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因为绘本,感受珍惜:金艳名师工作室经典绘本教学设计

因为绘本,感受珍惜:金艳名师工作室经典绘本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汤米叫她们“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著有《先左脚,后右脚》《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校园男孩》《武士与龙》《阿利的红斗篷》等绘本。译有《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天空在脚下》《彼得的椅子》等绘本,参与著有《聪明豆》系列绘本。

因为绘本,感受珍惜:金艳名师工作室经典绘本教学设计

城关区新桥小学 马杨洋

阅读鉴赏

“倾听孩子的声音,帮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在一个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世界,一定要让您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能力。所谓幸福是有意义的快乐。”这是上海直行道富兰克林读书会的教育理念。什么是“有意义的快乐”呢?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命题。

插图:新桥小学 马玉花

绘本《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透过一个温馨的故事向孩子们展现了“死亡”于活着的人意味着什么。当汤米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他有个外婆,还有个曾外婆,他很爱她们。汤米每个星期日都会去看她们,外婆总是站在厨房的大黑炉前面,煮好吃的东西。汤米的曾外婆94岁了,已经不能动了,总是在楼上躺着。汤米叫她们“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他爱极了这两个外婆,喜欢向她们问好,他们一起吃糖,一起聊天,还要一起绑在椅子上听故事。汤米喜欢曾外婆梳起一缕缕银丝,认为她是最漂亮的。他喜欢外公带他去吃冰激凌,喜欢外婆的点心时间,他完全陶醉于这样的幸福生活中。然而,曾外婆的突然去世,让年幼的汤米开始意识到“去世是什么”。“楼上的外婆永远不会回来了吗?”“天空中的一颗星星划落,那就是楼上的外婆给你的亲吻。”妈妈这样安慰年幼的汤米。后来,长大的汤米也失去了楼下的外婆。在他凝望着天空中的星星再一次划落时,楼上的外婆与楼下的外婆重合在了一起。

故事在一个有些伤感的过程中结束,汤米从和两个外婆的相处中,认识到了人生中的“老”与“死”,也感悟到了只要有爱,就能超越所有悲痛。或许对于孩子来说,死亡的话题是冷酷的,但是这本书通读下来,却感觉到温馨的存在。没有负面情绪的影响,孩子们也更容易接受。

“人是一种向死的存在”——这是海德格尔留给我们的永恒思考。《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这个绘本故事在洋溢着温馨与爱的氛围中,将老弱病死这一残酷冰冷的人生常态暖暖化开。当汤米站在早已人去楼空的曾外婆床前,“没有”、“不存在”这类孤独与失去的伤感在故事中缓缓荡漾开来。这里,将是让孩子们具化“死亡”意义的重要时刻。即便是成年人的我们,也会在此时选择避开不得不承认的失去;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也愿意填上“化成蝶”、“变成星星”这类美好的意象来劝慰、满足不愿失去的内心。这则绘本故事的与众不同便在于此,它没有将死亡之后的失落感转变为鬼神化的自我安慰,而是以“那就是楼上的外婆给你的亲吻”将爱的力量无限延展开来。汤米·狄波拉曾经表示,大人往往以为孩子脆弱得像花一样,其实3到7岁的孩子有一种自然生成的勇气,是值得培养和鼓励的。直面死亡之后,于活着的人是一个残忍的挑战,因为死亡本身于死者早已不具任何意义,有意义的是活着的人怎样面对。不用抗争,不去怨恨,让一切还没有到“没有”、“不存在”之前用相伴相守来留下美好的回忆、真挚的爱意,并以此来坦然接受“死亡”。我想,这才是我们要培养孩子们面对生活时所要拥有的勇气。回到之前有关“有意义的快乐”这一命题,那就是留住今天的美好,坦然接受可能的失去,不沉浸在悲伤中。而懂得如何把今天的美好留住,才是让孩子们成为他们自己,并且拥有独立获得幸福能力的途径。

了解作者

关于作者汤米·狄波拉:

汤米·狄波拉是美国最重要的儿童图画书作家之一。狄波拉的作品曾荣获美国凯迪克等多项大奖,而狄波拉本人也在1990年获得安徒生奖的提名。著有《先左脚,后右脚》《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校园男孩》《武士与龙》《阿利的红斗篷》等绘本。他的书很多是取材于民俗故事。他最偏爱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

他的画风非常特殊,可以用“简单大方”四个字来形容。简单是说他定形的线条很简单,而色块很大方,颜色也很明亮,但搭配却十分讲究,即便是饱和度很高的色彩,也让人看了很平和,一点都不刺眼。

