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大学校园戏剧:实践案例集

西北大学校园戏剧:实践案例集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让学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关键词中即兴选择出自己最关注的一个,经过交流和统计,选出了关注度相对最高的5个——自由、爱国、民主、敬业、法治,然后学生分小组创作。于是,下来的课,我让学生趁热打铁,继续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的12个关键词为议题,分组创作剧本。然而,真正进入创作,教学改革探索的难度才具体体现出来。

西北大学校园戏剧:实践案例集

高字民

西北大学学院有中国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和广播电影电视三个系。其中,有一个设立时间不长的创意写作专业。这个专业,一年级、二年级是和中文专业一起,大类培养。到了三年级,爱好写作和钟情创作的学生才被挑选出来,专事创意写作。作为广播电影电视系的专业教师,同时又是学院“黑美人艺术戏剧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我受邀担任了创意写作班的《剧本写作与改编》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个课,只有一学期,36课时,学生没有戏剧与影视的史论基础课奠基,想教会学生实践创作,何其难也!

接课伊始,我着实犯难了好一阵。如果按照传统知识传授性课程的路数,概论性地介绍剧本创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再列举些优秀案例,欣赏一番,做些小练习,初步体验一下戏剧创作过程——如此这样的常规教学,到也不难,而且应该也是比较切合实际的“科学”的做法。然而,根据多年指导学生业余排剧演剧的经验,“黑美人”艺术节的历史上也曾涌现出不少并没专业学过剧作但却也写出了优秀剧本的学生创作案例。那么,能否在一学期短暂的教学过程中,探索性地真正培养几个戏剧创作的苗子,催生一些实践作品?也不是不能试一试的事情。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开始自己的探索。

鉴于戏剧高度的综合性和强烈的实践性,我借鉴西方当代戏剧创作课程常用的实践工作坊教学模式。不是先讲概念、理论然后再实践。而是把实践前置,以实践带出问题,由问题带出研讨,再在研讨中互动、修改、完善、提高。在对2013级教学的那一学期的期中,我把学生带到“黑美人”艺术节排演教室,让他们尝试即兴戏剧——没有成型的剧本,分成小组,每组一个议题,发散思维、形象体验、即兴互动,现场排演。我们用了两次4课时的时间,完成了一次即兴戏剧的创作实践。

第一次课,讲解戏剧情境、动作、冲突三个核心元素和基本规律,介绍创作性戏剧中图像剧场的基本方法,即由一个议题感性想象、即兴构思,现场构建出一幅定格画面;然后反思、梳理出画面的中心任务、核心冲突,修改画面,使得中心人物更突出、人物关系更鲜明,核心冲突更清晰、准确;最后,再以情节的延展思维,推想这一画面的前因后果,拓展出系列画面的情节逻辑,构建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幅画面。

第二次课,按照创作性戏剧图像剧场的创作方法,同学们分成5个小组,现场排练。选择创作议题时,我突然有一灵感冲动,想通过戏剧来了解一下学生真实思想状况。于是,让学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关键词中即兴选择出自己最关注的一个,经过交流和统计,选出了关注度相对最高的5个——自由、爱国、民主、敬业、法治,然后学生分小组创作。在工作坊的实践中,经过了第一次课的铺垫,这次即兴创作大家逐渐放开了,想象力迸发、灵感时时擦出火花,排演室里,哭的、笑的、蹦的、跳的、跪的、躺的,千姿百态,风貌各异。大家无比快乐地投入到即兴排演中,顺利地完成了课堂即兴创作。

即兴创作的故事,让大家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和戏剧的魅力。然而,即兴的东西毕竟只是粗糙的毛坯。如果仅仅就此快乐地“玩过”,大家除了能留下一点儿美好的回忆外,对真正的戏剧创作并没有太大实际价值。但如果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进,能不能催生真正的艺术作品呢?对此,我当时心里没有多少底。但试一试,又何妨?于是,下来的课,我让学生趁热打铁,继续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的12个关键词为议题,分组创作剧本。说来也巧,这个班的学生,正好24位。于是,我让两人一组,自由组合,合作完成剧本创作。每个小组,依据创作性戏剧的方法,先确立一幅场景的核心画面,然后拓展出其他四幅。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打破他们的概念化思维和台词大于行动的惯性模式。每组的基本构思出来后,经讨论修订后,还要依次和我对谈交流,最后在我的指导下开始创作。(www.xing528.com)

然而,真正进入创作,教学改革探索的难度才具体体现出来。课堂即兴游戏,可以激发兴趣,但却解决不了素养培养、能力训练和创作毅力等个性化的问题。这些问题,是36节课无法解决的!俗话说,“功夫在诗外”,综合、实践性超强的戏剧创作,更是这样。更何况,艺术创作毋庸置疑是需要天赋的。24位同学,不可能通过一学期的剧作课,个个成为编剧。24人中,有几个真正喜欢而且肯用心下功夫的,能最终写出还算像样的作品,就已经非常了不得了。

