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大学校园戏剧与思政教育融合实践:青春舞台与立德树人案例集

西北大学校园戏剧与思政教育融合实践:青春舞台与立德树人案例集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1年,由于我对短剧故事觉得意犹未尽,加上我所在的学校有校园戏剧节——“黑美人”艺术节,于是,我又亲自操刀,将电视短剧《假冒伪爹》改编为小剧场喜剧,剧名改为更通俗、有趣的《山寨爸爸》。诚信缺失,可能酿成惨绝人寰的悲剧,呈现出令人震撼的悲剧情调,而从艺术表现多元化看,通过诚信与虚伪的对比,以喜剧样式来揭露讽刺,似乎更具有普遍的审美价值。

西北大学校园戏剧与思政教育融合实践:青春舞台与立德树人案例集

高字民

2008年,陕西电视台《都市碎戏》栏目约稿,我有感于当今时代诚信缺失,骗子遍地的现实,很快构思了一出喜剧样式的电视短剧,“黑色幽默”地虚构了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大四学生因为毕业清考没有过关,害怕拿不倒毕业证、学位证和派遣证,在同学的启发下,雇佣街边假乞丐——真骗子,企图来糊弄善良心软、见不得人可怜的代课老师,但最终穿帮露馅,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剧本写完后,交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冯小西拍成了电视短剧《假冒伪爹》,但短剧最后的故事和最初的剧本差别较大,有点走偏。

2011年,由于我对短剧故事觉得意犹未尽,加上我所在的学校有校园戏剧节——“黑美人艺术节,于是,我又亲自操刀,将电视短剧《假冒伪爹》改编为小剧场喜剧,剧名改为更通俗、有趣的《山寨爸爸》。剧本完成后,在当年的“黑美人”艺术节上演,获得了最佳剧目奖、最佳导演奖等多项奖励。当年下半年,该剧又参加第四届陕西校园戏剧节,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剧本奖。

2013年,西北大学2013级广播电视艺术硕士MFA学生要拍摄微电影作品,《假冒伪爹》的剧本交给了学生,他们非常喜欢,加进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很快拍摄了微电影,取名《校园狂想曲》。应学生之邀,我还出演了剧中袁老师一角。该片在拍摄中,学生们更加注意喜剧的类型化特征,在镜头语言和表演等方面有大胆的探索。专门邀请了一个青年乐队加盟,录制了片尾曲,清新活泼,非常动听。片子整体情况不错,参加了几个微电影节大赛,获得了最佳导演奖、青年创意奖等好几个奖项。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诚信缺失,可能酿成惨绝人寰的悲剧,呈现出令人震撼的悲剧情调,而从艺术表现多元化看,通过诚信与虚伪的对比,以喜剧样式来揭露讽刺,似乎更具有普遍的审美价值。为了更接地气,直接讲述校园里的故事,以小见大的喜剧小品似乎更容易呈现一些。但如果纯粹写实,中规中矩,喜剧的能量又不容易释放出来。所以,大胆想象,合情合理地“黑色幽默”一把,也未尝不可。所以,我才有了“正话反说”,夸张讽刺的冲动,在生活中“神剧”素材的基础上,加上了职业乞丐“受邀”假扮贫困生家长,企图演戏作假,欺骗老师蒙混过关的喜剧情节。(www.xing528.com)

一个构思,从电视短剧到小剧场喜剧再到微电影,辗转于荧屏、舞台、网络等不同的媒介——作为作者,我其实是在探索尝试如何在不同媒介平台上多元地讲好同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由此,剧中所表达的呼唤诚信,弘扬真善美和批判假丑恶的思想教育理念才能得到更有效、更广泛的传播。在戏剧排演过程中,老师可以就相关主题拿来边实践边讨论,在戏剧情境中让学生展开想象,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思路。以艺术的方式深化实践教育探索,老师应该加强实践互动,带领有特长的学生携手一起完成。

创作性的实训操练,可以让学生切身地体验戏剧、影视制作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全过程,落脚于完整、直接的艺术创作实践,很接地气,具有案例教学和项目制管理的特点。这一过程,有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乐趣,是其他课程比较难体会到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剧作、导演等艺术实践课,既要言传,又要身教。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潜移默化,打破“第一课堂”的局限,在项目制的实训中,逐步实现从理论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转换——这是从《假冒伪爹》到《山寨爸爸》再到《校园狂想曲》剧本跨界改编过程中的编创体会,同时也是对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实践教学探索的新思考和新感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