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夫子归来,激发知识私有化

孔夫子归来,激发知识私有化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夫子归来”是李明华教授一个重要的论断。当然,归来的不是本书中出现的机器人,而是千千万万个孔夫子——以孔子的模式教学的学者型教师。孔夫子所代表的教学模式、办学模式是有中国教育渊源的。首先,办学模式是孔夫子自己办学,而不是官方或有资本者办学,是地地道道的教育家办学。在选择取代模式时,孔夫子模式及以前的私塾模式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国家应实行“现代孔夫子”认证制度。

孔夫子归来,激发知识私有化

到了退休年龄,孔维松谢绝学校的挽留,在答应学校一个无理要求——退休后不到别的学校任教,才获准退休。

这时,由企业家创办的机器人孔子主讲的“孔子讲坛”也已经难以为继。毕竟是机器人,还不能适应人类的大多数思维,在解答问题时还是以背书为多,使学生在新鲜感过后有些厌倦,来的次数逐渐减少。机器人孔子的程序中主要缺少人类的模糊思维,如学生的回答和提问中有“差不多”之类的词汇,他就无可适从。其实,这时的软件技术已经初步突破植入模糊数学障碍,但还达不到人类思维水平。模糊数学在人工智能中最成功的案例,就是下围棋。围棋的变化太多,无法人工输入所有变化,靠人工智能可以记住绝大多数变化,但这要有“成长”的时间,即需要看很多棋谱和棋书,下很多盘棋以记住成功的和不成功的案例,使其与人类成长一样经过童年、少年和成年阶段,当然他的“成长”速度快得惊人。就算其记住绝大多数变化,在大势判断上还是经常犯错误——往往在大势中只有一路差别,形势就会截然相反;有时候形势很微妙,可正可反,对双方都有利又都不利,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是精确的计算机无法判断的,而且越是精确的计算机越无法判断。在植入模糊数学后,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人工智能于2016年开始战胜围棋世界冠军后,人类便再也不是其对手。但是,将它应用在与人类的语言思想进行交流等方面还不够。当机器人孔子面临“孔子讲坛”的“生存还是死亡”看似最简单直接也是机器人最擅长的只有正反两面的判断时,却意外地难以决断。他发现原来“最简单也是最复杂”,这是人类至今都百思而无解的难题,而且对机器人来说更难——他不明白人类为什么要提出这么个无法回答的问题来为难自己。这时,孔老师来给他解围。

孔维松接替机器人孔子成为“孔子讲坛”的主讲老师,机器人孔子则成为他的助手。这时已经有很多独立的个体教师出现,他们按规定每人可以带十几位学生自主上课,不属于任何学校。高考早已取消,学生的学业成绩由全国统一的个人综合能力评估平台给出,每个人终身都在平台上有测评数据,过去就业需要的文凭现在由评估平台的测评报告代替。所以,个体教师所带的学生可以不属于任何学校,他们的学籍在个人综合能力评估平台上就能注册,且是全国统一学籍,不影响他们上大学和以后的发展。不过,这种独立的个体教师需要通过资格认证。孔老师在个人综合能力评估平台上进行了多项能力测评,包括知识结构(知识面广度和深度、知识倾向性、适合教授的范围等)、性格分析(综合性格特征、心理特征、作为教师的性格分析、责任心、抗压能力等)及教学特长、教学方法、思维特征、思想倾向、宗教信仰、适合受教人群等。一项都不能少,连他这样干到退休的资深教师都疲于应付,使出浑身解数才获通过。他拿着个人综合能力评估平台提供的《个体执业教师资格评估报告》,到教育部门办理“个体教师合格证”,才有执教资格。

