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园设计精心为学生打造优质场所

校园设计精心为学生打造优质场所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本章节,我们将其中的故事与大家分享,打一小学是这样用心地设计了每一处场所,并用每一处的风景,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目前,“打一小学教育集团”共有五所学校六个校区,有5 000多名学生、400多名教师。学校在办学实践中积极传承打一小学良好的办学经验,遵循“我们的梦想是让每一个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办学理念,共享课程资源,共建学校文化,努力办成一所具有英语特色的民办小学。

校园设计精心为学生打造优质场所

学校的一草一木到教学大楼,从校歌“成长,飞翔”到职业理想“我们的梦想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其中无不渗透着学校文化与办学思想。我们的校园最早是绿树掩映中排列整齐的平房,如同都市里的村庄。在2006年重建时,学校希望新的教学楼设计要融合中国传统特色的红瓦灰墙,并保留原校舍所有的树木。新落成的校园绿荫环抱,学生们评选出新校园的摇篮“十景”。秉承“一个景观、一项活动、一种体验”的教育理念,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回忆。在本章节,我们将其中的故事与大家分享,打一小学是这样用心地设计了每一处场所,并用每一处的风景,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记录学校历史的文化符号

杨俊晨

相信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留下些许成长的印记,这些印记或许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那些最幸福、最甜蜜的记忆,抑或是最值得被珍藏的礼物!那么,对于有着近70年历史的打一小学来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成长印记?如果需要做出一个选择,那么“校园文化”无疑是最佳选择。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摇篮,当他离开摇篮之后开始慢慢长大成人,具有自己的能力和眼光。摇篮与他相伴的时光是幸福的、温暖的,也是童年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摇篮带给他的温馨与回忆将始终陪伴着他成长。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讨论,打一小学将各项校园文化活动都以“摇篮”来命名,统称为“摇篮文化”。

因此,有人说“摇篮文化”是打一小学的办学特色,有着丰富的学校文化内涵。不仅如此,打一小学还有着更为多样的文化载体和形式,朴实无华地概括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传统。结合上级教育部门“五校”(校史、校训、校徽、校旗、校歌)征集活动的契机,我们重新审视了打一小学“五校”定义,挖掘了“五校”背后的故事。在回顾校史的同时加深对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内涵的凝练和浸润,努力挖掘学校鲜明的文化积淀与文化追求。

下面,就让我们慢慢追随学校历史发展的轨迹,寻找那些记录打一小学历史的校园文化符号,感受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打一小学发展的“前世今生”

1.学校办学沿革

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创建于1953年。1995年,鞍山五村小学并入打一小学。2005年,“打一”分校(原鞍山二村小学)并入打一小学,同时,在原校址上依托打一小学创办了“上海民办打一外国语小学”。同年,成立“打一小学教育集团”,教育集团包括打一小学、民办“打一外国语小学”、鞍山小学、“打一”二分校(原铁岭路小学)。2009年,鞍山小学、“打一”二分校并入打一小学,同济小学成为“打一小学教育集团”的成员校。2010年,打一小学在浦东新区创办“曹路打一小学”。2013年,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实验小学加入“打一小学教育集团”,2016年转入杨浦区教育学院集团。2018年,许昌路第五小学加入“打一小学教育集团”。

2.学校办学简介

(1)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办学简介。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简称打一小学)创办于1953年。学校现有4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1 500多名,教师120多名。学校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教师全部具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是上海市小学教师平均学历最高的学校。打一小学60%教师获得过市、区和全国的各种奖项,60%以上的教师参与国家、市、区级教育课题的研究。学校先后有近30名教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有十多名教师成为上海市“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基地”的主持人和学员。学校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先后有多项科研成果在全国和市(区)获奖,其中《为学生开发了这样的课程》分别获得上海市和全国一等奖。十多年来,打一小学先后出版了300多万字的研究专著,打一小学的办学实践和办学经验为杨浦区乃至上海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校先后获得了多项全国和上海市的荣誉,包括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艺术教育示范校、少先队全国雏鹰大队、全国环保教育基地、中国创造教育学会实验基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实验基地,是上海市乃至全国知名的学校。

2005年,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辐射优质教育资源,打一小学成立了上海市第一个小学教育集团,先后合并了周边六所薄弱小学,2010年,接受市教委的任务,跨区在浦东曹路大型社区承办了“曹路打一小学”。目前,“打一小学教育集团”共有五所学校六个校区,有5 000多名学生、400多名教师。打一小学的办学质量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已经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十多年的集团办学质量也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多年来,包括中央电视台澳大利亚昆士兰电视台在内的国内外众多媒体对打一小学和“打一小学教育集团”的办学给予了积极的报道和宣传,教育部、和市、区各级领导及来自国内外的教育界同行和专家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成果给予了积极的鼓励和充分的肯定。

(2)上海民办“打一外国语小学”办学简介。上海民办“打一外国语小学”成立于2005年7月,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700多名学生,59名教职员工,高级教师6名,本科及以上学历100%,区骨干教师10名,区学科中心组成员8名。

