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品德教学启蒙阶段的规则意识培养的成果

小学品德教学启蒙阶段的规则意识培养的成果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年级学生还无法确知基本规则对于个人、社会的重要作用,但他们的可塑性强,此时进行规则意识教育恰逢其时。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规则意识萌芽期,他们是非观念模糊,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明显。于是,我们尝试着,恪守儿童立场,整合学校正在开展的“玩在课间”三自活动课程,以“课间游戏”为支点,探究小学品德教学启蒙阶段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

小学品德教学启蒙阶段的规则意识培养的成果

摘要:规则意识教育是小学法治教育的重点。一年级学生还无法确知基本规则对于个人、社会的重要作用,但他们的可塑性强,此时进行规则意识教育恰逢其时。那么,规则教学如何“强”?规则意识如何“养”?近年来,我校品德老师恪守儿童立场,融汇“玩在课间”三自校本课程,尝试以“统整目标,明晰规则向心力”“构建模式,充盈规则内需力”“整合资源,提升规则执行力”“融通评价,确保规则持久力”等策略,提升品德课中“规则”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促进其身心健康敢担当。

关键词:品德课程;课间游戏;整合融通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规则意识萌芽期,他们是非观念模糊,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明显。英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规则的养成要靠及早实践。”因此,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就成了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因为小学的课程、班集体、人际关系、学习时段等,与幼儿园相比都发生了变化。它旨在让学生通过对规则的学习、实践,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步养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规则意识。

翻阅新编浙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我们发现教材编写遵循道德学习规律和儿童生活逻辑,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规则意识等融入其间。其中,规则作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内容,已走进了小学一年级的课堂,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加强中小学法治教育的重视。

但由于我校的品德课基本上都是由班主任、语文老师兼课,在日常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发号施令型(www.xing528.com)

此类教师习惯于把规则教育作为命令进行:“你们一定要……”或者“不能……”,有的直接把教材中“规则贴”的内容读几遍,然后追问学生:“大家记住了吗?”言辞中,只有威逼,没有引导。

2.隔靴搔痒型

此类教师往往选择教材中的图片或事例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于老师提出的自觉遵守规则的要求,只是略表心意,不痛不痒,内心体验无从谈起。

3.浅尝辄止型

此类教师能结合学生存在的规则问题,有针对性地通过活动,一步一步引领学生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此时,他们便自满地认为已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就此画上了句号,学生课后的规则实践便不了了之。

那么如何将幼小衔接阶段儿童规则意识的培养落实到品德教学中呢?我们欣喜地发现“游戏”是一个较好的教育载体,因为游戏内容丰富,贴近社会生活,儿童通过游戏体验,感知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行为规则,并以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习惯。于是,我们尝试着,恪守儿童立场,整合学校正在开展的“玩在课间”三自活动课程,以“课间游戏”为支点,探究小学品德教学启蒙阶段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