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侗族丧葬礼仪的特殊之处及其差异

侗族丧葬礼仪的特殊之处及其差异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2]本书拟以新晃县侗族的丧仪为例来了解侗族的丧葬礼仪。秋鸿在《新晃侗族生活习俗琐谈》一文中,对新晃县侗族的丧葬礼俗有更为详细的介绍。从其文字来看,新晃县侗族的丧葬礼仪确实有不少特殊之处,如“送终”“分粮”等程式的具体做法,就鲜见于他处。侗族坟山是按姓安葬的,不许杂姓乱葬。[45]通道侗族的丧葬礼仪和新晃相比较虽是大同,但还是有差异。

侗族丧葬礼仪的特殊之处及其差异

侗族在湖南主要分布在新晃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等地。1985年出版的《湖南少数民族》一书曾对湖南侗族的丧葬礼俗做了极为简略的介绍,称其“丧葬礼俗较为烦琐,带有很浓厚的封建色彩”,而且说道“清代,某些侗族地区有停棺之俗。在村寨边建有一栋停棺屋,作为停柩之用,寨内凡同辈分的人全都去世之后,才一起安葬”。[42]

本书拟以新晃县侗族的丧仪为例来了解侗族的丧葬礼仪。新晃侗族自治县,清代称晃州厅,境内以侗族人口为多,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四。对新晃民间的丧葬礼仪,道光五年(1825年)《晃州厅志》有简要记载:

缙绅礼法家有依《家礼》行事者。其他率邀僧道殡殓,且有诵经者,谓之“开路道场”。每七日一祭,亦延僧遵作礼,谓之“应七”(以死日支干数之,至七日必一冲克,故先期诵礼经忏度),至四十九日而止。或有廷僧道做道场功德者,亦有百日、期年及禫祭时行之者。其做佛事于出殡之前,则谓之“上山道场”。殡柩在堂,朝夕上食,至葬后罢。将葬,告期于亲友,树幡旐于门,鼓吹连日,谓之“开吊”。人之来吊者,香楮烛成礼而去,亲故则制辞成轴,书以绫锦,牲牢奠赙,酬答相因。[43]

从以上文字来看,清时侗族民众的丧葬有部分是“依《家礼》行事”,但更多的是邀请和尚、道士做道场,举办丧葬礼仪。秋鸿在《新晃侗族生活习俗琐谈》一文中,对新晃县侗族的丧葬礼俗有更为详细的介绍。从其文字来看,新晃县侗族的丧葬礼仪确实有不少特殊之处,如“送终”“分粮”等程式的具体做法,就鲜见于他处。下面依秋鸿一文,对新晃侗族的丧葬礼仪介绍如下:

老年人病重时,须把病人抬到“火铺”上。快落气时,把病人抬到堂屋正中,扶坐椅子上,让其两脚踏在盛满稻谷的方斗上,儿媳孙辈等环跪面前,等待断气,叫“送终”。同时在面前置一缸或盆罐焚烧冥钱,叫“落气钱”。落气后,即替其剃头、穿殉葬衣服,置于门板上,用一张白纸盖面,并由一位老年人替死者“洗澡”。“洗澡”是用三脚撑架翻天在露天下烧水,再用洗巾在死者身上做洗澡状,来回轻抹三次。

死者洗澡后,便安放在棺内,头部用七张瓦片作枕头,口内放些银器。穿的殉葬衣服规定是单数,三、五、七件均可,每件须在衣角用香烧洞,男烧左角,女烧右角,烧了洞,到阴间才能受用。腰上捆青白色麻线,按死的年龄,一岁一根。双手各持一刀纸钱。放在身侧,棺内下垫数层白布,上盖绸冥被。

盖棺后,置于堂屋大门的中央凳上,棺下点一盏桐油灯,用烂竹篮罩着。堂屋神龛上,斜贴一张四方白纸,表示“阴阳隔断”。死者的子媳等亲人,日夜守在棺材周围,叫“守灵”。寨里的亲友,晚上也来陪丧。如遇雷雨天,得把钉耙、锄头等铁器架在棺材上,以防“雷火烧尸”。

