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教育质量差异对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品质产生积极影响

学校教育质量差异对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品质产生积极影响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学校教育质量的差异性及其对儿童发展结果的影响。情感联系与儿童的积极情感、努力参与、对学校的兴趣等相关,对儿童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师幼互动对儿童学习品质的影响。

学校教育质量差异对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品质产生积极影响

学校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微观系统之一(Bronfenbrenner et et al.,1998)。儿童学习品质受到个体特征、学习环境和学习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学校教育质量的差异性及其对儿童发展结果的影响(Burchinal et al.,2016;Hamre et al.,2014)。

已有研究显示,如果儿童的自信心与动机得到适当的激发,那么教育过程质量能够对儿童学业成就产生更大的正向效应(Ning&Downing,2012)。积极的师幼关系以及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可以促进儿童入学准备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儿童积极学习品质的发展水平(Hu et al.,2016;Vandell,Burchinal&Pierce,2016;Gatt,Ojala&Soler,2011;Ning&Downing,2013;Schmerse,2020)。同时,教育研究者将学校社会经济地位确定为学校群体构成的重要分层指数,它对儿童学业表现会产生总体影响,也有研究者探讨了幼儿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学习品质的影响(Rumberger&Thomas,2000;冯丽娜等,2018)。

一、师幼关系对儿童学习品质的影响

教师和儿童的良好关系对儿童发展有许多益处。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记载“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强调说明安学亲师、乐友信道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儿童情绪愉悦地进行学习。现代实证研究发现,如果教师表现出特别的温和与细心,那么积极参与活动的儿童比率就会提高(Robinson,1968)。情感联系与儿童的积极情感、努力参与、对学校的兴趣等相关,对儿童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影响(Furrer&Skinner,2003)。胡等人(Hu et al.,2017)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对广东省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儿童学习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课堂质量与儿童学习品质存在显著相关,在控制儿童的性别、兄弟姐妹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后,教师的情绪支持与儿童的学习策略(LS)和注意/坚持(AP)具有显著正相关。教师的课堂组织与儿童的学习策略(LS)和注意/坚持(AP)具有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教师的情绪支持促进了儿童学习品质发展,而课堂组织则对儿童学习品质具有消极影响(Hu,Teo,Nie&Wu,2017)。

研究指出,能促进个体在面对逆境时的适应能力的保护性因素包括成人与儿童之间的支持性关系、自我效能感和控制感、提升适应性技能和自律能力的机会、信仰及文化传统等(CDCHU,2019)。此外,教师是儿童的榜样,儿童可能会模仿教师身上表现出来的学习品质。研究显示,教师自身具有“掌控倾向”(Mastery Orientation)(学习是为了更加有能力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其所教的儿童也表现出更多的掌控倾向,这些儿童在学习中表现出更多的内在动机和目标导向性(Turner&Midgley,2002)。

二、师幼互动对儿童学习品质的影响

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结果具有长期的积极影响(Vandell et al.,2010)。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是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师幼互动质量影响儿童学业、语言和社会领域的发展结果(Mashburn et al.,2008)。根据对671个幼儿园班级的研究发现,教师的情感和教学支持(通过CLASS评估;Pianta&Hamre,2008)显著预测了儿童的入学准备能力(Mashburn et al.,2008)。研究指出,不同的课堂质量评估指标会产生不一致的结果,虽然,以互动为重点的评估工具(CLASS)揭示了一系列学业、社会和入学准备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但是使用《幼儿园环境质量评估表-修订版》(ECERS-R;Harms,Clifford&Cryer,1998)获得的总分仅仅与儿童表达语言技能的发展有关。有研究指出,幼儿园环境质量评估(ECERSR)的总分可能不太适合入学准备能力研究,因为它强调评估环境质量(如材料、卫生和安全),而不是师幼互动的质量。相对于《幼儿园环境质量评估表-修订版》(ECERS-R)的整体得分,互动这一因素的评分更好地反映了师生互动这一课堂过程质量对儿童发展结果的影响(Burkina,Vandergrift,Pianta&Mashburn,2010;Howes et al.,2008)。元分析研究支持这样的假设,即幼儿园环境质量(ECERS R)评估中互动项目的得分,而不是其总分,可以预测儿童在语言和社会情感的发展结果(Burkina,Zaslow&Tarullo,2016)。

