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教育合作——家园社和谐教育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教育合作——家园社和谐教育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方合作方面的研究普遍存在着单向的特点。类似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认为有必要通过对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谐发展进行深入地实践研究,致力于促进家园社合作共育水平的提高。符合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紧密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教育合作——家园社和谐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幼儿园特色确立的背景与意义

1.幼儿园特色确立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幼儿园教育正在逐步走出封闭,它在开放的社会体系里,与周围环境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幼儿园通过内外信息的反馈网络,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周围环境,实现自我发展。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纵观全球,世界各地对此都有共识。

在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积极倡导幼儿园要重视使用家庭和社区的资源,以丰富、加深幼儿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认识。美国在《0—8岁儿童适宜性发展教育方案(1997年)》,日本在《第三个幼稚园振兴计划(1991—2000年)》中,都强调了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幼儿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国际教育组织也呼吁要关注幼儿的社会学习,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紧密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重新界定教育的使命时指出,为了实现世界公民目标,“不能再只是强调认知学习,还要强调情感和行为学习”。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和国际儿童教育学会(ACEL)在1999年召开的“21世纪国际幼儿教育研讨会”上通过了《全球幼儿教育大纲》,其中指出,儿童的发展是“家庭、教师、保育人员和社区共同的责任”,教师要和家长“就儿童的成长以及和儿童家庭有关的问题,经常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要和“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健康卫生人员、工商人员、公共服务机构、学校、休闲娱乐机构及家庭联合会等建立合作关系”。

在国内,政府也非常重视家园社区合作共育,为了促进家园社区合作共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已颁布一系列学前教育的政策与法规,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与家庭、社区相互配合,统一管理,以提高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有效性。1992年,国务院在发布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定:“发展社区教育,建立起学校(托幼园所)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创造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和家庭环境。”1996年,原国家教委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任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园应密切同社区的联系与合作、宣传幼儿教育的知识,支持社区开展有益文化教育活动,争取社区支持与参与幼儿园建设”。2001年,教育部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虽然中国也非常重视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教育合作,并在有关的政策与法规中有所体现。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方合作方面的研究普遍存在着单向的特点。即:幼儿园是权威者、主导者,家长是参与者、支持者,两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幼儿园与社区的教育合作存在着单一性,大家对“三教合一”的研究甚少。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孩子的教育问题当然就全归幼儿园管,跟我家长没什么关系。现象二:有些幼儿园认为,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合作无非就是开开家长会,让家长知道幼儿在园的情况,了解幼儿园开展的一些工作及活动的情况。现象三:社区一些部门认为,幼儿园与社区的教育合作就是我们社区提供场地,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方便。

类似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认为有必要通过对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谐发展进行深入地实践研究,致力于促进家园社合作共育水平的提高。并以此为幼儿园发展理念与目标,通过探寻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模式与运作机制来促进家园社和谐共育的发展。

2.幼儿园特色确立的意义

幼儿教育是关系到一个人终生发展的“教育关键期”。但是,我们知道光靠幼儿园单方面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充分整合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使幼儿教育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同的事业。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

(1)符合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紧密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而目前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幼儿园教育都存在一个重大瓶颈,就是家庭教育、社区育人环境与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严重脱节,特别是幼儿阶段,他们生活范围主要集中在家庭和社区,如果不能有效地将规范化的教育要求延伸到家庭和社区,那么,“五不敌二”的现状依然难以改观。所以,“二期课改”也提出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由此可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者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环境的和谐,已经成为幼儿园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严重障碍和瓶颈,更是新一轮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关注点。所以,探索三者的教育和谐统一,同样是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

(2)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各种信息量的急剧增加,信息载体的日趋多样化,信息传播工具的大众化,人们接受教育已不仅限于学校,整个社会都将成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空间,即成为学习化社会。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努力建设一批与上海教育现代化相适应、资源共享、丰富多样的校外教育活动基地与设施,发挥其教育功能。”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3)符合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促进家园社和谐共育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幼儿园从自身发展角度考虑,需要通过利用一切教育资源,拓展、丰富幼儿园课程,最终促进孩子、教师、幼儿园、社区的共同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幼儿园在家园社方面的工作往往缺乏系统性与整合性,在开展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随意性;对社区、家庭教育资源利用还有局限性和功利性;缺少对家庭、社区、幼儿园教育的整体、系统的规划,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在日常具体工作中,我们还是经常会割裂地看待它们。比如:在教育的内容、手段、途径等方面都缺少整合的思想。