学校在办学实践中积极传承打一小学良好的办学经验,遵循“我们的梦想是让每一个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办学理念,共享课程资源,共建学校文化,努力办成一所具有英语特色的民办小学。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办学愿景,让每一个学生茁壮成长、梦想成真。学校形成了基础型课程、校本拓展课程、摇篮学生社团,学科主题周活动、兴趣活动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架构,在办学实践中,教师专业积极发展,学生素养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教育专家和同仁赞誉,赢得良好社会声誉。

学校成为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科技发明先进校(全国十佳)称号,上海市民办中小学特色学校、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示范校、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头脑奥林匹克特色学校、上海市少年儿童科普示范单位、D1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活动模范学校、杨浦区文明单位、杨浦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培训基地、杨浦区艺术特色学校、杨浦区科技特色学校、杨浦区绿色学校、杨浦区行为规范示范校、杨浦区雏鹰大队、杨浦区中小学德育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每年有不少学生在全国及市、区的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

(3)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打一小学”办学简介。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打一小学”是上海市大型社区“曹路基地”的配套小学,根据市政府、市教委关于大型社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办学的精神,经市教委牵头和杨浦区教育局、浦东新区教育局协商,由上海市名校、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简称打一小学)承办。校长由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校长卞松泉兼任,常务副校长张芳负责“曹路打一小学”的日常办学工作。

“曹路打一小学”于2010年开办,当时仅有19名学生和4名来自杨浦区“打一小学教育集团”的支教教师。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曹路打一小学”已有28个教学班,1 000多名学生和70多名教师。

“曹路打一小学”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师资培养、学生教育等方面依托杨浦区打一小学的办学经验,辐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新学校,高起点”的办学思想指导下,重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实践,几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办学成效,成为浦东曹路地区知名的小学,成为一所具有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办学理念、办学实践和办学风格的好学校,为浦东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为上海市大型社区的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市教委领导、浦东新区及杨浦区教育局领导都先后到“曹路打一小学”调研指导工作,华师大、上师大的教授专家也先后来到“曹路打一小学”指导办学,市教委专门安排特级教师来“曹路打一小学”支教,所有领导和专家都对“曹路打一小学”的办学业绩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打一小学教师的职业共识

许多年来,学校在管理中一直非常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师生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在一种比较自觉的文化氛围中不断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打一小学的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着刻苦、从善、向上的一致性,对办学的思想、方法和成效有着理性的认同,对学校的质量、影响、荣辱有着休戚与共的责任。

1.办学追求

(1)人文校园、艺术校园、生态校园、创意校园

(2)学生最大,结伴成长

(3)我们的梦想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2.职业自觉

(1)一生只为做个好老师

(2)不用扬鞭自奋蹄

(3)重视在群体中的影响与地位;在人际交往中的坦诚与合作;在工作中的勤奋与自励;在利益面前的理智与淡泊。

3.学生培养

健康快乐、诚实自信、友善公益、自主学习、兴趣广泛、个性发展。

4.教学共识

(1)上好课是硬道理

(2)我们靠教学质量安身立命

(3)让我们因课堂而美丽

打一小学的标志性“符号”

1.校徽的演变

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的第一代校徽以蓝色为底象征天空,红绿两色的图案代表红绿领巾,也组成了“打一”拼音首字母——DY,同时还形成了一双翅膀,寓意师生结伴,成长飞翔!

2007年打一小学由著名设计师以“后现代主义”风格重建教学大楼,诞生了第二代校徽。以新造的教学大楼为蓝本设计的校徽,寓意打一小学传承学校文化传统,不断创新发展的探索精神。此套校徽共有方形、圆形两种造型。

2.校歌

在打一小学校庆50周年的时候,学校举行了“校歌歌词创作大赛”,许多师生饶有兴趣地参加了校歌的创作,每一篇都饱含着大家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每一篇都抒发着大家对学校的赞美之情。

最后,刘华老师创作的《成长,飞翔!》被全校师生选定为校歌歌词,并经由著名作曲家沈传薪先生修改歌词、谱曲而成。现在这首欢快的校歌已在师生中广为传唱。沈传薪先生还特地为校歌谱写了优美动听的钢琴畅想曲。从此,在打一小学的艺术摇篮里又增添了一篇新的乐章。学校希望这悠扬的旋律能伴着所有“打一”学子成长,飞翔!

3.校旗

打一小学校旗有两种样式,分为红色校旗和蓝色校旗。红色校旗的旗面背景象征活力和热情,蓝色校旗的旗面背景象征希望与梦想,分别配有辨识度高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教学大楼为蓝本设计的校徽,体现的是“打一”师生继承学校传统、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打一小学的文化品牌

经过多年的积累、选择、凝练、发展,“摇篮”校园文化已经成为打一小学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它的教育力量激励了所有的“打一人”。

学校早在1997年就创办了《摇篮》校刊,继而又组建了“摇篮社团”,开辟出“摇篮十景”,创设了“摇篮课程”,策划实施了“摇篮主题活动周”系列、“摇篮”仪式教育系列等等。

