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实践探索:《论语》感悟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实践探索:《论语》感悟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桂云暑假期间我阅读了《论语》这部书,我感触颇深。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这是读《论语》给我感触最深的。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厚厚的《论语》之中,经历了历史长河的冲刷,依然焕发出动人的光芒。《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们向上的阶梯。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实践探索:《论语》感悟

刘桂云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论语》这部书,我感触颇深。书中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等相关内容,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对我们今天教师的职业成长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孔子推崇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对子女抱着很大的期望。所以给父母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不是孝的根本,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做人处事,不辜负父母的期待才是真正的孝。(www.xing528.com)

在治学方面,孔子有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读《论语》给我感触最深的。这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我们周围的那些同事、朋友各有各的才能,应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厚厚的《论语》之中,经历了历史长河的冲刷,依然焕发出动人的光芒。《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们向上的阶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