12个剧本交上来,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有的有灵感、有情趣,有的有文采、有故事,有的有感悟、有细节。但存在共同的问题是,缺乏生活基础,概念化比较严重。印象比较深的,是以“民主”为题的剧本。该剧的题材就是校园生活,写一个班级选班干部,班主任老师因为接受学生家长小贿赂,而处事不公。有秉持公义、打抱不平的学生给学校写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副校长专程来到班里调研处理,最后亲自主持选举,重新选出了班长。虽然该剧的最终结局是,老师幡然悔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赢得了学生的原谅,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皆大欢喜,以大团圆画上句号。但令人咋舌的是,剧中副校长对于那个“有问题”老师的处理,竟然运用了无政府主义的“野蛮民主”方式——即该老师是去是留,是否要被开除,竟然完全由学生现场举手表决来定夺。

说实话,当时看到这个剧本,我的心情是挺沉重的。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的学生有多“邪恶”。然而,一个严肃的正剧主题,竟然写成了“高级黑”的讽刺喜剧!这中间折射出的我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问题,却不能不令我们深思!我当然知道,那个学生绝对不会是“高级黑”,因为他还达不到那个水平,也不可能有那样的心机。其实,他是纯真的——在他幼稚的认知中,民主大约就是那么简单,正如小孩子“过家家”游戏一样的东西。他们不清楚,真正的民主是需要程序支撑的,要靠民众个体的自律、自觉,而不是依赖权威的恩典赏赐。成功的思政教育,一定不是仅仅把所谓正确的概念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变成获得高分的标准答案。有效的思政教育,必须把思想概念的来龙去脉、社会背景、人性基础以及文化逻辑向学生讲通、讲透、讲明白。有时候,借助文学艺术的学科优势,通过遵循艺术规律,创造性地讲好故事,才能真正做到先进思想和正确观念的入脑入心、入情入理。否则,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具有喜剧讽刺意味的“天真幼稚”——落脚到戏剧影视创作,目前广为人诟病的电视荧屏上的“抗日神剧”,就不难理解了。

待12个剧本收齐,我仔细看过,一一写下评语,反馈给学生,期望他们利用假期继续修改。但由于第二学期没有这个班的课了,后续的结果我也就无法操控了。对于相对较好的几个剧本,我把评语写得更长些,言辞语气更恳切些,希望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努力!这其中,张煦琳和左晨合作的以爱国为主题的描写秋瑾烈士舍生取义、献身革命的剧本《清风秋雨愁煞人》,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还有基础。虽然剧本难免情节冗长、结构散漫,但作者由主人公秋瑾身上挖掘出的英雄侠义精神和家国情怀,还是有触动心灵情感力量的。于是,我把这个剧本推荐给了第29届“黑美人”艺术节剧本征集小组,嘱托张煦琳和左晨好好改剧本,继续升华、完善。此后不久,《秋风秋雨愁煞人》剧组正式成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范玥昕担任了导演,这个此前参加过心理情景剧排演,做过短剧导演,有过实践历练的高个子姑娘,欣然接过了这部校园剧创作的接力棒。接下来,张煦琳和左晨也许是没有太多灵感,也许是面临毕业考研,剧本修改完善没有太大进展。导演范玥昕经原剧作者授权,带着一股“革命”志士的激情,边改本,边排演,下了很大功夫。

然而,第29届“黑美人”艺术节排练的初审,我和张也奇老师在基本肯定和鼓励的前提下,提了一大堆问题。从孩子们慌乱的眼神中,我能读出他们的失望、疑惑和焦虑。有些人眼中,还隐约闪着泪光,排练现场充满一种沉郁、凝重的悲剧氛围。然而,创作的规律就是这样。加上这部剧,或许是我们有所期待,所以才“爱之深,责之切”。刚到文学院不久还未正式入职的张也奇老师,被学生创作的真诚态度和不服输精神感动,毅然挑起这部历史主题正剧的艺术指导的重任。由此,拉开了《秋风秋雨愁煞人》更艰难、更具挑战的二度创作的序幕。

下来的一年多时间,整个剧组在张也奇老师的带领下,经历了凤凰涅槃的磨砺,重读历史,走进英雄。在“黑美人”的精神感召下,剧组成员虔敬地追寻鉴湖女侠的一腔爱国热忱和对学生、家人、朋友和人民的挚爱深情。最终,他们的努力结出硕果,催生了西北大学“黑美人”艺术节舞台上一部令人难忘的校园戏剧佳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