1.《摇篮》校刊:作为学校文化的主阵地,《摇篮》校刊为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打开一扇窗户,为每个孩子搭建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经中国教育报刊社专家评审,《摇篮》校刊荣获中国校园优秀校刊一等奖。

从1997年6月第一期《摇篮》诞生开始,至今已出版了46期。在40多期的《摇篮》校刊中满载着学生的回忆、学生的故事、学生的梦想,再现了学生步步成长的脚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伴随着他们快乐的成长。借助《摇篮》校刊,一批有才华、有能力、有潜质的老师脱颖而出,在辅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学生的理解与对教育的感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摇篮》校刊的影响走出了校门,许多文章被转载到《新民晚报》《少年报》《小主人报》《作文大世界》《童心童言》《学习一卡通》《中文自修》等报刊上。

2.“摇篮仪式”:入学典礼、毕业典礼、成长汇报、十岁生日、“摇篮杯”颁奖典礼……所有这些关注孩子个体特点、给予孩子充分理解和尊重的点滴努力,都是为了带给孩子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使急功近利的教育回归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实现自己梦想”的本原,用“摇篮文化”坚守学生的七彩童年,用师爱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3.“摇篮课程”:学校“摇篮”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已经持续20多年了,其根本目的在于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培养兴趣、发展个性与提升素质。学校本着“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权”的目标打造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在“摇篮”综合课程、摇篮兴趣课程、摇篮社团、摇篮主题周活动、社会实践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形成爱好、特长,给个体的生活带来情趣,与个人的梦想与奋斗目标融为一体,让学生终身受益,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学校《为学生开设这样的课程》获得上海市和全国一等奖。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办学校就是办文化!要做文化事,先做文化人。打一小学的这些记录学校历史的文化符号,为我们了解和认识“打一”校园的历史文化发展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在追寻校园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静静感悟校园文化对“打一”师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细细品味身处浓郁文化氛围之中方能感受到的文化的指引和精神家园的温馨。

建一所有文化味道的小学

吴 倩

一个人在成长求学过程中经历越多,小学校园中的一砖一瓦、一树一景、一人一物,就可能会在脑海中渐渐淡去,抑或会镌刻在记忆深处,流淌在心底深处,成为童年生活最美好的印记。作为“打一人”,时常听到师生、同行、参观者、甚至是路人对打一小学的校园有着相似的评价,他们都说“‘打一小学’主体建筑看上去有着大学建筑的风格”。打开搜索引擎搜索“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也会有很多关于学校的文字和图片跃然屏幕,其中不乏对学校环境的描述。

有一则采访手记是这样描述“打一小学花园般的校园环境”的:进入打虎山路上的打一小学总校,其园林般的环境着实让笔者吃了一惊。设计精巧的校园布局、曲折通幽的回廊、错落有致的楼舍,不由让我羡慕起在这里上课的孩子们。在教学楼一旁,高低错落的树木掩映着宽阔整洁的操场,放眼望去,硕大的足球场、塑胶铺设的环形跑道,给孩子们创造了非常广阔的运动空间。还有坊间各种对学校的花式排名,打一小学有许多上榜的理由:花园式校园以及绿树环绕的景观透露着浓郁的人文与艺术气息。一所学校绿化做得好,能让学校环境立马上一个档次。就如杨浦打一小学,花园式的美丽校园和绿树环绕的生态环境是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在大家的眼中,打一小学是一所“充满人文与艺术气息”的学校。诚然,这也是打一小学老师们的美好愿望。根据教育发展的需求,杨浦区教育局于2006年对打一小学原校舍进行整体改造,设计新校舍的设计师是上海华东建设发展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罗凯。此前,他和他的团队为包括复旦大学新江湾城校区、华东政法学院松江校区、上海音乐学院汾阳路校区在内的多所高校设计新校舍。据介绍,设计师罗凯从过往的历史和多年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了建筑设计的“后历史主义”概念,作为一个浪漫主义的实践者,他和卞松泉校长以及“打一”师生一起共同建造了这座凝固的艺术作品,一所“打一”师生们心中有文化味道的理想小学,一所文化校园、艺术校园、生态校园和创意校园。

设计一所能让环境滋养心灵的打一小学

2010年7月1日,“打一人文讲坛”又开讲了,这次的主讲嘉宾是一位建筑师,他就是设计打一小学新校舍的总设计师罗凯,讲座的主题是“建筑与美学”。与往届的嘉宾不同,罗设计师亲自参与设计并建造了这所小学。时隔一年后再次来到熟悉的地方,与学习生活在这里的老师介绍设计学校的想法,介绍他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和实践,这是打一小学独具创意的校本培训方式。

学校档案记录下了罗凯的讲座内容:作为一名建筑师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让设计出的环境滋养人的心灵。建筑本身是一个普及型的东西。这里包括很多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东西,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近2个小时的讲座中,罗凯设计师聚焦“穿越历史、解读文化、建筑传承”,着重向老师们介绍了他的团队在设计高校和规划建筑风格时,如何追溯建筑历史、如何选择设计方案、如何战略思考?特别是新建一所大学或中小学时,抉择的判断标尺是什么?他说,建筑师需要从历史中寻找答案,打一小学的历史成就了今天这所座富有“后历史主义”风格的建筑设计作品。

