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北省老艺术家(戏曲类):从童工到学戏,荀老师的教诲改变人生

河北省老艺术家(戏曲类):从童工到学戏,荀老师的教诲改变人生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时候因家里生活困难,我12岁就在印花厂当童工捡纸团。剧社领导亲自到我家做思想工作,父母才同意我学戏。1949年我正式进入十军分区培新剧社,成了当时剧社的第一个女学生。我跟荀老师学习了《红娘》《红楼二尤》《花田错》等戏。通过向荀老师学戏,学到了好多东西,刚开始学戏,总觉得自己学不会荀老师的东西,完不成任务。通过和荀老师学戏,我觉得荀先生真不愧是大师,他的技艺真的学不完!

河北省老艺术家(戏曲类):从童工到学戏,荀老师的教诲改变人生

小时候因家里生活困难,我12岁就在印花厂当童工捡纸团。厂长是一个票友,他非常喜欢京剧,见我岁数很小,眼睛长得大大的,向我二姐建议让我去学戏。于是,我就去培新剧社参加考试。考试时,老师让我唱戏,我说我不会唱戏;说你喊喊嗓子,我也不会;你能唱歌吗?我就唱了几句“蝎子的尾巴,马蜂的针,最毒毒不过日本人的心,仁义道德全满面,狼心狗肺全满身”。老师起什么调门,我就以什么调门唱。后来,剧社就通知我考上了。后来又出现了一些波折,家人怕我挨打、受苦,不让我去学戏。剧社领导亲自到我家做思想工作,父母才同意我学戏。1949年我正式进入十军分区培新剧社,成了当时剧社的第一个女学生。在剧社,老师们要求非常严格,学什么都是速成的。每天上课、练功、学戏,边学边演,一天演出三场戏,很紧张,但我心里非常高兴。基本功是京剧老师教的,我记得练踢腿功的时候,白天绑在栏杆或木头上,晚上为了不让腿回功,经常把腿绑在床上。京剧学了《宇宙锋》《姑嫂英雄》;河北梆子学了《捡柴》《柜中缘》《三娘教子》《喜荣归》等。

在培新剧社,我主要是跟贾桂兰、桂三宝、高凤英三位老师学河北梆子,金桂芬是我的生活老师。这几位老师对我可好了,老师们的恩情我一生都不能忘。贾老师当时年轻,精力充沛,我跟着她学得最多。我向贾老师学了《哭长城》《翠屏山》《血手印》等。贾老师是咱们河北梆子有名的“小金刚钻”,她的梆子腔非常有特色。贾老师的唱功就像是“硬上弓”,她的音域特别宽,唱出来慷慨激昂,一听她唱就让人激动。贾老师对我非常严格,我记得在练《血手印》时,有一个动作是挎胳膊,因为我练得不到位,她一下子把我拎起来,转了好几圈。之后,贾老师又让我去村里找小树转着练,记得那时我把衣服、胳膊都磨破了。在生活中,贾老师对我非常照顾,演出的时候,她总是拿着一只小罐,里面装着好吃的给大家吃,但每次都给我吃得最多。贾老师虽然没有文化,但她思想境界非常高,要求我政治立场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凤英老师也是非常有名的老师,我跟她学了《打金枝》《柜中缘》《喜荣归》。我跟着桂三宝老师学了《三娘教子》《王宝钏》。(www.xing528.com)

1961年,我又拜荀慧生老师为师。我跟荀老师学艺中间还有个插曲。1960年我去长春电影制片厂拍电影《再生记》,我演的是主角黄梅英(年龄跨度从18到48岁),电影拍完效果还不错。通过拍演电影,我觉得电影和戏曲的区别是电影更生活、更真实,戏曲表演程式化的东西比较多。我拍电影之前,团里正准备排《宝莲灯》。时隔一年,我从长春回来以后,《宝莲灯》排完了。我观摩了《宝莲灯》,主演是山西的一个演员,她的绸子舞、舞剑演得真好。我拍电影回来后,团里打算重排《宝莲灯》,领导就安排了我两大任务,一个是和荀老师学习提升自己,另一个是排演三圣母。和荀老师的学习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就拿看书来说吧,我没文化,之前只顾学戏、排戏了,看书的时候很少,看书这件事总提不到日程上来,荀老师教导我必须读书,他说不读书怎么能理解人物,怎么演戏。学《红娘》不读《西厢记》,学《红楼二尤》不读《红楼梦》你怎么能演好呢?自此,我读书的习惯养成了,我还读了像《简·爱》《红与黑》等以女性为主角的国外名著,文化素养也因此提升了很多。我跟荀老师学习了《红娘》《红楼二尤》《花田错》等戏。通过向荀老师学戏,学到了好多东西,刚开始学戏,总觉得自己学不会荀老师的东西,完不成任务。在领导的鼓励下,我克服畏难情绪,踏下心来学。荀老师还让我学画画,我当时就很不理解,学画画干什么?荀老师说,你学画画才能懂得美学,懂得色彩,不然的话,不懂得色彩怎么配衣服。通过学画画,在戏服设计时,我懂得了服装设计成什么样式、什么颜色,既符合人物,又靓丽美观。荀老师的表演非常生活化、自然,但绝对不是纯生活化的,是很讲究艺术特色的。在念白上,我们通常拿腔拿调,而荀老师的念白非常有特色,他的念白特色就是普通话加朗诵时的感情,像在《窦娥冤》中“苍天在上”这句念白,我就借鉴了荀先生的念白方式。在动作上,荀老师非常注重手的动作,他经常说,手的动作比语言更重要。比如说水袖的表演,通常演员就是一甩,荀先生强调的是水袖表演,旦角必须露手,这样动作才美,这一点我就借鉴到河北梆子里来了。通过和荀老师学戏,我觉得荀先生真不愧是大师,他的技艺真的学不完!我跟荀老师学了好多东西,我也感觉到艺术是一门科学,不玩命地研究、实践,而只是学了点皮毛,就一辈子去单纯的重复,你就不会有创新、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