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晶波依据个体社会性发展的指向性,从指向自我、指向他人、指向社会文化三方面来界定社会性发展的内容。指向他人的社会教育内容体现在学科领域包括三方面,即幼儿的人际认知、人际情感和人际交往。社会认知主要集中在对幼儿园规则、公共规则、社会机构与职业角色的基本认识与了解。包括对社会公共设施、社会机构、社会职业、人物关系、行为规范、社会公德、公民意识等的认识与了解。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刘晶波依据个体社会性发展的指向性,从指向自我、指向他人、指向社会文化三方面来界定社会性发展的内容。[2]

(一)指向自我

指向自我方面的社会性发展包括对自我的基本认识与定位、有关自我的情绪和情感、围绕自我而发出的行为等。幼儿对自己的认识,既包括对自己的身体特征、性别、兴趣爱好、年龄、身心需要等的认识,也包括对喜欢自己、肯定自己、接纳自己等与自尊、自信、自控、自主有关的心理品质的认识。对自我情绪的认识既包括认识自己的积极情绪(如高兴、荣耀、希望)和消极情绪(如恐惧、愤怒、悲伤、羞怯、孤独、厌恶),也包括掌控、调节与适度表达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围绕自我而发出的行为包括照顾自己的身体、管理自己的物品和对自己日常生活的规范,如:会自己穿衣服;脱下的鞋子要摆放好;吃东西前、便后要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会用手掩住口鼻等。

体现在学科领域教育内容主要以自我为轴心,具体体现在身体、情绪、物品管理和学习品质四个方面:身体管理包括照顾和控制自己的身体,即具有初步的身体管理能力、保护能力和协调能力;情绪管理主要包括幼儿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辨识与觉察、对情绪的理解和调节、情绪的适宜性表达和控制等;物品管理包括对自己生活、学习、游戏物品的分类、归放和整理等;学习品质主要包括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主动性、专注性、计划性和灵活性等。

(二)指向他人

指向他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包括对他人的基本认识、自我和他人之间人际情感联结和幼儿与他人的人际互动行为与规范。对他人的基本认识包括对他人外表、感受、情绪、想法、群体地位和角色等的认识。自我与他人之间人际情感联结是指幼儿在和他人进行互动时建立起的情感关系,可分为幼儿与成人的情感联结、幼儿与同伴的情感联结,既包括幼儿对成人的依恋、关怀、感恩等情感,也包括对同伴的喜爱、关心、尊重、同情和嫉妒等情感。幼儿与他人的人际互动行为与规范分为与成人的互动和与同伴的互动,无论在哪一种类别的人际互动行为中,幼儿都会习得相应的行为规范与规范的社会行为。指向他人的社会教育内容体现在学科领域包括三方面,即幼儿的人际认知、人际情感和人际交往。人际认知主要包括对生活环境中他人的了解,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了解,区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等。人际情感包括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辨识、觉察与表达,以及了解生活环境中他人情绪产生的原因。人际交往包括对人际交往规则的掌握,能根据他人的需要和行为调整自己的行为。

(三)指向社会文化

指向社会文化的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个体对生活环境文化的认识,涉及对各种社会角色与职业角色,所处地域文化的核心经验与知识,以及民俗、节日、习惯等方面的认知与继承。指向社会文化的社会教育内容体现在学科领域主要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归属感。社会认知主要集中在对幼儿园规则、公共规则、社会机构与职业角色的基本认识与了解。社会情感主要包括:幼儿在与他人交往、参与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如喜欢和同伴一起玩,乐于参与游戏与活动,喜欢民族节日等。社会归属感主要包括:幼儿对家庭、幼儿园、民族和国家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如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等。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拓展阅读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概念

1.幼儿自我意识(www.xing528.com)

自我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性发展的基础。自我意识的教育活动目标主要是幼儿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接纳自己,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能够评价自己,在评价自己的基础上,学会正确评价他人。鼓励幼儿积极尝试自我体验,培养自信心,并能初步调控自己的情绪情感,控制自己的行为,产生积极的愉悦情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2.幼儿人际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是社会化的必经过程。幼儿的人际交往包括与成人的交往和与同伴的交往,同伴之间平等、互惠、公平、对等的关系更能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正确引导幼儿进行社会交往,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技巧,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交往能力的发展。

3.亲社会行为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指产生关心、分享、谦让、同情、帮助、友爱、合作、安慰等有利于他人的行为。亲社会行为是和谐社会形成的重要条件,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是社会鼓励和赞扬的积极行为。

4.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幼儿对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的认识与了解。包括对社会公共设施、社会机构、社会职业、人物关系、行为规范、社会公德、公民意识等的认识与了解。

5.归属感

归属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情感,是幼儿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感知社会生活环境。当被周围的人和集体接纳认可时,知道自己是其中的一员,从而产生一种安全感和亲切、自豪的情感及愉悦的情绪体验。幼儿的归属感往往来自对群体生活的直接感受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归属感,幼儿对社会的最初看法和感受主要来自父母和其他亲近的成人,如果成人能够用积极的态度看待社会,为自己是其中一员感到满意,那么幼儿就会形成同样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对家乡和祖国的归属感。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归属感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对家庭、社区、班级、幼儿园、家乡、国家与民族的认知,以及对这些群体的认同与自豪感。

思考与练习

想一想社会教育目标制定和内容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