更为重要的是师幼互动对儿童学习品质的影响。瑞姆-卡夫曼等人(Rimm-Kaufman et al.,2009)研究发现,在幼儿园课堂管理质量更高的教室里学习的5岁儿童表现出更积极的工作习惯,花更少的时间在课外工作上,并且有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控制了儿童先前的自我调节水平)。同样,多格明斯等人(Dom'inguez et al.,2010)研究发现4岁儿童学习品质发展轨迹与幼儿园前一年中课堂质量具有相关性,高质量的课堂管理是儿童学习品质成长的重要预测指标。一项针对786名3~4岁儿童、旨在检验儿童学习品质在幼儿园教育质量与儿童学业成就之间的调节效应纵向追踪研究表明,就幼儿园教育质量和儿童学业能力的关系而言,儿童的学习品质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保护和调节效应,与在高质量教育环境下学习品质水平较低的儿童相比,在低质量教育环境下拥有更高水平学习品质的儿童会获得更高的听写和拼读成绩。也就是说,儿童高水平的学习品质能够补偿低质量的教育对儿童学习品质产生的负面效应(Meng,2015)。尽管如此,新近研究仍然进一步指出就儿童学习品质和后期学业成绩而言,应该警惕低质量的学前教育在扩大儿童的学习结果方面的负面影响,如果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的幼儿园教育质量没有得到重视时,来自这些家庭的儿童很可能会面临着不良的家庭学习环境和较差的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双重影响,从而导致他们与高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学习成绩差距逐渐扩大(Schmerse,2020)。(www.xing528.com)

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改善儿童学习品质,能够提高学业成就和预防各类社会及学业风险因素(McDermott,Goldberg,Watkins,Stanley&Glutting,2006;McWayne&Cheung,2009)。陈杰琦等人(Chen et al.,2011)采用“搭建桥梁”项目研究在班级环境中儿童参与活动对学习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儿童在学校的相关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品质存在差异,并且儿童学习品质会在活动参与中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研究发现,儿童参与活动的程度,包括了儿童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显示着儿童对于活动的兴趣和真正融入的程度,儿童的活动参与(Activity Participators)可以积极预测儿童的学习品质。此外,儿童的活动参与也有助于儿童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儿童建立并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教育和情感上的支持有益,也能对儿童学业能力提高产生积极影响(Nelson et al.,2005;黄爽等,2014)。

三、学校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学习品质的影响

科尔曼(Coleman)等人在1964年进行了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以评估来自美国不同地区儿童获得平等教育机会的可能性。根据4000所学校60万学生的数据,结果显示“学生团体的社会经济地位与成就高度相关”(Coleman,1968)。来自中小学的研究表明,学校社会经济地位作为一个综合和分层的指标,对儿童的学校表现产生影响。

许多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项目为非正式和非强制性项目,相对而言,对幼儿园社会经济地位的关注较少。美国针对参加早期开端计划儿童的研究表明,学习品质对所有儿童都很重要,尤其是确保来自贫困背景的儿童获得积极学习品质。积极学习品质和儿童参与学习活动及社会互动相关(Coolahan,Fantuzzo,Mendez&McDermott,2000)。积极学习品质可以调节行为障碍对阅读和数学表现的负面影响(Dominguez,Vitiello,Maier&Greenfield,2010)。英国有效学前教育(EPPE)项目研究了幼儿园社会经济地位对各年龄段儿童认知和社会行为发展产生的影响(Sylva,Melhuish,Sammons,Siraj-Blatchford&Taggart,2004)。

研究显示,学校社会经济地位能调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学业和社交技能的影响(McConney&Perry,2010)。针对参加开端计划项目的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儿童发展结果的研究显示,无论家庭环境质量如何,参加高质量的开端计划项目儿童在学习表现和入学准备技能方面的表现都更好。也有研究发现,来自更好家庭环境的儿童似乎比困难家庭的儿童更能从解决问题和推理领域的课堂质量中受益(Bryant,Burchinal,Lau&Sparling,1994)。也有研究者调查幼儿园班级社会经济地位对4岁儿童认知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班级平均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语言和数学技能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eid&Ready,2013)。研究显示,幼儿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预测幼儿的学习表现,但未能预测其社会交往技能。高社会经济地位幼儿园补偿了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对幼儿读写能力的负面影响。同时,高社会经济地位幼儿园增强了父母权威教养对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积极影响(Li,Xu,Liu,Lv,Wang&Huntsinger,2016)。

在我国,学前教育是第一个正式和被广泛接受的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现代年轻父母非常重视早期教育,不仅会增加教育投资和开展家庭学习活动,而且会努力将幼儿送到有质量的幼儿园。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因此,学前教育的入学机会受制于社会关系、家庭经济状况、户籍等因素,优质资源较为集中的公办幼儿园通常优先满足户籍、学区一致儿童的入学需求,高质量的民办幼儿园收费较高,吸引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儿童(宋占美,刘小林,2013)。因此,儿童不是随机分布在幼儿园,高收费幼儿园(通常具有较高质量)的幼儿来自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高社会经济地位幼儿园通常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有经验的教师,这可能会发展儿童良好的学业能力(李燕芳,吕莹,2013)。有关幼儿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学习品质关系的研究发现,在控制幼儿园所有权下,幼儿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调节正向教养对儿童能力动机、学习策略的影响,在幼儿园社会经济地位和儿童的注意/坚持之间则没有显著调节效应。这表明幼儿园社会经济地位会增强正向教养对儿童能力动机、学习策略的正向影响。入读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幼儿园增强了父母的正向教养对幼儿能力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积极影响,显示儿童学习品质发展存在“马太效应”。儿童学习品质的最佳发展取决于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和所在幼儿园之间的适宜性(冯丽娜,吴政达,20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