关于译者孙晴峰:

孙晴峰毕业于台大森林系,美国雪城大学教育硕士,美国西蒙丝女子学院儿童文学硕士。孙晴峰的作品简洁机灵,是故事也是寓言,其深入浅出的特色,令人欣赏。她也是少数用双语创作的儿童文学作者,其中英文作品多达三十余种。译有《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天空在脚下》《彼得的椅子》等绘本,参与著有《聪明豆》系列绘本。

设计思路

六年级的孩子,他们不仅具备了独立思考与学习的能力,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观点,正处于迈向青春叛逆期的前奏时段。这本绘本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不论是内容上,还是思想上,完全可以独立从中悟出作者所要传递的信息,有些孩子甚至可以将绘本中的汤米与自己主动进行联系。所以,本堂课的重点不仅仅是读绘本、悟绘本,更要由此使他们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中,时常由人及己,以“汤米”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生活,将绘本中珍惜亲情的温馨与爱延展到珍惜生活中的自己所有,将面对生老病死的人生常态问题扩展到面对生活中失去所爱之任何事物,将陪伴、善待至亲之人延伸到关注、热爱生活,做一个快乐幸福的人。因此,本次绘本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畅谈自己的所感所悟——此为走进绘本。再联系生活中个人的经历拉近与绘本的距离,分析欣赏绘本中的人物,并将自己想要对绘本中人物说的话,在说一说的基础上整理思维再写出来;以交流探讨的形式将“死亡”的意义连接“没有”、“不存在”,由此扩展到每个学生可能遇到的失去的个体体验上——以此引导学生走出绘本,探讨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失去”,形成独立的观点,再次落实到笔头上梳理出来,达到以绘本为基点,思考幸福的生活方式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阅读绘本,了解绘本内容,体会绘本所传达的珍惜亲人的道理。

2.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死亡”即失去,思考面对失去的方法与途径。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一个能坦然接受生活中的种种有可能失去的人。

教学重难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在探讨与思考中形成独立的处事观点,思考幸福的生活方式。

建议教学年段

小学六年级

教学环节

一、了解作者,亲近绘本

1.师:同学们,先让我们回忆一下家中的老人们吧!他们在你的印象中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形容一下吗?

2.师:今天我们要跟随美国著名的儿童图画书作家汤米·狄波拉走进《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出示绘本封面

3.介绍作者汤米·狄波拉。

出示作者介绍:

汤米·狄波拉是美国最重要的儿童图画书作家之一。狄波拉的作品曾荣获美国凯迪克等多项大奖,而狄波拉本人也在1990年获得安徒生奖的提名。著有《先左脚,后右脚》《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校园男孩》《武士与龙》《阿利的红斗篷》等绘本。

4.教师补充:其中,《先左脚,后右脚》《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两个绘本一个写外公,一个讲外婆,都是以汤米·狄波拉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狄波拉的家庭是早年到美国寻求发展的爱尔兰移民。小的时候,他的曾外公外婆都还健在。从小他就很喜欢在假日的时候,到住在附近的外婆家玩。狄波拉最喜欢和曾外婆在一起,听她讲那些古老的爱尔兰故事。

设计意图:以回忆家中老人的问题开头,触动学生个体体验,在或是快乐或是烦心的描述中,拉近与绘本的距离。“说”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中表达,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阅读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追随着狄波拉走进以作者自身经历为蓝本的故事,有助于学生亲近作者,同时激发阅读期待。作者介绍部分采用学生自读和教师补充相结合。让学生从文字的客观陈述中初步了解作者,再通过语言的感情补充叙说创设出一个温暖静谧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亲近之感,逐渐走入阅读绘本的状态。

二、阅读绘本,初步感悟绘本

1.播放配乐出示PPT,教师倾情讲读《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

师:让我们一起来伴着轻柔的音乐,共同阅读吧。

2.师:听完这个绘本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3.师:一千个读者眼中往往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位同学的感受都是独特的,因为触动你们心灵的内容有可能是不一样的。接下来,就以你的独特感受为基础,用自己的话把这则绘本故事讲给你的同伴听。注意讲故事要完整,同时要突出主次,因为讲述的过程也是传递你的独特感受的过程:把打动你、让你有深刻感受的地方说详细一点儿,不能突出你的独特感受的地方简略些。听的同学要边听边对比,看看同读一本绘本的你们会产生哪些不一样的视角。

4.同桌之间按要求讲述故事。

出示要求:

(1)故事讲述完整,有详有略。

(2)叙述突出重点感受,生动形象。

5.评价汇报。

师:跟你同读一本绘本的伙伴和你的感受相同吗?在讲述的过程中,你感受到有没有什么不一样之处?