让我们来看看设计师是如何从专业视角来定义“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建筑设计作品”的。

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属全国重点小学,是上海小学教育的“哈佛”,为多层建筑。2006年学校校舍重建,2007年竣工正式投入运作。总建筑面积为11 145.37平方米,由一号教学楼和二号教学楼组成。其中一号教学楼地上以三层为主,局部二层;二号教学楼地上以三层为主,局部四层。

打一小学整体改造工程的建筑设计力求从立意、标准、气质、文化个性、细部等各个方面突出现代教育的高水准和高品位,借鉴国外现代化教育建筑的成功经验,实现建筑的功能与形象要求的统一与和谐,体现该学校的崭新形象。我们注重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的融合沟通,充分重视人的心理体验,提供适合儿童交往的室外空间,体现现代教育的人性化趋势。通过不同交流空间以及各类型空间的组合和氛围的营造,使人产生认同感、亲切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与艺术特征。优良的生态环境是高品质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中体现为力求自然环境同人工环境融为一体,把生态要素真正融入校园的总体环境和校园生活之中,形成园林化、生态型校园。在满足学校功能布局和交通流线合理的前提下,力求创造出优美的校园空间环境。

建筑布局以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的整体校园设计为目标,同时吸收了中国传统校园形式——外廊合院式建筑概念,并将中国传统书院中的门、壁、堂、厅、院的手法,通过建筑语言符号的解释,应用到校园建筑创造中。建筑风格上,一方面吸收经典欧式建筑的比例和尺度,并截取有明显特征的特点及某一时代夸张表现力的符号,另一方面,把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有机融合,并把古典符号加以变化,现代材料和工艺相结合,创造一种全新魅力的校园建筑,体现建筑含蓄内敛和古朴淡雅的校园气氛,并在统一中寻求变化。(www.xing528.com)

通过罗凯设计师的介绍,老师们逐渐透过建筑外墙,了解我们这座蕴含历史、文化印象的建筑的内核。比如,校门设计不能有横梁,一边一个已成为固定模式,校门做多高合适呢?大门不大没有气势,大门大了做什么用途呢?为什么设计中要有一条中轴大厅通向后楼和校舍的四面八方?摇篮艺术厅的采光顶好是好,但怎样才能使建筑内的热循环做到最节能?设计师选择何种规划和风格以符合打一小学师生提出的设计要求……总之,有历史感的校园,告诉人们往日的辉煌,任何人都能够从中想象或感受到自豪、骄傲、崇高、不懈的追求等等复杂的情感,校园建筑具有浓浓的文化性和人文情怀,它不仅仅是“存在”,而是要诗意的“栖居”。

作为新校舍另一位重要的设计师,我校卞松泉校长说起学校设计如数家珍:“‘不造大楼、保护绿化、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打一”校园整体改造时最初的设计要求。便于校园安全、学生活动方便等诸多因素,我们设计的新校舍尽可能保持两三层的建筑,让孩子们愿意下楼参加活动;校舍走廊宽敞开放,与老校舍的庭院式建筑相仿,也是一种学校文化的传承。为了让领导专家和建筑师能接受我们的想法,我们为此做了很多工作,让大家都能接受学校的这个样子。”卞松泉校长是这样理解亲手创造的作品:“用现代的工艺方法打造出的手工作品,价值不一样。新校舍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如此,多发现建筑蕴含的美,就会产生更多的情感。我们曾经组织老师参观过苏州博物馆,老师们对建筑有美的追求和需要,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参观经典建筑。我们的校舍可能不是很大,不是很现代,但是很有文化的气息,很有内涵。建造一所好学校,光造大楼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打造内涵是不容易的,这就需要设计师独具匠心。好的建筑就应该是文化,也是历史。”

师生眼中的文化艺术校园

在“打一”师生的眼中,我们的校园是美丽的,是大家学习、工作、生活的精神家园。时常,师生们会用语言文字倾诉对学校的喜爱之情,用诗歌赞美我们的校园生活,用发现的眼睛定格校园的每一寸光阴,用画笔描绘校园的人和景,表达我们对学校深深的爱。

我们学校的美术教师蒋老师曾经画过4 m×2 m的油画作品《摇篮中庭》,也用陶土制作了大型陶艺景观作品《我们的打一小学》。因为他用艺术的手法创作了“一所有文化味道的打一小学”,我又欣赏又很好奇,为此专门“采访”了蒋老师,请他谈谈校园主题系列作品的创作情况。

笔者:请教蒋老师,在我们学校的陶艺室里放了很多师生的陶艺作品,其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打一小学的校园生活为原型创作的,比如摇篮铜管乐队、摇篮民乐队、学生课间游戏等等。去年您创作的大型陶艺作品《我们的打一小学》,在学校门厅展示了2个月,让师生们爱不释手,时常会看到学生们围着这件作品前后左右观赏,您怎么会想到要创作这样一幅陶艺作品的?