孔老师在年轻时就思维超前,属于改革派,而这次作为独立的个体教师却落后了。这不怪他,因为他是在体制内,身不由己,从他办退休之不易就可以看出。不过以他的性格及社会环境的优化,早可以跳出体制单干,但他对校长(也就是当初从国外回来的博士、首开走班制的教导主任)的知遇之恩心怀感激,下不了决心。此外,校长曾经对他说过的一番话也让他动心。校长说,教育改革不是个人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你个人干了个体教师固然是改革先锋,但是影响面也只不过是教育中的教与学这一小块,以及身边的学生和家长,社会影响有限,只能算是有了一块自留地。如果你继续在学校里干,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影响教育,如教育机构改革、学校的演变等,那可是一大片试验田。孰轻孰重,你自己掂量。

当初企业家周童生创办孔子讲坛没有考虑过多。其实,面临“生存还是死亡”难题的不是机器人孔子而是他。尽管他的目的并不是盈利,但是讲坛听众的明显减少还是让他不知所措。孔维松老师及时地让他摆脱了困境。孔老师将自己的教授内容定位为文史哲综合课程,很快就招满了学生。每次上课旁听的学生比正式学生要多数倍,通过慕课平台全世界看直播的听众更多。很快,依然叫“孔子讲坛”的课程就成为品牌课程。

与机器人孔子差别很大,孔维松还要指导每一个在册学生做人生规划、知识规划、心理辅导等。在需要上数理化等课程时,孔老师要安排学生到其他专科的个体教师那里上课。需要上艺术、体育类课程,也要到相关教师那里上课,地点则在学校的相关艺术馆和体育馆。孔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保姆”和监督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信息资源的组织者和应用指导者、心智发展的营养师、人生的导师。

本节依然以李明华教授的观点为主,并融入部分作者的观点。

“孔夫子归来”是李明华教授一个重要的论断。当然,归来的不是本书中出现的机器人,而是千千万万个孔夫子——以孔子的模式教学的学者型教师。(www.xing528.com)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学习导师,或者叫“学习保姆”。这个“学习保姆”陪伴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学生修学科类课程都是MOOC。若干个家庭雇佣一名“学习保姆”。这些家长组成的家长会议就是这个学习组织的“董事会”,决定他们孩子学习的一切大事。而与学习相关的其他教学物质资本都由社会提供,包括由市场或国家提供。

孔夫子所代表的教学模式、办学模式是有中国教育渊源的。首先,办学模式是孔夫子自己办学,而不是官方或有资本者办学,是地地道道的教育家办学。孔夫子所代表的教学模式对今天的教学方式改革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从《论语》看,孔夫子没有像今天的教师那样只管自己讲课,让学生听课。孔夫子完全是互动式教学,大部分是学生提问题,孔夫子就问题讲解;学生不明白或要讨论的,也是先鼓励大家讨论,孔夫子再作进一步阐述。这就是今天提倡的教学方式。这种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以前的私塾就是这样。今天的学校制度和教学模式是大机器时代的产物,它应该在富裕的社会里被个性化的办学和教学模式所取代。在选择取代模式时,孔夫子模式及以前的私塾模式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当然,这不是鼓吹复古。国家应实行“现代孔夫子”认证制度。“现代孔夫子”必须是教育家,他身上承载孩子的利益、家长的利益、国家的公共利益。因此,“现代孔夫子”首先必须按照国家的利益筛选,由国家通过法定程序确定谁有“现代孔夫子”资格,可以自己的名义办学;“现代孔夫子”在办学过程中要常规性地接受国家的检查监督。

李明华认为,教育的内容是私人产品,终将私有化。当人们的收入增加后,必然更在乎他们时间的价值。社会富裕后,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支付能力提高,他们将不在乎公立教育所带来的免费利益,而更多地考虑孩子在有限时间里学到什么、如何成长。富裕社会的学生不认为他们必须拿出全部时间来陪教育的公有化,他们需要有支配教育时间的权利。这源于教育内容是私人产品的终极本性。

如果中国在教育开放上顺应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满足人民富裕后对教育日益提高的需求,那么中国教育培育的将是有独立思想、有创新精神、有多样化知识和训练的人。这样的人会实现中国梦,把中国推向世界的创新中心。

【注释】

[1]朱新明,李亦菲,朱丹.人的自适应学习——示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