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教育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指导研究成果

家庭教育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指导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二)观看照片,初步理解1.观看幼儿生活照片,理解什么是幼儿社会性发展。)2.知识分享:幼儿社会性发展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三个方面。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内容主要分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

家庭教育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指导研究成果

陶 敏

一、设计意图

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通常会面临哪些困惑呢?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听话、嫌父母啰唆、不愿与父母沟通……这些都与父母自身的言行举止以及对待幼儿的方式分不开。孩子的成长远比成才重要。各位家长要意识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加强自身学习,避免错误的言行举止,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方法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互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与人交往,提高社会性发展水平。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

二、活动地点

家长学校

三、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电脑设备等。

四、教学流程

(一)互动游戏,快乐开场

1.游戏——《找朋友》。

师说:请各位家长朋友们先来和我一起玩个游戏,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大家在纸的正中间格子里写上自己的姓名,其他相对应的格子里都有一个小问题,请大家如实填写。(通过游戏法、讨论法,激发家长们的热情。)

互动:有家长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他的兴趣爱好吗?周末的休闲活动是什么?

老师说:感谢大家的分享,那么现在请大家拿着自己的这张纸去找一找,有谁和你的答案相同,请将他的名字写在答案的格子里,我们来看一看谁找到的朋友最多。

分享:请最先找到8个朋友的家长来分享一下,他找到了什么样的朋友?(有同样的兴趣爱好等。)

讨论:这个游戏让你有什么感受呢?

2.老师小结:这是我们成人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交朋友的方式之一。那么孩子们是不是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交朋友呢?问题:孩子们的朋友圈有哪些共同点呢?(住在一个小区;一起上兴趣班;爸爸妈妈是同事、同学、朋友等。)

(二)观看照片,初步理解

1.观看幼儿生活照片,理解什么是幼儿社会性发展。

老师说:随着我们孩子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朋友越来越多,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经常会发生一些可大可小的事情,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讨论:看到这样的现象,你是怎么想的呢?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行为?(通过照片展示,运用提问法、讨论法等方法与家长共同发现问题,找出原因。)

2.知识分享:幼儿社会性发展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三个方面。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内容主要分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人际交往包括:(1)愿意与人交往;(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3)具有自尊、自主、自信的表现;(4)关心尊重他人。社会适应包括:(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3.小结。

老师:是的,只有我们了解这些行为都是孩子在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所要经历的,我们才能理解他们。我们的孩子都是需要同伴的,同伴可以满足孩子归属、尊重和爱的需要,儿童在同伴集体中被同伴接纳并建立友谊,同时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受到同伴的赞许和尊重,从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对儿童的发展十分有益。

(三)讨论学习,深入理解

1.找一找: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行为有哪些?

提问:各位家长朋友们能够分辨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行为有哪些吗?(请家长们找到写有孩子行为的小字条,然后给大家2分钟讨论一下,你拿到的字条上写的孩子行为属于社会性发展行为吗?如果是,请将字条贴到属于孩子社会性发展行为那一栏,如果不是,请贴到不是那一栏。)(www.xing528.com)

2.讨论:哪些行为属于社会性行为?为什么?

小结:我们的家长都很棒,一下子就找出了这么多的幼儿社会性发展行为,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教师领读)那么其他的行为都是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大家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期有了解吗?(家长举手示意)我们可以一起来了解一下孩子各个年龄段的关键期:2~4岁是孩子秩序性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孩子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孩子与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5岁是孩子由生理需要向社会性需要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孩子在中班这个年龄阶段矛盾冲突比较多。那么,孩子在交往中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一旦发生,家长应该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学会说“对不起”,同时在接受别人道歉的时候,学会说“没关系”,而不应该让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

(四)思考困惑、分享交流

1.交流互动:家长分享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困惑。

小结:都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当孩子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后,父母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带着他们感受世界,熟悉世界,认识世界,因此父母的很多无意识行为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2.分享探讨:为特殊事例出谋献策。

(1)事例:放学了,幼儿园里顿时又成了欢乐的海洋,很多孩子舍不得离开幼儿园,继续和小伙伴在户外玩耍,而家长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享受这热闹又祥和的时光。突然玩具屋那边传来了哭声,原来是丁丁和另外一个小男生为争取玩具屋的主权而争斗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甘示弱,竟然动手打成了一团,等妈妈们拉开了孩子,两个小家伙都已经受伤了,大人们心疼不已,一边查看自己孩子的伤口,一边责备对方的孩子,气氛尴尬极了。

(2)老师提问:如果你是当事人的爸爸妈妈,你会怎么做?

(3)请家长分成爸爸、妈妈两组,分析两种角色对孩子的教育影响。通过家长分组讨论、体验、表演等方式,学会正确的言传身教的方法。(讨论时间10分钟)

(4)请爸爸妈妈派代表上来陈述自己组讨论的结果。

(5)小结: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迫切希望下,我国绝大部分家庭虽然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却存在教育价值观的狭隘,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名次和能否升入名校,不关心性格品质等其他方面的教育现象。其实,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极其重要的。

(五)育儿有道,教子有方

老师说:在幼儿园里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们想知道老师们平时都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吗?那么,就和我一起来听一听老师们运用的巧妙的方法吧。

1.听故事,学育儿有道。

故事:谁是城堡的大王?

动物学校里有一座美丽的玩具城堡,那是小动物们最爱去的地方,每到放学的时候小狮子就早早地拉着狮子妈妈的手,向玩具城堡跑去,第一个钻进玩具城堡当大王。当大王的感觉可真好呀,像极了狮子爸爸又威严又神气。可是今天小狮子正玩得高兴的时候,听到城堡外又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咚咚咚……咚咚咚……小狮子问:“是谁呀?”城堡外回答:“是我,小老虎。”小狮子又问:“你来干什么?”小老虎说:“我来当大王呀。”小狮子说:“这里已经有大王了,不需要你了。”小老虎可不高兴了:“哼,我爸爸就是大王,所以我也要来这里当大王。”小狮子说:“我爸爸也是大王,所以我在这当大王。”两个小家伙你一言我一语地吵起来,他们简直就要吃掉对方了,在旁边玩的小猴子吓得直哆嗦。小朋友们,你们说现在该怎么办呀?

2.想办法,看育儿有道。

播放视频:孩子想到的好办法,帮助小狮子小老虎解决矛盾。引起爸爸妈妈们的共鸣。

3.引导:你们发现了吗?老师用的就是讲故事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家长们在家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

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家长做个细心人、耐心人、爱心人,在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茁壮成长。

五、活动反思

在这一节活动中,我带领家长朋友们,通过游戏、看图片、听事例,以及分组去分析案例等多种方式,让大家进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去看一看孩子们身上发生的有关社会性发展的案例,反思一下自己以前面临类似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的。进而让家长认识到原来家长的一言一行以及对待孩子的方式都会对孩子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了解原因以后,就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以身作则,重新审视自我,从自身找原因,然后改变自己,运用有效科学的方式和孩子相处、互动,从点点滴滴中影响您的孩子。

点评:通过游戏、思考、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了初步了解,并找到了若干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方法,同时也纠正了自己的言行,以期对幼儿产生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提高幼儿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的能力。本次活动如果只选取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某一个方面来设计,可以更有针对性,并且能够更加深入地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