蒋老师:其实,我一直想尝试制作一件大型的陶艺作品。决定制作的时候就想到了我们美丽的校园、壮观的学校建筑。在我看来,无论是学习生活在“打一”的师生,还是初次走入“打一”的人,对学校的整体建筑风格都会由衷地称赞。我们天天生活其中,更是很有情感的。我一直认为我们的校舍特别美,建筑、景观,到处都透着一种深邃的人文精神,能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在校园整体建筑群落中,正门主体大楼给人一种庄重又古典的感觉。我认为它是一种中西式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建筑整体外轮廓有种巴黎圣母院的哥特式建筑特点,又有杭州西湖国宾馆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外墙浅灰色的接近花岗岩的石材,加上深蓝色玻璃窗与之相衬,显得格外高大、深邃和富有想象力。这个建筑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旅行,我特别喜欢看建筑,我们学校建筑的很多细节都有着那些著名建筑的影子。

笔者:那么您在制作这幅作品时又是怎么设计的呢?这个陶艺作品妙就妙在主建筑周围的景观塑造。

蒋老师:如何用中国陶土艺术呈现一个大型的陶艺建筑作品,这也是我和美术组老师们的首次尝试。在设计这个陶艺作品的时候,我希望能体现中国教学跟西方教学的一种融合,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陶艺作品。我想,如果作品仅仅表现一幢主楼,就感觉像澳门的大撒把,显得太单调、太单薄。所以我不仅设计了主楼,还把两边的教师办公楼制作进来。打一小学的绿化是很美的,是表现校园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把办公楼的前方衬托主楼的那些花坛也组合进去了。另外,根据我们教学主楼的原形,设有6级台阶,但是在创作时我做了调整,增加了3级台阶,就是为了体现学校建筑高大肃静的历史感。

为了使这个陶艺作品既能正面看,又能反面看,我把教学楼主楼的后门也组合在一起。所以这个用陶土工艺制作的教学楼,立体多面,整体风格相同,但细微处又体现了不同的内涵变化,正面是高大的、反面柔美的,这也寓意着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有多面性、丰富性。

笔者:那么,再请您说说您几年前创作的另一副油画作品《摇篮中庭》。

蒋老师:学校另外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也是非常幽静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学校的摇篮中庭。在摇篮中庭两侧是三层的教学楼,中间有花坛、有曲径、有台阶,还有高大的樟树、银杏树、枇杷树、紫玉兰和常常挂满果实的橘子树,这里一年四季都有美景。你注意观察中庭的设计,七八级的台阶,将中庭规划的很有层次。那些台阶、拱形窗户,让你仿佛来到了某个欧洲学校。由于中庭三面合围,一面如喇叭口敞开,光线不同,呈现立体感效果也就不同。特别是在春夏时节,杜鹃花盛开,花坛里一片花团锦簇。

笔者: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由于中庭建筑中西合璧、花坛宽大多彩、光照明暗有度,绿草繁花相称,所以你选择用油画来表达这个带有文化厚度的校园小景?中庭作为一个建筑单元,在中西建筑设计中都占有了很重要的位置,在西方,庭院是错落房屋间的呼吸之所,在这里随时间游移的阳光斜斜照在优美的人物雕塑上,固定的色彩在这里也可以变得活泼。在东方,庭院更是有趣而灵动,移步换景,曲径通幽,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蒋老师:是的,在整个学校景观设计中,卞校长建议放置画龙点睛的雕塑,有学生读书的雕塑,有儿童趣味游戏雕塑,还有石凳石桌,课间闲暇时间,这里成为孩子们读书、散步、放松甚至是遐想的静谧场所。无论绘画创作还是陶艺制作,都是需要情感的积淀,有了对学校的美好情感,创作的激情就会油然而生。

如今,蒋老师制作的两件艺术作品已经成为打一小学文化环境的一个部分,它和汇集学生们美术书法作品的摇篮画廊、展示中外著名科学家塑像的科学家之路及按照学生原型塑造的打一小学管乐队雕塑群一样,成为打一小学校舍的一部分,建筑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生态校园,用卫星定位留住每棵树

有时,学校会有外校老师参观学习。带他们参观校园时,德育室刘老师时常会讲起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我们学校的走廊很多很长,每个走廊都是半开放式的,一侧教室、一侧窗户,所以采光特别好,亮堂堂的走廊里设有我们的摇篮画廊。听说,走廊每一块花砖都是校长亲手去挑选的,教学大楼外墙的墙砖也是校长亲自搭配的。特别是学校的树木,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校长坚持在设计和施工时一定要保留生长了几十年的树木,因为这些树和打一小学融为一体,最忠实、最持久,见证了打一小学的发展和师生的成长。

2006年,学校新校舍的初稿放在卞松泉校长的面前,当时他就提出了一个建议,保留打一小学原有的绿化格局,特别是那些已经生长了几十年的大树。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为了避免因新校舍的建设,破坏或者损伤原有的、深根与打一小学土壤的树木,学校提出了“不移动大树”的构想。在和设计师的反复沟通、与上级部门的协调下,在经费允许的范畴内,校舍设计做了一定的调整,保留了几十颗学校原有的大树。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对树木的保护,设计方通过卫星定位的方式,把打一小学几十棵大树进行了定位,设计师们根据树木的定位,巧妙地将这些树木与校舍设计进行了结合,形成了建筑与树木相得益彰的设计效果,也成为打一小学设计的亮点之一。

