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戏剧史研究范围简介

中国戏剧史研究范围简介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毫无疑问,戏剧文学首先应当包括作家作品。同理,中国古代的戏剧文学,也不是在金元之际才产生的。由于种种限制,迄今所知最早的戏剧文学样式,应当是先秦的“优语”。对“优语”文学史的研究,应当成为戏剧文学史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习惯上,对于这种以文献考据为主,探索上古至宋代的戏剧和前戏剧形态演进史的研究,以及对戏剧文献本身的研究和古代戏剧理论的研究,都被认为是戏剧文学史的研究。

中国戏剧史研究范围简介

顾名思义,所谓“戏剧文学史”,应当是戏剧文学的历史,它是整个中国戏剧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戏剧文学首先应当包括作家作品。不过,“文学”和作家作品之间并不能画等号。

何谓“文学”?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但是仅仅把文学当成是“书面著作”之一种却无疑是一种偏见,因为它排斥了口传文学。事实上,文学的产生要远在文字产生之前。我们不能望文生义,把汉语词汇中“文学”的“文”和“文字”的“文”画等号。在英文中,文字为language,文学为literature,文献为document,三者界限分明,不容易混淆。《文心雕龙》说:“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2]刘勰看来,“文”者“纹”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不可或缺的色彩斑斓、美不胜收的装饰。显然,这种对“文”和“文学”的解释,要比后人对文学意义的狭隘理解宽泛得多,也准确得多。

同理,中国古代的戏剧文学,也不是在金元之际才产生的。最早的戏剧文学应该以口述形态呈现。由于种种限制,迄今所知最早的戏剧文学样式,应当是先秦的“优语”。“优语”本为古代俳优口述,后为人记录成文字资料流传下来。对“优语”文学史的研究,应当成为戏剧文学史的一个重要部分。

上古的戏剧演出形态,往往缺乏甚至完全没有形象资料,所以只能走文献考据的路子,或以文献为主,适当参照文物田野资料。从习惯上,对于这种以文献考据为主,探索上古至宋代的戏剧和前戏剧形态演进史的研究,以及对戏剧文献本身的研究和古代戏剧理论的研究,都被认为是戏剧文学史的研究。

还有,通常把戏剧文学和小说、讲唱文学一道当作叙事文学,今天这一思路仍不应当被否定。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假如认同这一提法,“故事”便成了戏剧中的核心成员之一。所以,对古典剧本中的故事情节、题材源流、叙事方式、人物性格的研究,即使与舞台演出没有直接关系,也依然应当被允许、被提倡。所以,宽泛意义上的戏剧文学史研究应该涵盖以下几大部分:

(1)包括戏剧起源、形成诸问题在内的上古至宋代的戏剧和前戏剧形态演进史;(www.xing528.com)

(2)宋代以来迄于1949年,戏剧作家作品、戏剧论著及其他文献、文物资料中所反映的戏剧文学嬗变史;

(3)对古代戏剧文献及戏剧理论的研究;

(4)迄今仍在上演的京、昆及汉族各地方戏剧种、特殊剧种(如傩戏、傀儡戏、皮影戏等)和少数民族戏剧中的文学部分。

应当指出,这几大部分内部及其与外部的专史(如音乐唱腔史、剧场史、戏班史、服饰史)之间难免有交叉,剧种史本身当然也包括了文学、音乐、表演等各项内容。上述分类只是为了方便研究,而不能画地为牢,限制自己。青年朋友们可以在上述范围中任意选题。不过,既然是“戏剧文学”,那最核心的部分还是作家作品研究,其中又以剧本研究(含口述剧本)最为重要。所以,以下主要就剧本研究中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