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逻辑范畴体系的基项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逻辑范畴体系的基项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辩证逻辑的范畴体系,这是学术界正在探索的道路,有的学者已经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根据“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辩证逻辑的中心范畴的意义,辩证逻辑的基本任务就应是研究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任务。这样,由中心范畴所规定的辩证逻辑的范畴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思维的研究过程,二是思维的叙述过程,三是思维的反馈过程,这就是辩证逻辑体系的一个雏形。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逻辑范畴体系的基项

建立辩证逻辑的范畴体系,这是学术界正在探索的道路,有的学者已经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要建立这个体系,自然离不开制定它的逻辑基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范畴。

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同时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学恩格斯曾经把辩证逻辑称作辩证方法,并认为它是改造黑格尔的逻辑学的结果,它的意义并不亚于唯物史观的创立。恩格斯说:“马克思过去和现在都是唯一能够担当起这样一件工作的人,这就是从黑格尔逻辑学中把包含着黑格尔在这方面的真正发现的内核剥出来,使辩证方法摆脱它的唯心主义的外壳并把辩证方法在使它成为唯一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式的简单形式上建立起来。马克思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就是以这个方法作基础的。这个方法的制定,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44]在这里,恩格斯提出了“唯一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式的简单形式”,并认为辩证逻辑就是在这个“简单形式”上建立起来的。这个“简单形式”就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想发展方式。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专门以“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为题,论述了这个形式,他说,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进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再现出来的方式”[45]

马克思以这个思想发展方式为基础,进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工作,并创造了“资本论”的逻辑学。所以,“资本论”的逻辑,也就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

在创立辩证逻辑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提出了历史与逻辑的关系问题。在这种关系中,这个“逻辑”范畴所指的也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范畴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运动,反映了事物从简单到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比较抽象的范畴,表现为事物的比较不发展的形式,比较具体的范畴,表现为事物的比较发展的复杂形态,这就是历史决定逻辑的基本原理:历史从哪里开始,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进程也就从哪里开始。正是这个原因,列宁认为,黑格尔最先提出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思想,具有开辟一门新逻辑学的重大意义。他说:“黑格尔是把他的概念、范畴的自己发展和全部哲学史联系起来了。这给整个逻辑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方面。”[46]这个新的方面,就是辩证逻辑,即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列宁对黑格尔的评价,同样告诉我们:对“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个范畴的制定,标志着辩证逻辑学的建立。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辩证逻辑学的时候,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个范畴,作为辩证逻辑范畴体系中的整体性范畴。有了这个范畴,就把辩证逻辑同旧逻辑区别开来了。在旧逻辑中,没有概念和范畴的发展、转化,没有各部分之间的内在的必然性的联系。恩格斯说:“辩证逻辑和旧的纯粹的形式逻辑相反,不像后者那样只满足于把思维运动的各种形式,即各种不同的判断形式和推理形式列举出来并且毫无联系地并列起来。相反地,辩证逻辑由此及彼地推导出这些形式,不是把它们平列起来,而是使它们互相从属,从低级形式发展出高级形式。”[47]

把“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范畴确定为中心范畴,使辩证逻辑成为流动范畴的逻辑,同固定范畴的形式逻辑区别开来了。这样,就在逻辑学上产生了革命,使辩证逻辑成为一门全新的逻辑,表明逻辑学是一门历史科学

根据“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辩证逻辑的中心范畴的意义,辩证逻辑的基本任务就应是研究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任务。马克思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运动,看作“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重点只是引者加的),指明了思维的两种过程:一是“掌握具体”的过程,这就是研究过程;二是“再现具体”的过程,这就是叙述过程。这两个过程,都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运动。与此相适应地,他把方法也分为两种,一是研究方法,二是叙述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实现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因而也是由中心范畴所决定的。

还应该看到,研究过程和叙述过程不是绝对分离的,而是互为前提的。现实的思维过程是研究过程和叙述过程的统一。我们把它们分解为两个过程,分别地加以研究,也是一种科学抽象。在现实的思维过程中,研究和叙述总是经常地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这两个过程的综合,就是思维总过程。这个总过程的新特征,就是思维反馈,即以思维活动的结果来调整思维的活动。所以,我们可以称思维的总过程是思维的反馈过程。这样,由中心范畴所规定的辩证逻辑的范畴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思维的研究过程,二是思维的叙述过程,三是思维的反馈过程,这就是辩证逻辑体系的一个雏形。

【注释】

[1][德]伊曼努尔·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译本),第1版,第7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2]洪谦:《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读》,第1版,第22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3][德]亨利希·肖尔兹:《简明逻辑史》,第1版,第1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4]洪谦:《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读》,第1版,第22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5][德]亨利希·肖尔兹:《简明逻辑史》,第1版,第2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6][德]黑格尔:《逻辑学》上卷,第1版,第3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7][德]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分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俄]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分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德]黑格尔:《逻辑学》上卷,第1版,第3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0][德]黑格尔:《逻辑学》上卷,第1版,第3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1]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第1版,第263—26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2][日]末木刚博等:《逻辑学——知识的基础》,第1版,孙中原等译,第40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

[13][德]黑格尔:《逻辑学》下卷,第1版,第3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4][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单行本),第1版,第9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5][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单行本),第1版,第9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6][德]黑格尔:《逻辑学》下卷,第1版,第4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7][俄]列宁:《哲学笔记》,第1版,第1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18]《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第1版,第79页,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

[19]《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第1版,第79页,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1版,第197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www.xing528.com)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1版,第197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22][俄]列宁:《哲学笔记》,第1版,第1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23][俄]列宁:《哲学笔记》,第1版,第1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24][俄]列宁:《哲学笔记》,第1版,第25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25]《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第1版,第82页,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

[26]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版,第30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版,第53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8]《列宁全集》第38卷,第2版,第2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9]《列宁全集》第38卷,第2版,第19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0]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版,第29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1]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2版,第81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2][德]黑格尔:《逻辑学》上卷,第1版,第47—4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3][德]黑格尔:《小逻辑》,第1版,第9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4][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单行本),第1版,第21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5][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单行本),第1版,第28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6]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2版,第4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版,第40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版,第15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9][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1版,第31—3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0][俄]列宁:《哲学笔记》(单行本),第1版,第2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41][德]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版,第60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2]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2版,第4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3][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单行本),第1版,第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4][德]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分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版,第3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5][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版,第1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6][俄]列宁:《哲学笔记》,第1版,第11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47][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单行本),第1版,第10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