打一小学一直都是上海市“花园单位”。新校舍延续了这一传统,确保新校舍的绿化面积与绿化容积。当时的设计图纸中一期绿化仅为原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打虎山路138号地块)的绿化面积的40%,而另一块地(打虎山路160号地块)是开工之后才依据当时学校缺少大块草地而重新规划后变成草地的。经过这几年学校对绿化场地的不断调整,既形成了如今学校成荫、成片的绿化,也使学校的绿化面积与容积与最初的设计图不完全一致,绿化面积大大提升。

落成后的校舍不仅建有各种绿化布局,还建有一定数量的绿化景观带,学校每年还会不断提升,打造校园绿化景观,优化美化校园环境,提高校园绿化建设管理水平,积极创建园林式学校,努力构建“绿色校园、生态校园”。这些年来,学校已经逐步形成了“一顶二环三园”的六方绿化布局图。具体包括:一个屋顶绿化项目;两个环校园绿化带,即环校园外墙的绿化带和环校园林荫道绿化带;三个校园绿化景观园,即摇篮桃李园、摇篮中庭园和摇篮农庄。学校每年都投入相应经费,不断营造地面有草坪、地上有花朵、空中有绿树,屋顶有绿化的立体式校园绿化环境,使整个校园春有碧草、夏有鲜花、秋有硕果、冬有绿叶,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近年来,打一小学和同济大学开展“环同济带绿色环保行动”,同济大学景观设计学院师生来我校观察植被样貌。师生们走在校园的林荫小道、绿树丛林间,惊叹学校植被的丰富多样,领队教授不禁感叹道:“不夸张地说,‘打一小学’有着上海地区大多数的植物品种,‘打一小学’的孩子们可以不出校门,就能采集到丰富的植物种类,对他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的确,校园无处没有绿,为求使校园每一处都成为令人心怡的景致。大厅、拐角、走廊、随处可见的绿色,学校的苗木品种每年在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打一小学人工种植的植物品种就达百余种。乔木有:橘树、枇杷、杨梅、桃树、柚子树、香樟、合欢、樱花、红枫杜英、红叶李、铁树、茶梅、银杏、罗汉松、雪松、柏树、水杉、五针松、白玉兰、广玉兰、棕榈、垂丝海棠、石榴、梨、枣树、香橼、桂花、紫薇、红叶石楠、木芙蓉、紫荆、黄杨、八角金盘、桑树、大叶黄杨等;灌木有:木槿、杜鹃、西洋杜鹃、金丝桃、熊掌木、小叶栀子、爬藤月季、花叶蔓长春藤、南蛇藤、南天竹、八仙花、栀子花、月季、夹竹桃、迎春花等;藤本类有:葡萄、爬山虎、紫藤、凌霄等;草本:玉簪、美人蕉、三七、芭蕉、绒线菊、三色堇、荷兰菊、山麦冬、蓖麻等。

学校的总体布局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宗旨。空中俯视,整个教学楼群掩映在绿树丛中,每幢楼顶都铺满屋顶绿化,茂密葱绿的大树环抱着学校的每个建筑,如同母亲怀抱自己的孩子;透过教室的窗户,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绿色映入眼帘,密密层层,仿佛置身一片片林子,身边除了有老师和同学,就只有大自然为伴;置身校园的草坪,走在蜿蜒的小道,穿梭在古色古香的建筑间,内庭曲径通幽,书声歌声萦绕。课间,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在林间小道上赏花休息,看书学习。孩子们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学习,难怪他们会自豪地说:“我们的校园是最美丽的。”

打一小学建校近70年,校门前的雪松已经矗立了近70载,见证了打一小学一代代学生的成长。刚建校时,老一代“打一人”种下了雪松,近70年,这棵雪松见证了学校从培养工人子弟起步,逐步发展厚植。如今,雪松长成参天大树,树干可两人合抱,树冠有100平方米。为了保留“打一”的历史和文化,记住每一位“打一人”,今天,在我们的门厅摆放着打一小学新旧两个校舍的模型。铭记打一小学走过的每一步,就是对打一小学办学文化最真心的传承。

有学生说:“我的学校——‘打一小学’,是一个花园式校园。你可以看到整洁高大的教学楼、参天的大树、幽静的小道和漂亮的操场。春去秋来,花儿、树木也跟着换装,每个季节都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美丽的中庭花园,常青的松柏。一阵风吹来,花儿向我微笑,小草向我点头,大树向我招手。这就是伴我成长的学校。”

有老师说:“我特别喜欢学校建筑的整体格调,青砖墙、粉黛瓦,蕴含江南建筑的韵味。每天走进校园,人一下子就会沉静下来,走进了可以静下心来教书的学校。在这样的青砖黛瓦环境中工作,会不由自主地变得温暖,变得‘小家碧玉’,要符合文化人身份,更要符合学校的这种气质。”