棺停在屋中,面前用黄纸写上灵位[44]。灵前香火不断,并用黏米舂粑七八个,摆在柩前,叫“柩前粑”。老人死了,孝子还要与死者“分粮”,其做法是煮一鼎罐米饭,捏成几十个小饭团,放在筛子内,拌上糠壳稻谷。孝子跪在柩前,两臂交叉,一反一复作阴阳手,阳手拿饭团放入自己衣内,属“阳人粮”,阴手拿饭团放入土罐内,属“阴人粮”,轮流捡取,衣内较土罐内多放些。剩下的,仍放在筛里,起丧时,孝子从棺材上撒出,人们捡去,据说放在地里,地里五谷丰登,喂鸡鸭,鸡鸭繁盛。“阴粮”则由孝子密封罐内,待下葬时,埋在坟穴左边。原来烧的“落气钱”的纸灰,用布包好放在坟穴右边,表示阴间的“左仓右库”。(www.xing528.com)

停柩期间,死者的至亲如女婿等,若家庭富裕,还要替死者“采灯”。“采灯”耗费巨大。不但要买很多冥钱、备上十几斤清油来点灯,还要请道士设坛做法事、破冥狱、破血盆等。“做道场”是侗家对死去亲人报恩的一种表示。做道场时,全堂老少均要斋戒沐浴,虔诚顶礼。道场一般为期5—7天。其间,夫妻不能同宿,到过“月婆子”家里的人,不许入经堂。道场开始,即在正堂里挂全堂佛像,设立法坛,摆上斋粑、豆腐、糖果、茶食,主祭道士秉烛焚香,念经礼综。六七位道士在旁敲锣打鼓。做道场前,孝家要准备很多火纸,封成“扛”“箧”等冥封,待法事结束后,把这些冥封烧掉,叫“化财”。法事圆满,就算是报答父母的恩德了。

安葬的头天晚上,要举行祭奠。祭奠有客祭和家奠两种,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家奠仪式隆重的,凡属晚辈,都要披麻戴孝,行三省三献、三跪九叩礼,鸣炮、奏哀乐。

次日起丧、出柩。柩上罩一床红被单,并拴一只公鸡在上面。孝子一人手持引魂幡在前引柩,其余人戴孝随行,力士抬丧,百客送丧,将灵柩抬上坟山安葬。在红丧路过的地方,先由一人走在前面,把纸钱一路丢散,叫“买路钱”,好让红丧顺利通行。侗族坟山是按姓安葬的,不许杂姓乱葬。抬丧的人只需把丧抬到坟山上,放入穴内就算完成。

这时地理先生站在坟头,手持“引魂幡”,开始招魂,念:“天昏昏,地昏昏,白鹤仙人差我来招魂,招到孝男孝女孝子孝孙生魂出,亡者死魂入墓中;招到五谷财宝生魂出,亡者死魂入墓中;招到亲戚百客抬丧送丧人等生魂出,亡者死魂入墓中。”招魂后,由戚友将坟穴填好,方返回家里。

三天后,孝子到坟地祭扫,将坟垒好,叫“复山”。“复山”后,当晚由亲人喊魂回屋,让死者的魂魄同历代祖宗一起接受祀奉。过了“三七”,孝家便将孝衣孝帕洗好,从此阴安阳乐,丧事才算完毕。[45]

通道侗族的丧葬礼仪和新晃相比较虽是大同,但还是有差异。如在通道,“死者舅家、女婿崽都要各请一队唢呐。一场丧事,唢呐多的达二三十队。”[46]丧事完毕后,还有“辞行”之俗,即孝子女邀约伯叔兄弟,挑着鱼(以腌草鱼为至尊)、肉、酒、禾把去“辞行”。父亲逝世,则到已出嫁的长女家“辞行”;母亲逝世,到舅父家“辞行”。由长子拿一把雨伞(不打开),提一盏灯笼,呼唤逝者亡魂以示同去,回来时也一样。辞行,有些地方称“求灵”,舅家赠以禾把等财礼并封赠吉祥话语。[47]

可见不同县域间的丧葬礼俗有一些差异,其实即使同一县域内的侗族民众,其丧葬礼仪也有一些差异,如在通道“播阳等西部乡镇还有如下特点:岳父母逝世,女婿要抬活猪吊孝,女婿多的,可一人送一头,亦可几人共一头。其他亲人吊孝,用一把禾秆草,两头捆好,中间夹一个蛋或一条龟,以及酒肉之类”[48],而芙蓉地区的侗族“母亲逝世,遗物全归女儿,外家则请一人讲吉利话封赠孝家”[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