藏最顶级的东西,我自己用的东西也一定是要最好的。越是好的东西,越是要用它,只有这样,物件的价值才会真正体现出来。在使用时,物件也会更有生命力。”红子如是说。

上次从日本回来,红子又带回了一些缂丝工艺的老和服腰带,大约十条。还有一些日本手织手染的和服料子,都是整卷整卷的,极为难得。一卷十二米四,正好可以做一件和服。“这一卷布,需要一个工人做半年。上面的图案也全部是手绘和手绣的。”她把布料打开来,“这上面的每一根线、每一朵花,全部都是手织手绘的。”(www.xing528.com)

“像这些老的缂丝,在日本也是越来越不好收了,尤其是工艺上乘的。至于手工制作的和服料子,在日本也面临技艺失传的困境。老的手艺人年纪越来越大,年轻人又不愿意传承这些手作技艺。”红子打算把这些缂丝或者布料做成茶席巾或者茶杯包、杯托之类的。“这些都属于古董布,历史基本都在百年以上。如果能把它们做成茶席巾,不仅雅致,而且布上的暗花若有若无,比用普通的亚麻布做茶席巾,会精致许多。”这是正绢,正绢就是纯真丝。这块也是老布料,原来都是用来做和服的料子的。这块布料上的是盘金绣,菊花的图案。用了描金工艺,手绘之后又加了绣工。布料的中间有一道白线,是手工留的印痕。“一个手工匠人,半年才能画出一卷布的图案。完全是一笔一笔地去画,一点一点地去刷,全部是时间的结晶。”她的藏品中,还有一些日式古董衣服,她也打算拆了做茶席和杯托等。

红子痴迷于茶具收藏。茶室内,不乏龙文堂的茶炉一类的精品,出自名家藏六之手,有一种独特的气息。这是她早些年在日本逛古董市场时发现的。龙文堂的铁壶,采用了错金错银的工艺,匠心独具。如何赋予古董一种新的内涵,为当代人所用,红子用她的古董茶具收藏,给出了答案。“如果古董不能服务于生活,被人们所用,那么它就是被淘汰的东西,或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红子的家里也有大量的古董家具,但是所有拜访过她家的人都不觉得突兀。白色顶棚,灰色水泥墙面,大理石扶梯,墙壁上挂着当代艺术家的油画,与雕花老柜子、红木太师椅、黄花梨几案等老古董家具形成强烈的反差,完全没有古董店般的沉闷之气。

红子计划做一场与茶有关的展览,把她搜集的所有铁壶、茶托、缂丝腰带、竹编花器等集合起来,把具有传承之美的东西集合起来展示给公众,再辅之以讲座,如茶美学讲座、香道文化讲座。目前,这个与茶有关的计划尚在策划中。

红子去年先后去了三次日本,每次都待上十几天。在日本,她主要是在京都待着。吸引她的是京都的寺庙。那里有大大小小将近两千座寺庙,唐代、宋代的寺庙都保留完好。她在古老的街巷里转,走来走去,在寺院喝杯茶,在一杯绿色抹茶中感受茶文化在日本的传承流转。

“实际上,日本传统文化的现状跟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有点相似,那就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兴趣不大,有一些传统技艺的传承也面临断层的问题。但是,好在日本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得比较好。”红子在日本居住了二十余年,两个孩子都出生在日本,现在每年又经常往返日本数次,红子对日本的传统文化,包括茶文化有自己的认知和见解。

到底什么是茶文化?茶又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心灵?“茶给人的影响是需要慢慢用心体会的。就像吸引我进入茶之门的那位朋友,她的举手投足,她的一举一动,都不慌不忙、从容自若,是如此充满魅力。而且,当我们在对待这些老的茶器的时候,无论是老铁壶还是古董茶杯,它们散发的能量场也是耐人寻味的,在不张扬的外表下,潜藏着一颗波澜不惊的心。这样的心境,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揣摩、去修习的。”

茶毕,红子送我下楼,恰巧遇见她的两位公子,他们都是玉树临风般的翩翩少年。初见面,他们便对我微颔首致意。待我推门离开,无意间回头,隔着玻璃窗,看到他们正对着我的方向屡屡鞠躬,颇有君子之风。他们的态度之沉静郑重,涵养之良好得体,让我不禁一方面钦佩红子教子有方,另一方面,我觉得这或许也得益于茶文化的熏陶,所以他们才能有这样的茶式礼仪与修养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