我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要从打一小学建筑和景观的视角记录学校,把“建一所有文化味道的小学”时发生的故事记录下来。很多事情我们的孩子们是不知道的,我们要让孩子们了解,用心办一所学校,不仅仅在于学校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更在于设计校舍这件极为重要的“琐事”中。学校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场所,提供师生集体活动的宽敞空间,也提供他们学习的静谧空间。教室、操场、音乐室、科技室、美术室、陶艺室、餐厅、摇篮图书馆、摇篮多功能厅、摇篮体育场、摇篮大队部等等,各种教育场所将学习过程延伸到整个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每一个学生可以完整地体验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可记录的地方太多太多,绘几处小景留存。

校园十景,“摇篮”印象

杨俊晨

如果你是第一次走进打一小学,相信你会被那些高耸的雪松、水杉,盛开的鲜花,结满果实的果树所深深吸引,徜徉在校园的你会感到心旷神怡。在这样一所花园般的校园里,长期以来有着良好的传统以及文化积淀,而“摇篮”就是打一小学所有文化活动的统称。

学校遵循“以人为本”的旨趣,在校园的大环境和细节处营造文化气息,校园中每一物、每一景的布设,都是学校多年办学文化智慧的结晶。校园处处绿阴掩映、鸟语花香,个性雕塑亭亭玉立、奇石书法洒落草坪……我们把有特点的环境布置进行提炼、整理,形成“摇篮校园十景”,与“打一”师生的学习和工作相伴,并在师生的成长与进步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校园十景师生评

1.投票评选

2006年以前,打一小学是“工字型”的平房,像都市里的村庄;2007年改建后是灰白相间的楼房,像中国传统的庭院。无论是“村庄”还是“庭院”,打一小学一直都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一直都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搬入新校园,学校开展了“我爱校园”的摄影、绘画、征文比赛活动,鼓励师生把学校风景“收集”起来,进行点评和说明,并在《摇篮校刊》上开设了专栏。

“我爱校园”的主题活动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有师生提议评选“校园十景”。经过全校师生的投票推选,“打一小学校园十景”出炉了,有“摇篮艺术厅”“摇篮场馆”“摇篮画廊”“摇篮庭院”“雏鹰之家”“校园雕塑群”“空中景观走廊”“绿色走道”“科学之路”和“桃李园”。学校还专门编撰和印发了《打一小学校园十景介绍》,以便于师生更感性地走进校园风景。

打一小学人文校园、生态校园的办学理念渗透在学校美丽的校园中,在师生喜爱的“校园十景”中得以充分体现!

2.题写铭牌

“打一小学校园十景”出炉后,在一年一度的少先队员代表大会中,有少先队员代表提出,“校园十景”的铭牌可以让学生自己来书写。于是学校利用《假期寄语》,向全校学生发出“邀请函”,鼓励学生练习书法,鼓励喜爱书法、擅长书法的学生提笔为“校园十景”题写铭牌,用自己的笔来装扮自己的校园。

“雏鹰之家”的铭牌率先问世,学校将全校投票产生的学生优胜作品制成钢化玻璃,装裱起来挂在“雏鹰之家”大门上。对“题字”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是全校同学和老师对他们书法学习的一种肯定。一景一铭牌,用自己的笔点亮自己的校园,“十景”离师生并不遥远,就在笔下,就在身边。

十景游览共参与

1.十景讲解团

为了让全校师生更全面地了解“校园十景”,更深度地观赏“校园十景”,从而更加热爱美丽的打一小学,更加热爱打一小学的学习生活,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家庭印发了《打一小学校园十景介绍》,同时招募了一批小小“校园十景讲解员”,聘请“摇篮广播电视台”的负责老师为指导老师,组建了“校园十景讲解团”。

每当有一年级新生加入打一小学大家庭时,每当有客人老师来学校参观学习时,“校园十景讲解团”的小小讲解员们便开始施展他们的本领,带领小伙伴或者客人在校园里“赏”景、“品”景,边游边学,深度体验打一小学的“校园十景文化”。

2.十景亲子游

春暖花开之际是“打一”校园最美的时候,老师们也总是忍不住拿出手机,随手便能拍下迷人的校园春色。但学生家长却很少有机会深入观赏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

为加强家校之间的紧密联动,培养学生的小主人意识和能力,学校组织开展了“我做小导游”的家长特别开放日活动。每年桃红李白时,学校都会利用双休日,举行“校园十景亲子游”,请学生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做小导游,让全家人一起走进校园看一看、玩一玩、拍一拍、画一画,丰富学生的校园活动体验,增强学生的校园小主人意识。

“摇篮”十景建舞台

每个学校的校园环境布置,它折射出一个学校的文化追求和品位,我们希望打一小学师生评选出的“摇篮”十景在体现校园文化气息的同时,还能彰显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因此,我们秉承“一个景观、一项活动、一种体验”的教育理念,设计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打一”师生都能在美丽的校园中留下成长的足迹。

