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普及化:2012年教育经费达4%

高等教育普及化:2012年教育经费达4%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高中升入高校学生比例达到15%以上就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达到了40%以上便成为普及化教育。早在1993年,中国政府在其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在20世纪末占GDP的比例应该达到4%。据了解,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大体安排约21984亿元。

高等教育普及化:2012年教育经费达4%

1992年春天,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南方之行中敏锐地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1]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教育投入逐步增加,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人口文化素质大幅提高。

1.城乡义务教育免费。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提出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但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小学生和初中生仍需缴纳一定的学习费用。这为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造成一定的负担。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强,我国政府开始直面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从2006年至2008年3年间,政府坚定决心,加大投入,逐步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的进程。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2008年秋,城市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义务教育真正“实至名归”。“免费”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这几年,国家又陆续免除3000多万名农村寄宿学生住宿费,其中1228万名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建立起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范围正逐步延伸和扩大。2010年东莞市石排镇率先实现了25年免费教育,被称为“中国最牛教育强镇”。2012年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创新促进条例》明确提出,“加快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探索扩大免费教育范围”。逐步将学前教育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即实行15年义务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

2.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上大学一直是中国人的光荣和梦想。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到2011年全国高校招生675万人,增长了5.25倍,用“飞跃”来描绘中国高校招生规模的变化一点也不为过。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接近3000万人,总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超过30%。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高中升入高校学生比例达到15%以上就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达到了40%以上便成为普及化教育。这就是说,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和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终于改变了自现代大学诞生以来徘徊了近百年的精英教育性质,昂然步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并将在2020年进入普及化阶段。

1998—2011年全国高校招生规模变化情况

3.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www.xing528.com)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广东作为第一流动人口大省,截至2011年底,已有339万外来工子女在粤顺利读书,占据全国在异地读书的外来工子女总数的三分之一,广东省财政为此每年投入500多亿元。2011年,广东在“一市一策”基础上,首次出台省级红头文件《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要求逐步提高随迁子女入读公校比例,公办学位不能满足随迁子女入学需要的县(市、区),当地政府要制定办法,建立随迁子女凭积分入读公办学校的制度。

4.“两基”目标全面实现。

“两基”是指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自1986年国家颁布《义务教育法》、1988年国务院发布《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以来,全国兴起了“两基”攻坚战。针对西部地区相对薄弱的现状,国家还专门制定了《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终于在2011年底全面实现“两基”目标。

5.教育支出占GDP比例顺利达到4%。

一国政府教育投入水平以该国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国际上多用公共教育支出(或政府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度量和评价政府教育支出水平。早在1993年,中国政府在其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在20世纪末占GDP的比例应该达到4%。19年之后,这一目标终于实现。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据了解,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大体安排约21984亿元。新增加的教育投入主要用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