设计意图:讲故事的过程亦是学生再创作的过程。六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中很重视学生对于选材的详略安排,以突出主次。这则绘本虽然短小,可是人物情节却丰富,可产生共鸣之处自然也多。这是引导学生实践语言运用的好机会。在有所感受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讲述故事内容,有助于学生把握故事内容,亦为形成独特的个体感受做基础。同时,通过与同桌互相讲述的过程,促进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并且听的过程也会引发学生对比内容的不同,从而发现别人对这个故事的不同见解,以完善学生个体对故事的再认识。

三、品读人物,深化个体体验

1.出示人物图,提炼人物形象。

师:这则短短的绘本中有着丰富的人物形象,请同学们再次阅读绘本,根据不同人物的事件,理清人物特点,完成人物图。

2.品读人物,感受绘本中丰富的人物特点。

师:这些人物形象还真是各有特点。他们中哪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1)出示要求:(www.xing528.com)

明确人物,表达有条理、清晰。

说清楚原因。

联系实际说说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

(2)同桌之间互相说。

(3)指名说,师生根据要求共同评价。

(4)师: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注意表达观点要有理有据。

3.交流分享,派代表进行班内交流。

设计意图:再次进入文本,以不同人物形象的体会为目标,有目的地分析鉴赏人物特点,使学生将人物拉近自己的生活经验中,进一步有所感悟,从而有所得。在说一说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思维,减少天赋之间的差距,再用写一写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梳理,深化对绘本人物的认识和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六年级下册教材中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接触议论文,关注围绕中心论述观点。在此环节中不光要根据具体情况说出自己的感悟,还要能够就自己的观点说详细、说具体。也就是一事一议。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或感受说清楚自己观点的能力。

四、聚焦“死亡”,理性化人生观

1.出示汤米独自站在人去楼空的曾外婆床前图片。

师:你觉得“去世”是什么?

预设:

死了,因为去世就是死了的意思。

不存在了,因为从图片上看就是空空的床,楼上的外婆不见了。

孤独,没有人给汤米讲故事了,没有人和汤米一起绑在椅子上了。

……

2.出示汤米两次看天空中星星划落的图片。

师:汤米为什么见到星星划落就急忙去找妈妈?你觉得妈妈的回答是要汤米把天上的星星当作外婆吗?为什么?

师:对照两次看天空中星星划落,你发现了什么?猜想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与文字,通过观察和品味语言,感受绘本中人物面对“死亡”的态度。对比汤米两次看到划落的星星,感受汤米的内心变化,引导学生体会并不是天上的星星就是外婆,而是天上的星星划落是外婆对汤米的爱。在这里将死亡淡化,强调了爱的永存。此处为理解感悟的难点,要引导学生从语言以及人物内心的变化上去体会。

3.以“旧”晓“新”,体会面对“死亡”的态度。

师:我们阅读过《天蓝色的彼岸》,还记得文中的哈里是靠什么找寻到了去往彼岸的路吗?是对生命中一切的重新认识,是靠对亲人的爱让哈里完成了自己的成长。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死亡”,有实际意义上的死亡——亲朋好友的去世,有抽象化的死亡——心爱的事物不见了、用坏了,多年的朋友各奔东西,甚至是那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死亡”意味着失去、没有、不存在了。我们要怎样面对这生活中随时可能遭遇到的失去呢?是怨恨吗?是歇斯底里的抗争到底吗?让我们学一学汤米,学一学哈里,请把你的观点写下来。

出示提示:

为了更好地说明你的观点,可以结合汤米或者哈里的事迹来写一写。

4.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提升对绘本精神的领会,与《天蓝色的彼岸》联系,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死亡”即“失去”,激发紧迫感,增强个体体验,使学生思考到底要怎样做。我采用联系两个人物的事迹谈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走出绘本,审视自身,再结合人物谈感想,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想法,即在汤米和哈里的故事中总结出面对死亡的方法。

5.教师总结:

留住今天的美好,坦然接受可能的失去,不沉浸在悲伤中,懂得如何让今天的美好留住——唯有珍惜,唯有更努力地活在当下。同学们,正如生老病死是人生中的常态不可避免一样,当我们越来越大,也会遇见越来越多的失去,在“没有”、“不存在”来临之前,从每天愉快的一句问好开始,从每一次真诚的微笑开始,从每一点真心的关爱开始,用实际行动将美好的记忆留着,用美好的记忆去跨过生与死,用热爱每一天来收获有意义的快乐。同学们课下将今天所写的片段结合你的所获整理成一篇读后感,没准你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发现幸福快乐在任何一处你所见的地方向你微笑。

