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阅读疗法的新解:阅读与心理健康

阅读疗法的新解:阅读与心理健康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阅读疗法理论和实践的新进展》一文发表九年来关于阅读疗法的原理,有一些新的提法,推进了阅读疗法的传播、应用和普及。席文的意义响应理论对阅读疗法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试想,阅读疗法调节的是认知和心理,其本质岂不就是意义响应?尤其是第三个模式,在以往的阅读疗法研究中着墨不多,但在尼古拉斯·玛札这里被给予充分强调。

阅读疗法的新解:阅读与心理健康

关于阅读疗法的原理,西方多以弗洛伊德的经典心理学三段论解释之,即共鸣、净化、领悟,就是先施予读者引起共鸣之书,通过学习、讨论等过程,首先实现心灵净化、心态平衡,继而加深理解、领悟真谛,根除困扰。中国多以情志相胜说解释之,即将忧、怒、思、恐、喜“五情”与肺、肝、脾、肾、心“五脏”和金、木、土、水、火“五行”一一对应,利用它们的相克相生关系,挑选与现实情志相克的书阅读之,以调谐“五情”,获得心神治理的效果。

自《阅读疗法理论和实践的新进展》一文发表九年来关于阅读疗法的原理,有一些新的提法,推进了阅读疗法的传播、应用和普及。

201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内容是2009年4月13—2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曾任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会长的席文(Sivin N.)应中国科学院之邀,在北京大学发表的关于科学史方法论的系列演讲。他认为疾病的治愈取决于三种机制:一是身体自然恢复的能力,即身体的自身响应;二是药物和器械疗法引起的体内的化学和物理变化,即技术响应;三是身体对意义符号和仪式做出的响应,即意义响应。[15]他指出现代医学过度重视技术响应,承认自身响应,但是对意义响应日益漠视,这是不科学的。医学人类学最伟大的一个发现,就是重新认识到人体对信念和意义的响应在治疗中不可忽视。治疗的成效不仅取决于药物、手术和免疫力,还取决于医学和患者所处的文化环境。各地由不同维度的文化交织而成的“文化簇”对治疗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医患关系、道德美学、宗教信仰等都是“文化簇”中的重要内容。他举例来说,中国古代的游医、采药人、道士、佛僧、儒医、巫医等,都在行使大众疗法,留下不少成功案例,其诀窍多在于巧妙使用暗示手法,改变患者认知,树立患者信念,激发患者对意义的响应。对于中国古人在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今天看来有些迷信的仪式,他认为也要科学分析并发扬其合理性,比如道士治病,多以鬼神附体来解释疾病,治疗时严格要求患者保持某个方向的体位,让患者服药和其他常见但此时被赋予神秘意义的东西,如大蒜、麻籽等,并辅以程式化的极具象征意义的唱、跳行动和谈话模式,最后还有一套“驱鬼”的念词,往往以“不得久停留,急急如律令”作结尾。[16]这一套复杂且今人看来属于封建迷信的程式若辩证地来看的话,其中有一定的科学性,其对患者是一种极大的暗示,能够缓解其紧张和焦虑,对树立患者的生存信念极为重要。

席文的意义响应理论对阅读疗法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试想,阅读疗法调节的是认知和心理,其本质岂不就是意义响应?席文对仪式在意义响应中的重要性的强调,和一位诗歌疗法专家的见解不谋而合。2010年东南大学整合心理学和医学人员成立“东南大学艺术治疗研究小组”,开展相关研究,翻译出版“艺术心理治疗研究丛书”,其中一本是美国学者尼古拉斯·玛札(Nicholas Mazza)所著《诗歌疗法——理论与实践》。[17]该书提出诗歌疗法实践中彼此衔接的三个模式:接受/指令模式:接受指导;表达/创作模式:原创写作;象征/仪式模式:典礼、仪式,告别过去。尤其是第三个模式,在以往的阅读疗法研究中着墨不多,但在尼古拉斯·玛札这里被给予充分强调。他列举了两个简单易行但效果显著的仪式:一是在读书之后,给过去的自己写信,然后将信投入篝火;二是将信折叠成小船,放入溪流。这两种仪式任选其一,标志着向旧我告别,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席文和尼古拉斯·玛扎两位学者对仪式重要性的揭示,表明仪式是阅读疗法必不可少的高潮环节,能够起到画龙点睛、扣动心灵扳机的关键作用。这对优化阅读疗法流程、确保仪式环节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www.xing528.com)

2012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庆祝建系120周年,盘点历史上有成就的教授,蓦然发现哲学系堪称“长寿系”。90岁以上的教授占四分之一,如周辅成享年98岁,容肇祖享年97岁,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均寿高95岁,任继愈享年93岁,汪子嵩、张世英、黄枬森享年均过90岁。85岁以上的学者有22人,近半数,如宗白华享年近90岁。冯友兰先生晚年的经历非常感人,他创造世界学术史上的奇迹,从85岁到95岁,重新写了7部书,加起来有200万字。第7部书是在他95岁去世前3个月完成的。

对于为什么哲学系会成为“长寿系”,当时年近80岁仍在给学生上课的楼宇烈教授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国际化人文类高端访谈专题节目——《文明之旅》中提出了“健康三理说”——健康基于生理、心理、哲理,“生理养生节欲,心理养生养情,哲学养生明理。而人生明理至关重要,中国哲学能够养生,儒家进德、道家保真、释家净心,也许这正是哲学家长寿的原因”。楼宇烈教授进一步阐述道:“现在因情绪而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那么怎么办呢?“心病是有情感的人生的,要以情来治情,服无方之药,即圣人的言语。”比如可以读一读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的书,学习其“六然四看”养生方法:“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处事断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对于普通老百姓,不一定要读多么深奥的哲理书,多读一些通俗易懂的民间谚语也无不可,比如‘平常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心安然,生活也就很坦然。”[18]

楼宇烈教授的“健康三理说”,突破常规的生理、心理二分法,特别强调哲理对健康的作用,而哲理从哪里来,无非就是读哲人书和听哲人讲。这就相当于肯定了读书的治疗作用,对向民众解释、推广阅读疗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张小兵馆长通过解构“reading”一词各个字母的寓意的方法来宣讲阅读疗法,他认为热爱阅读、善于阅读,人们失去的是recklessness(鲁莽)、egoism(自私)、arrogance(傲慢)、daze(迷惑)、ignorance(无知)、narrowness(狭隘)、greed(贪婪),得到的是romance(浪漫)、erudition(博雅)、adultness(成熟)、direction(方向)、illumination(启发)、nerve(勇气)、glamour(魅力)。这样的解读虽然基于主观感受,对信仰现代科学的人而言,说服力不够,但是宣讲的效果很好,毕竟人心相通、人同一理,读书带来的好处读过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