以家园社合作共育为特色,我们试图解决目前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局限性,力图构建体现文化内涵、多元理念和整合思想的和谐的大教育体系,为新一轮教育改革提供实践案例。

近几年,扎实开展家庭、幼儿园、社区的和谐共育工作,为幼儿园“和谐教育”特色工作打下深厚基础。作为上海市“十三五”家教指导实验基地、上海市家教指导实验基地特色校、宝山区家教指导示范校,三花幼儿园在区级以上层面多次进行幼儿园特色展示与交流,家教科研论文在全国、市、区级评比中屡屡获奖并发表,彰显了“家园社和谐教育”的办园特色。回顾三花幼儿园特色创建之路,是家园社和谐发展、共同成长、携手耕耘的特色道路。

(二)“和谐发展、共同成长”的办园理念是特色创建的理论基础

1.办园理念

“和谐发展、共同成长”是三花的办园理念。

(1)“和谐发展”的含义

首先,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充分利用社区、家庭、幼儿园自身的资源,形成家庭、幼儿园、社区三方和谐共育的“和谐”的“大教育”环境,为幼儿创造和谐的学习、交往环境。

其次,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充分利用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孩子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通过生活、游戏、运动、学习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等全面和谐的发展。

(2)“共同成长”的含义

幼儿园并不仅仅是幼儿成长的乐园,在家园社携手共育的同时,幼儿、家长、教师、社区人员以及幼儿园都在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这是三花“和谐发展、共同成长”的内涵,我们以此为理念基础,形成了幼儿园“家园社和谐教育”的办园特色。

图1.1 幼儿园特色的形成

2.办园特色

(1)特色形成

如上图所示,我园以“和谐发展、共同成长”为办园理念,培育以“和谐”为核心的园所文化,培养以“健康文明、勇敢乐群、自信大气”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为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了较鲜明的“家园社和谐教育”的办园特色。(www.xing528.com)

(2)特色内涵

我园的“家园社和谐教育”(即“和谐教育”)是建立在家园社三位一体、和谐共育的基础上,通过协调家庭、幼儿园、社区三者之间的关系,采取合适的方式,使家庭、幼儿园与社区一起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形成兼顾内外和谐的教育系统,以促进幼儿各方面和谐发展、幼儿与社会和谐发展、幼儿与自然和谐发展。

图1.2 家园社和谐教育内涵

(三)创新“和谐教育”管理机制是特色创建的有效保障

1.成立学前教育合作体

办园之初,为充分利用周边教育资源,我们依托政府机构,成立了“三花学前教育合作团队”,即“学前教育合作体”。我们的“学前教育合作体”是在区教育局及高境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由幼儿园、幼儿教师、幼儿家庭及家长,社区(各类企事业、商店等)及社会区域人员在统一的团队目标之下所形成的教育联合体,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学前教育合作体由“顾问团”和“合作组”两部分组成,下设办公室开展具体工作,办公地点在三花幼儿园内。“顾问团”由区教育局、高境镇分管领导、三花幼儿园家委会及家长代表和社区家长代表组成;“合作组”由三花幼儿园以及社区内各相关单位组成。幼儿园分别与社区单位签订协议,使其成为我园幼儿“翻越”学校围墙,走向社会的“幼儿社会实践点”。顾问团与合作组履行职责,互相协作,建立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双向循环的运作模式。

2.实行家委会执行主任轮值制

家委会执行主任轮值制是指将园级家委会组成执行主任轮值团,轮流担任家委会执行主任的岗位,根据工作安排,每月轮流定时进园办公,完成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一种模式。执行主任轮流进园办公,完成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监督、评估、检查、反馈等工作,包括参与幼儿园基础课程与特色课程、卫生保健、安全等评价。通过执行主任轮值制让家长更深入地参与幼儿园管理,有效提高我园家委会民主管理的能力,保障幼儿园“和谐教育”的特色创建。

