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让教学成为研究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让教学成为研究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譬如,以人物性格解读来设问,可以围绕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主要人物,让学生思考作者对这两个人物的褒贬如何,从而学习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来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然后通过人物语言形象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二人做法的差别,通过辩论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精髓,这样才能使“老”课文的教学事半功倍。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进行廉颇、蔺相如人物形象对比时,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较好地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活跃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让教学成为研究

邵 丹

19世纪末,尼采宣称“上帝死了”,并要求“重估一切价值”。他的叛逆思想从此对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股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思潮,尼采哲学成为解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在教学中亦如此。以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应该大胆尝试,解构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重构新课堂。

首先,突破旧思维。在教学导入时创设新问题,设置新情境。在新课改下,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即使面对一篇“老”课文,也应以“陌生”的视角来审视它。

以《廉蔺列传》为例,我们就不应该执着于老教法的重言轻文,而应该适当地从故事中挖掘出新意来,在新研读的基础上巧设“陷阱”,引发学生质疑,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勇于探究、乐于创新的品质

譬如,以人物性格解读来设问,可以围绕蔺相如廉颇这两个主要人物,让学生思考作者对这两个人物的褒贬如何,从而学习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来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在探究人物时,重视学生自己的思考,让学生潜下心来默读课文,走进文本,对人物进行情感的感受,自由思考两个人物孰轻孰重。而在思考方式上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的人物描写,读人物、研文本都要做到有理有据。帮助学生愉快地获取知识,得到发展与提升。然后通过人物语言形象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二人做法的差别,通过辩论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精髓,这样才能使“老”课文的教学事半功倍。(www.xing528.com)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进行廉颇、蔺相如人物形象对比时,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较好地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活跃性。

其次,创新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设置写作教学环节,做到读写结合,双重拓展。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自己对二人性格的理解,写一写文中未出现的情节。譬如廉颇路遇蔺相如时,他的语言和表情是怎样的,和蔺相如形成怎样的对比;再比如负荆请罪时二人又有怎样的具体表现;渑池会之前,二人又是怎样同心协力,共同护主;等等。

再次,丰富主旨内涵。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以鲁迅的文学作品为例,传统教法重在批判旧社会的封建制度,但新课堂如果还这么教,未免会让学生觉得距离遥远,并且情感淡漠。如果教师能结合现今社会热点问题,如见死不救、假慈善等现象,从国民性、人性的角度来探讨代表性人物的典型意义,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上述教学描述中可以看出,老师教授的虽然是“老”课文,但放弃了传统的教学思路,重新构建了新的教学点,于是,学生在老师“新”的问题设计中生发了更深刻的体验。在教学中,当我们对文本中的某些认识或思考,通过理性的追问或感悟又有了新的体验时,千万不要墨守成规,应在积极的“放弃”中“重构”新的教学突破点,让学生在“重构”中感悟,在“重构”中升华,从而达到体会经典文本新价值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