1.摇篮艺术厅——喜气洋洋庆元宵

每年春季开学,“摇篮艺术厅”内张灯结彩,师生用自制的环保花灯和书法作品,把新学期的校园装扮得分外喜庆。

放寒假前学校都会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让孩子与父母用废旧材料共同制作一盏环保花灯,并在元宵节活动这天带到学校来参加评比。元宵节当天,在摇篮艺术厅会挂起近400个各式各样的花灯,全校师生在欢庆的新年音乐声中,一起观赏花灯、评选花灯,“体味”元宵节风俗、“品尝”民俗文化、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系列文化活动已成为让“打一”学子年年新春开学都会期盼的事。中央电视台、上海教育新闻网记者还曾来学校进行了采访,并以“喜气洋洋庆元宵,体味品尝民俗风”为题进行了报道。

2.摇篮体育馆——“六一”摇篮队日

每年的“六一”前夕,学校都会专门安排一天时间在摇篮体育馆开展“六一”摇篮队日活动,这一天,孩子们无需背着书包来学校,只要尽情地享受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六一”摇篮队日由上午的大队集会、摇篮社团展演、“摇篮杯”颁奖典礼和下午的各中队主题队会、三年级集体十岁生日组合而成。

其中,“摇篮杯”颁奖典礼则是摇篮队日活动的重点,“摇篮杯”不是一个简单的奖项,而是凝结着队员们入校几年来众多活动的汗水与付出。学校大队部联合教导处、教务处、德育室共同探讨,制定出符合“打一”学子成长的“摇篮杯”评选章程,并对“摇篮杯”的评选制度不断完善,从原来的数奖状到现在对不同奖项“含金量”进行赋值,以求更加公正、合理、全面地评选出“摇篮杯”的获奖者,确保每一座“摇篮杯”实至名归。

3.摇篮庭院&桃李园——“才艺春秋”师生秀

“才艺春秋”师生秀是每年的春、秋两季分别在摇篮庭院和桃李园举行的师生才艺展示,让师生的才艺与校园的美融为一体,展现人文校园的魅力。

“桃李林”的一大片绿地和四周的桃树、梨树,勾勒出一个天然的舞台。每年春天“打一”师生都会在这里举办一场“草地音乐会”。她是摇篮艺术社团的一次小型展示,为喜爱艺术的学生提供舞台,更是为喜欢上艺术的学生敞开大门。大家沐浴在阳光之中,感受春的气息,培养艺术和审美能力。

秋天则是在摇篮中庭开展师生才艺展示,学校邀请有一技之长的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登台献艺,让孩子们向老师学习,学会大胆地秀出自己,秀出才艺,展示个性特长。大家在自然怀抱中品味艺术,在艺术环绕中享受自然,留下美好的共同回忆。

4.摇篮画廊——传递温暖正能量

学校教学大楼的走廊全校贯通,漫步在这条四通八达的走廊里,我们会发现走廊上有许多书画作品,成为一条艺术长廊(摇篮画廊),这是同学和老师们艺术才华的展示,每一幅作品都好像在为我们讲述一个个刻苦学艺的故事。打一小学与新华医院一直是共建单位,每学期都会组织志愿服务行动,走进新华医院儿科住院部,给住院小朋友们送去温暖与祝福。在儿科住院部的活动室里,孩子们给病患小朋友读绘本,讲述“打一”校园里有趣的故事,动手折出各种有趣的图形等,逗他们开心。每次活动,学校还会向儿科住院部捐赠一些绘本图书和多幅来自打一小学“摇篮画廊”小画家们的美术作品,把“摇篮画廊”搬进了一间间小病房,为医院的白墙点缀上色彩和童趣。

5.摇篮演播厅——“师道实话”教师职业智慧论坛

摇篮演播厅位于教学楼后楼的一楼,演播厅配置了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成为少先队活动、摇篮艺术社团活动、主题周活动、各学科的公开课、论坛讲座等活动主要场所,并可向全校转播。学校不仅邀请各界知名专家、学者登上“打一人文讲坛”,还邀请学校优秀教师走进摇篮演播厅举行以“师道实话”为主题的教师职业智慧论坛。他们与集团老师们分享自己在教学成长、专业发展、团队管理以及导师带教等多方面“传道、授业、解惑”之路上的点点滴滴,共享教育智慧,汇聚成“打一”的人文视角。

这些经验丰富的“主讲者”们与老师们近距离地交流,以“教育实话”开解和启发着台下每一位听众。而在每次论坛的尾声,卞校长都会亲自为主讲教师颁发“打一小学教育集团最具影响力教师”奖牌,这既是对这些优秀教师耕耘教坛数年硕果累累的一种肯定,同时也引领着“打一教育集团”的教师们学有榜样,行有方向,在教育之路上,全面发展!

与智者对话既是有深度的教师培训,激发着老师们内心蕴涵的真情实感,也丰富了老师们的教育思想,成为学校又一道人文风景。

“一个景观,一项活动,一种体验”这是打一小学办学经验的积累,也是学校的追求。学校通过环境布置折射出独特的文化品位,不断致力于为师生的成长创设一个共建、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让校园的每一处景观都能为师生搭建追逐梦想的舞台,让校园里的每一次活动都能成为师生们弥足珍贵的美好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