3.创建开放式家长办公区

优化家校关系,搭建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平台,使家长对幼儿园产生归属感,激发主人翁意识,更好地践行家园共育,我园创建了幼儿园“开放式家长办公区”。这是集办公、接待、安全守护、家教等功能的全新综合性家长办公区,其特点为:开放多元、独立民主、规范有效。开放式家长办公区位于本园底楼大厅南侧醒目区域,分为:家长制度公示区、家长微阅览区、家长接待区、安全守护员上岗区、家园联系区、家委会执行主任办公区。开放式家长办公区的建立,实现了家园的合作共赢,促进多方共同发展;拉近了家校隐形距离,形成和谐的大教育氛围;增强了家园互动交流,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

(四)“家园社和谐教育”课程的建构是特色创建的有力基石

我园形成以双向式社区资源活动、开放式家园亲子互动区域活动、协同式三方共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幼儿园特色课程。

1.双向式社区资源活动

双向式社区资源活动指幼儿社会实践活动与社区资源进校园活动,即“走出去”与“请进来”。幼儿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教育合作体”背景下开展的,幼儿前往与我园签订协议的合作单位,开展幼儿社会实践点活动。活动内容是由我园与社会实践点单位沟通,根据实践点单位实际以及幼儿发展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与有效筛选,结合幼儿园每月主题,确定各年龄段幼儿参与幼儿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学。社区资源进校园活动是邀请有某项技能的社区及本园家长或社区单位工作人员来园实施教育行为的活动,即通常被称为“家长助教”“社区助教”“爸爸老师”“妈妈老师”等。

2.开放式家园亲子互动区域活动

开放式家园亲子互动区域是指由幼儿园组织的,以幼儿与家长为主,教师为辅,由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教育活动形式。开放式家园亲子互动区域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中,为幼儿和家长提供一种宽松、专业的活动环境,这种创新的亲子教育活动形式是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有效补充;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资源的不足;是提升家长育儿水平,实现亲子共同成长的有效平台。目前园内有五个互动区:探究屋,动手做,快乐读,谁会赢,玩一玩。

3.协同式三方共育活动

协同式活动即在一个共同的主题下,由任意一方牵头,家园社三方共同参与的活动课程,是通过主题的形式,致力于将三方力量聚集在一起,以节日或某项有特殊意义的大活动对幼儿产生影响,满足幼儿的需求,促进幼儿的发展。协同式大活动拉近家园社的距离,促进三方交流,达成教育的一致。如:爱心义卖、亲子运动会、三花艺术节等活动。

(五)彰显办园特色的幼儿园环境是特色创建的有效载体

以环境创设为切入口,创设能体现我园办园特色与文化内涵的环境,积极营造和谐的幼儿园文化氛围。

1.大厅

大厅分别布置成三个小区域:沙发桌椅、壁橱等组成“温馨家庭”;童话城堡、秋千架组成“快乐幼儿园”;公共汽车、电话亭、城市街景组成“时尚社区”。三个区域对应“家园社”,与我园的办园特色契合。

2.家长办公区

幼儿园在底楼醒目处,专门开辟家长专属办公区域,布置温馨雅致、开放的办公区域让家长一目了然。办公区地方虽不大,但功能一应俱全:安全守护员上岗、家委会办公、家长接待等都在办公区完成。

3.亲子互动区域

充分利用园内公共区域创设亲子互动区域,统一装饰风格,使用专用挂牌,开设贴近幼儿实际的五个区域,努力让环境服务于教育,使环境体现课程。

此外,在幼儿园楼梯墙面上有幼儿社会实践活动的展示;“三花秀”是全园家园亲子制作展示的区域;还有体现“和谐”文化的“快乐之家”等。

我们一直行走在特色创建的道路上,努力创建集“和谐三花、幸福三花、品质三花”为一体的和谐校园,坚持办家门口有品质的幼儿园,服务幼儿,服务家长,服务社会。待到“三花”烂漫时,一起去倾听那花开的声音!

(作者:陈蕾,上海市宝山区三花幼儿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