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体论和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不同范畴

本体论和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不同范畴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本体论和认识论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本体论所回答的是物质和属性的关系,主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统一性;认识论所回答的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并把它们的对立放在首位。本体论不仅不能离开认识论,而且必须以认识论为前提,服从于认识论。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取消本体论,只是扬弃了离开认识论的本体论。

本体论和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不同范畴

本体论认识论是两种不同的学说。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的最高问题。本体论是关于世界本原的学说,旨在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它与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是不同的两个问题。有人把本体论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称作哲学的最高问题,有人则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本体论问题,第二个方面是认识论问题。这些看法都混淆了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区别。列宁在论述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明确指出:“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这种对立无疑是相对的。”[4]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谁是第二性的,这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而不是本体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只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彻底回答,所以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标准。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即统一性问题,人们可以有多种回答:可以认为世界统一于水,还可以认为世界统一于气、火、土;也可以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也可以认为世界统一于数、单子;等等。我们都不能根据这些不同的看法来划分哲学上的基本路线。在本体论中,哲学的不同派别,是由它的不同的认识论的前提来决定的。如果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前提,那么,由此建立的本体论,就是唯物主义本体论;从相反的前提出发,所建立的只能是唯心主义本体论。我们为什么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称作唯物主义的,把莱布尼茨的单子论称作唯心主义的呢?问题在于他们对原子、单子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所作的不同回答。如果把原子、单子都看作是物质的,那么原子论和单子论不过是名称的不同,并不反映两条哲学路线的分歧。正因为莱布尼茨宣布单子是精神本体,所以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时,他已经超越了本体论的领域而进入认识论中。

为什么恩格斯在概括哲学中的基本问题的时候,又把思维对存在的关系具化为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并进而表述自然界是本原的,还是精神是本原的问题呢?不少学者把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看作世界的本原问题,其根源就在这里。其实,恩格斯的提法,正是告诉我们本体论和认识论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并说明认识论是本体论的前提。当我们在回答世界的本原时,如果仅限于物质和意识这两项选择,归根到底,也只能是这两项的选择,二者必居其一;不是肯定物质是本原的,就是肯定意识是本原的,那么,这实际上是回答谁是第一性的、谁是第二性的认识论问题,是回答什么是本原问题的前提和根据。如果肯定了物质是第一性的,那么根据这一前提,也就肯定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如果肯定了意识是第一性的,那么根据这一前提,也就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原。这就是说,如果像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当哲学的基本问题获得了完全的意义之后,本体论就要从属于认识论。这时,企图去建立离开认识论的本体论,就像列宁所批评的那样,都是小孩子的糊涂观念。

本体论和认识论除这种从属关系外,它们还是相互补充的,无论缺少哪一部分,哲学都会成为不充分的学说。例如,就世界的统一性来说,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多样性的统一,如物质形态的统一、运动形态的统一等;其二,是物质和意识的统一。如果要唯物地回答物质和意识的统一,又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本体论的含义,说明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第二层是认识论的含义,说明意识能够认识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这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我们要全面而完整地说明物质和意识的统一,本体论和认识论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彼此渗透,相互补充,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www.xing528.com)

在物质概念的讨论中,由于不了解本体论和认识论的从属关系,不少学者提出了两种物质概念的主张,认为存在认识论的物质概念和本体论的物质概念,从而致力于对单纯的本体论的物质概念的追求。这样做,势必要脱离认识论,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例如,有的学者认为:“哲学物质概念的外延,不仅包括自然界,包括渗透了人类意识的物质,而且包括客观化的意识现象。”这样的物质概念,已经离开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个基本。狄慈根也曾有过这种将物质概念扩大的主张。列宁评论说:“狄慈根在《漫游》(即指《一个社会主义者在认识领域中的漫游》——引者注)中重复着说,物质这个概念也应当包括思想,这是糊涂思想。因为这样一来,狄慈根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物质和精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对立就会失去意义。至于说到这种对立不应当是无限的、夸大的、形而上学的,这是不容争辩的(强调这一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者狄慈根的巨大功绩),这种相对立的绝对必然性和绝对真理性的界限,正是确定认识论研究的方向的界限。如果在这些界限之外,把物质和精神即物质的东西和心理的东西的对立当作绝对的对立,那就是极大的错误。”[5]意识虽然是物质发展到高级的属性,但是,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范围内,我们已经把意识从物质中抽象出去了,并将它与物质相对立;只有在研究物质和意识之间的统一性时,才把意识作为物质的属性。关于这一方面,当然也包括到“物质”这一概念的内涵中。但是,当对物质概念做出本体论这一方面的规定时,我们仍然以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为前提,没有扩大它的外延。如果离开了这个前提,那么,人们就会离开唯物主义路线。在这种意义上,列宁的物质定义是永远不会陈腐的,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永远不会陈腐一样。

由此可见,本体论和认识论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本体论所回答的是物质和属性的关系,主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统一性;认识论所回答的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并把它们的对立放在首位。本体论也要研究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但是,与认识论的研究不同,它是把意识作为物质的属性,作为物质发展的产物,研究它们的统一性。本体论不仅不能离开认识论,而且必须以认识论为前提,服从于认识论。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取消本体论,只是扬弃了离开认识论的本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