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大学校园戏剧与思政教育实践成功案例集

西北大学校园戏剧与思政教育实践成功案例集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黑美人”艺术节发展的30年,其实也是西北大学校园戏剧文化自觉和树立品牌的30年。剧中人物设置的冲突点恰恰在于众人对于“黑美人”意象的不同认知。台前幕后,萦绕和支撑的,应该是一种“黑美人”的精神。高老师是西北大学“黑美人”最忠诚的守护者。我这封写给“黑美人”的“情书”,虽青涩稚嫩,但饱含真情。

西北大学校园戏剧与思政教育实践成功案例集

吴 优

(西北大学文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MFA)专业2018届硕士研究生,本剧编剧兼导演,现为北京英大传媒《国家电网报》编辑、记者)

戏剧对我来说,是平凡世界里可以做梦的地方,带给我独特的生命体验。生活中无数的独特经历被浓缩在一方舞台上,不管是在舞台上的演绎还是在舞台下的见证,都让我沉醉其中。剧由心生,越是真实、叛逆、真性情、异想天开,戏剧艺术现场的活力魅力就越强;越是追求各种正确稳妥、面面俱到、深谙世故,就往往有种隔阂与虚假感。真实炽热的表达,超脱现实的纯粹和初心,尊重人性,保持对幸福与痛苦的感知力,只有戏剧才能给我。”这是我在陕西青年剧评团“戏聚青评”公众号上“西大人的戏剧观”那期推送文章里写下的话,也是我这篇心得的楔子。“黑美人”艺术节的舞台,就是这样一个梦幻的舞台,我在西北大学读了6年书,因为“黑美人”艺术节,我的青春多了一抹自由而亮丽的底色。“黑美人”艺术节对我来说,是恩师、是益友、是知己、亦是至亲。而创作话剧《这个美人有点儿黑》对我而言,也算是借着30周年庆典的契机为这位给了我们无数美好和幸福回忆的“老朋友”写下一封情书

剧本讲述的是在西北这片文化底蕴丰厚的土地上,绵延着的西北风催生出了一群活跃在西北大学校园戏剧舞台上,各具特色且生动活泼的“黑美人”。这个“黑美人”的出现,引起了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关注。因为“黑美人”也曾是莎士比亚笔下的艺术形象和他心仪的对象,但不知何时失踪了。几百年来,莎士比亚一直苦苦寻觅,不断为“黑美人”写诗,赞美她、表白她。有一天,莎士比亚遇到了如他一般向往黑美人的比尔,听他说“黑美人”去了中国,在古都西安的西北大学。于是,他们决定去这所神奇的学校寻找。在找寻“黑美人”的过程中,他们与西北大学校园戏剧舞台上经典的人物通过梦境的方式重逢,碰撞出一系列新的火花。

西北大学是个青春洋溢的“戏窝子”。每年的“黑美人”艺术节上都有许许多多小伙儿和姑娘,在粉墨登场的人生故事里,尽显摇曳多姿的诗意理想、现实困惑、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在创作这个剧本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如此钟情于西北大学的校园戏剧?贫困而质朴的西北大学校园戏剧,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

“黑美人”艺术节发展的30年,其实也是西北大学校园戏剧文化自觉和树立品牌的30年。“黑美人”作为贯穿《这个美人有点儿黑》的艺术象征,并不是切实存在的真实人物形象,而是有隐喻内涵的精神意象。剧中人物设置的冲突点恰恰在于众人对于“黑美人”意象的不同认知。她,是莎士比亚的情人,是学长张明暗恋的经管系女生,是艺术节买回来的纪念品,是热爱话剧的人心中的艺术女神……开放式内涵指涉,给观众提供了丰富而多元的审美体验。

在剧本的结构设定上,我选择了“戏中戏”的叙事结构。这种结构,让故事有了很大的自由度,让作者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也给读者带来一种新的视野。如格非在《小说叙事研究》中所述:“现代小说也许不依赖于故事的流畅和完整来统一自身,而是依赖于内在意识和感觉和谐统一。”(www.xing528.com)

“戏中戏”的结构,有力地推动甚至直接牵制着戏剧情节的发展演变。剧中的人物和叙述者比尔及莎士比亚之间,不断发生发展着相互映照、渗透、补充的内在关系,巧妙地突显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的鲜明的性格特征。

在创作第三幕剧时,我想使用道具和灯光的分区,造成间离感,完成众角色之间相互呼应又各自独立的空间关系。这一设想,在后来的导演调度中真正得以落实了。而其他几幕,表现上虚实结合,用青年比尔和莎士比亚的双重视角,来观照舞台,折射出校园戏剧五彩斑斓的多面相

莎士比亚笔下的“黑美人”,为什么被西北大学校园吸引而流连往返?我想,大概既因为舞台上的剧中人,又因为幕后创造剧中人的人吧!剧中人,是西北大学戏剧人才华、情感、理想、信念、智慧、情怀、追求的寄托,是他们在戏剧追求中的赤诚与坚守、在锐意探索中的热情与执着。台前幕后,萦绕和支撑的,应该是一种“黑美人”的精神。

感谢高字民老师!如果没有他的支持和信任,没有他从头到尾的关心和帮助,也就没有现在的我和《这个美人有点儿黑》这部剧。高老师是西北大学“黑美人”最忠诚的守护者。他也是我们所有在这方舞台上曾经活跃且依然活跃的年轻人的领路人。

我这封写给“黑美人”的“情书”,虽青涩稚嫩,但饱含真情。真心祝愿我们的“黑美人”能青春不老,永葆芳华。正如剧中,莎十比亚的诗句描述的那样,“只要世人一息尚存,我们将和这诗篇永驻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