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研究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全球教育改革都十分重视儿童个性、品德和社会性发展,幼儿社会性发展已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由此可见,深入探讨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问题迫在眉睫。在这期间,儿童对某种外界刺激特别敏感,某种心理现象形成、发展特别迅速,可见,幼儿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研究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1.全面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

面对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现实,我们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根本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未来世界最成功的劳动者是最全面发展的人。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根本,也是基础教育深入改革的方向和核心。幼儿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个体各种素质结构的奠基阶段,提高幼儿素质就能为提高全民素质打好基础。

在这里我们所指的“素质”是个体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简言之,就是指人的整个内在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其基本结构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等。幼儿是一个整体,幼儿的发展是整体发展,而不是某几个方面的发展。各个方面的发展同存于一个整体之中,既相互影响,又受其整体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幼儿教育必须要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现代社会要求人必须具备各方面健全的机能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单一方面的发展,无疑是教育的失误。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完整的健全发展的概念。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已由“认知与智育中心”转向重视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研究,全面实施幼儿素质教育,已确定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要使广大的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充分认识到既要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又要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使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性、科学、艺术领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以实现我国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

2.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经济跨国化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它需要高科技和高文化素质的人,需要高质量全面发展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未来世界最成功的劳动者是最全面发展的人。面对新世纪的挑战,现代人应具有不断学习的欲望和求知能力,有不断适应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独立意识、自信心、自控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人格特征。目前全球教育改革都十分重视儿童个性、品德和社会性发展,幼儿社会性发展已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做人是使个体的情感、心智及行为技能逐步发展与完善,从一个生物人发展为社会的、文化的、理性的人,成为一个性格开朗、团结合作、开拓进取、自律创新、奉献社会的人。

为适应少子化、高龄化时代的需要,针对目前幼儿存在的问题,必须大力培养儿童的爱心、利他行为、自立能力、规则意识及自控能力等。面对少子化高龄化社会,面对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高速发展所出现的新形势,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培养研究更具有时代特色,更被赋予了历史使命感。

3.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需要(www.xing528.com)

人从出生到老去要经历数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环境,都有社会适应问题。朱慕菊等人的研究认为,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环境、课程、班集体、人际关系、新的活动与任务都发生了变化。这个时期儿童既保留了幼儿期某些特征,又拥有学龄期刚刚出现的某些特征。在过渡期中,儿童身心发生一定的质变,这种质变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这个条件即主导活动的转变,也即儿童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转向以正规课业学习为主导活动,新的主导活动对儿童身心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主导活动的性质可以看出,这种质变的核心体现在社会意识与抽象逻辑思维这两方面的心理品质上。就社会意识而言,包括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自制等,这是到小学后伴随新的主导活动而骤然上升的任务密度、难度、规则量及独立完成任务所要求相应的心理变量。可以说如果在幼儿园大班没有为儿童做好社会意识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准备,儿童入小学后面临的坡度必然增大。目前幼儿园、小学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儿童在社会性适应诸方面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深入探讨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问题迫在眉睫。

4.智力发展的需要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存在一个整体之中,又相互影响。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动力和调节作用。正如皮亚杰在探讨情感对认知活动的调节和价值决定功能时指出的那样,“智力”与“情感”的关系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而非智力因素中的社会性特性对人的智力有重要的影响。有组织地合作可以提高儿童的智力操作水平,而儿童之间认识冲突可以加快其概念获得的进程。兴趣是智力的起点,一个人对自己的事业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一种极大的求知欲,就会迷恋、爱好自己的事业,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励自己不断地选择奋斗的目标、探究新的知识,使思维、创造力不断发展。人们的任何智力活动都与自我情感体验、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只有一个人热爱一项活动,才有动力去认识它,才能增强感知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感知、观察能力,才能很好地保持、再现、提高记忆力,才能满怀激情、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活动,探索活动的奥秘,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思维更加灵活,更加深刻。人们的认知活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认知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困难,只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挫折失败,具有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的人,才能勇往直前,持之以恒,去攻克道道难关,使智力得以充分发挥。

5.毕生发展的需要

从生命全程观的角度看,幼儿社会性发展对人一生的发展影响很大。

第一,早期经验对个体一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婴儿一出生,就需要与母亲或看护人相互交流,这种亲子之情是儿童最初的社会化情感。婴儿经常从父母亲那里得到抚爱,就会比较温和、友爱,形成信赖感,如果婴儿失去母亲的积极关注与照料,就会对儿童心理产生直接不良影响。

第二,幼儿社会性发展存在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开始发生、形成的时间以及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有关键的转变年龄,即关键期。所谓“关键期”是指每种心理现象发展为质的飞跃期。在这期间,儿童对某种外界刺激特别敏感,某种心理现象形成、发展特别迅速,可见,幼儿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