五、推荐阅读篇目

出示推荐篇目:

《先左脚,再右脚》《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师:同学们,读完了这本绘本我们收获很多。这不仅仅是一个短小的故事,还为我们积累了生活的经验。再向大家推荐两本与这个绘本有关的篇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读一读,看看这两本绘本与我们今天读的这一本有没有关联,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我们要善于发现,更要善于将已发现的方式方法运用出去。期待你们的回答。

设计意图:《先左脚,再右脚》是汤米·狄波拉的另一部作品。体例与本书类似,都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而讲述的温馨故事。《死了一百万次的猫》是以“死亡”、“复活”为线索阐述人生的意义。此环节为拓展激趣环节,通过抛出一个问题,激发学生运用读书方法去阅读更多的书。选择与这一本绘本相关联的作品,可以减少孩子们阅读的阻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附录

教学反思

不要小看了绘本的能量

——《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绘本教学课后反思

在设计这次绘本教学以前,我一直认为绘本无非就是讲讲故事,说说感受。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无非是多了一次娱乐,顶多是积累了一些素材,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总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可是,上完这次精心准备的绘本课后,我对于绘本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这则绘本故事温馨而充满爱意,它以柔和的方式将死亡这一话题柔柔展出。当再次出示汤米独自站在曾外婆床前的画面时,有的孩子已经泪眼婆娑。我想,他们不仅仅是对汤米的同情,不仅仅是被故事情节打动,他们是了解了“死亡”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就是忍受失去后的伤悲。

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过程中,使得孩子们将这种观点内化为理性思考,再用笔头表现出来,正是我本堂绘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首先,在个性体验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讲故事的过程亦是学生再创作的过程。这一环节学生的确表现得很精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在复述故事情节时注意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还在叙述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比如“汤米一定生气极了,因为在他心里曾外婆是最美的”,“汤米望着天上划落的星星,应该是有所期待吧。他连忙跑去问妈妈”,等等。在这些表达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内化了故事情节,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

其次,品读的过程即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

在品读人物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准确、丰富地对人物特点进行了概括。比如,手脚灵敏的外婆,幽默诙谐的外婆,先人后己的外婆……我惊讶于孩子们丰富的词汇量,更惊讶于他们对于外婆这一绘本中不怎么突出的人物的认识。虽然六年级的孩子存储大量词汇是应该的,但是对于这一普通形象,孩子们能迅速调动“资源库”,根据需要说出丰富多样、准确的词语,还是让我感到欣慰。同时,我也为自己在PPT上匮乏的形容而感到惭愧。

其三,有感即真实。

在这节绘本教学课中,我采用了两次写感受的环节。从效果来看和预想得很接近。在第一次品读人物时,就有孩子提到“珍惜”、“及时陪伴”等观点;而在第二次结合《天蓝色的彼岸》写自己的观点时,个别孩子能够有意识地将汤米与哈里进行对比,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这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是超出我预想的。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接触议论文的机会不太多,平时习作训练中也极少涉及于此,最多就是体会对比的效果。这样的生成,让我不禁想再次确定“亲身体验”的重要。因为能够做出此生成效果的孩子都是充分阅读了《天蓝色的彼岸》这本书的,并且对哈里有着深深的同情,也觉得哈里就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这就涉及了对比阅读这一话题。有了经历的对比,自然有了感受的对比,有了认识的对比,在不断的对比中形成了自己的新认识。

故事虽然是故事,但是只要引导孩子们将每一个他听到的故事内化于自己的思想意识之中,在他想表达的时候,就会有素材、有内容、有意味。我想这也是绘本走进课堂能够如此有效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原因吧。更重要的不仅仅是为孩子们积累了素材,还引导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认识了“死亡”,了解了“失去”。这是很难在生活中找到的契机。我们的学生现在的生活都太丰富了,他们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故事背后的道理,有时即使知道了所谓的道理也很难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然而这一堂绘本课却给予了孩子们这样的机会。虽然这只是一堂课,可是思考的方法传授了,思考的过程经历了。如此积累下去,他们就会自觉地去关注课堂外的故事,就会主动思考自己的生活。

绘本课的能量可真是不容小觑啊!当然,这也要我们根据不同的学段来进行符合学情的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