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匈奴人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世界简史》

匈奴人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世界简史》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马共和国后期的富人和军人出身的皇帝的税收官,他们耗尽了罗马帝国的生命力。而为了反抗阿提拉,法兰克、西哥特人和罗马帝国的军队组成联军共同反击,通过一次大规模的激战,最终在法国的特鲁瓦打败了他。在这场激战中,估计死亡人数在15万至30万。但是这场大规模的匈奴入侵,真正意义上导致了西罗马的覆灭。就这样,西罗马帝国的历史到此结束。罗马帝国之所以能崛起,主要是依仗着早期民权的意识团结了人民。

匈奴人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世界简史》

蒙古族入侵欧洲,可谓开启了人类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其实追溯到上个世纪,蒙古各族和北欧各族都没有什么密切的接触。虽然蒙古族拉普人曾经居住在北方森林以北的冻土地带,而后向西远迁到拉普兰德地区,但是他们在历史进程的主线中从未扮演过什么重要的角色。而数千年以来,雅利安民族、闪米特民族以及那些主要的暗白色民族,也由于从未受到南方黑色民族或远东地区蒙古民族的侵略(只有埃塞俄比亚入侵埃及是个例外),因此一直继续着充满戏剧色彩的历史进程。

其实游牧的蒙古人之所以再次向西迁徙,可能出于两个主要原因:其一是中国广阔的领土得以巩固。在汉朝的繁荣时期,中国的人口不断增加,疆域也不断向西扩张;另一个原因则是气候发生了变化。一些地方的降雨量减少,沼泽和森林逐渐消失,而另一些地方的雨量却增加了,使得沙漠地区出现了草原。而这两种气候变化发生在不同的地区,其共同作用导致了蒙古族的西迁。如果说还有一个原因,那恐怕就是罗马帝国的经济衰退、内部腐败和人口锐减。罗马共和国后期的富人和军人出身的皇帝的税收官,他们耗尽了罗马帝国的生命力。这些都给蒙古人的西进提供了时机。因此,我们便找到了蒙古人西进的原因、方法和时机所在,有来自东方的压力,西方出现的腐败,还有一条开放的大道。

在公元1世纪,匈奴人就已经抵达了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东部边界,但是他们直到公元4世纪到公元5世纪才称霸这片草原。5世纪是匈奴人的世纪。最早到达意大利的匈奴人是由霍诺留的主人汪达尔人斯底利哥带领的一支匈奴人雇佣军团,他们很快占领了已经人去楼空的潘诺尼亚,汪达尔人曾经居住于此。

公元5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匈奴人中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军事将领阿提拉。我们对他强大的力量没有确切的了解,只知道他不仅统治着匈奴人,还征服了日耳曼诸部族联盟。他的帝国从莱茵河起跨越欧洲大平原一直伸展到中亚,他还曾与中国互派使节。而他的大本营则设立在多瑙河之东的匈牙利平原上,就是在这里,他曾经接见过君士坦丁堡的使节普利斯克斯,此人后来写下了有关阿提拉帝国逸事的著作。而这些蒙古人的生活方式,与被他们驱逐了的雅利安人的生活方式十分相近,一般大众都住在小屋或帐篷里,而部落首领们则住在安有栅栏的木房子中,同时,这些木房子也是人们举办盛宴、酒会或听游吟诗人说唱的场所。且不说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们,即便是亚历山大手下的那些马其顿人,在阿提拉的营帐里,恐怕也要比在狄奥多西二世——阿卡丢之子,此时的君士坦丁堡皇帝——的日趋颓废且礼仪繁多的宫廷中,感到更舒服自在。

历史仿佛在一个巨大的舞台上重演,匈奴人和阿提拉统率的游牧民族,在地中海区域的希腊、罗马文明中所扮演的角色,类似于多年以前希腊人在爱琴文明中所扮演的角色。但是匈奴人热爱游牧生活的程度绝非那些不断迁徙着的半农半牧的希腊人可比,因此,他们尽管侵略、掠夺,却从不定居。

阿提拉随心所欲地欺侮着狄奥多西,他率领军队一直攻到君士坦丁堡城下。而根据吉本的推测,在巴尔干半岛,阿提拉攻克了不下70座城市。与之相反的是,狄奥多西曾试图通过重金和贡品来笼络阿提拉,拉拢不成后,甚至派刺客刺杀阿提拉,但均未成功。公元451年,阿提拉的进攻目标瞄准了高卢地区——罗马帝国中沿用着拉丁语的地区,因此,北高卢几乎每一个城镇都遭到了铁蹄的践踏。而为了反抗阿提拉,法兰克、西哥特人和罗马帝国的军队组成联军共同反击,通过一次大规模的激战,最终在法国的特鲁瓦打败了他。在这场激战中,估计死亡人数在15万至30万。不过,尽管入侵高卢的计划由于特鲁瓦战役受阻,但阿提拉庞大军队的元气根本没有被挫伤。就在第二年,他借道威尼斯,挥兵意大利,烧毁阿奎利亚和帕多瓦城,而后成功抢劫了米兰

因此,大批难民从意大利北部城市涌出,尤其是帕多瓦城地的居民逃往亚得里亚海北端海湾中的岛屿上避难,并在那里建立了最初的威尼斯城邦国家。到了中世纪,威尼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中心之一。(www.xing528.com)

公元453年,阿提拉娶了一个年轻的女人为妻。可是他却猝死在盛大的庆祝宴会后。他一死,他掠夺性的联盟迅速解体,然后,独立的匈奴人便从历史上消失,融汇于周围众多的雅利安语系各民族之中。但是这场大规模的匈奴入侵,真正意义上导致了西罗马的覆灭。在阿提拉死后的20年,罗马由汪达尔人和其他雇佣军所推立的10个皇帝分别统治。公元455年,来自迦太基的汪达尔人攻陷并抢劫了罗马。公元476年,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废黜了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这个著名的潘诺尼亚人皇帝,然后向君士坦丁宫廷报告,西罗马帝国从此再也没有皇帝了。就这样,西罗马帝国的历史到此结束。公元493年,哥特人狄奥多里克登上了罗马王位。

此时,在整个西欧和中欧地区,野蛮部族的首领们纷纷以或王或侯的称号统治着自己的领域。虽然他们仍向皇帝表示某种似是而非的效忠,但实际上他们大部分已独立。而这种实际上分方割据的匪盗式的王侯数量众多。而在语言体系上,拉丁语在高卢、西班牙、意大利和达契亚等地区还是通用的语言,尽管不时夹杂了一些地方土语。而日耳曼语(或波希米亚的属于斯拉夫语系的捷克语)在不列颠莱茵河东岸地区是通用语言,而这些地区仍然使用拉丁语读和写的只有高级神职人员或极少一部分有教养的人。而且在当时的局势下,人们的生活极不安定,只有用武器才能保卫生命和财产;城堡虽然在不断地增加,可是道路却不断遭到破坏。而到了6世纪初期,整个西方世界更是呈现出一种分裂的局面,在文化知识领域中完全是一片黑暗,倘若没有修道士和基督徒,恐怕以往的文化都要消失殆尽了。

那么,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崛起?它又是因为什么遭到了最后的灭亡?罗马帝国之所以能崛起,主要是依仗着早期民权的意识团结了人民。在整个共和国扩张的时代,甚至在帝国最初的年代里,大多数罗马人十分珍视罗马的民权,视其为罗马市民的权利和义务。他们充分信任这种受法律保护的权利,也下定决心要维护罗马法律,哪怕是牺牲。而罗马,犹如一位正义、伟大的法律捍卫者,它的威望传遍海内外。但是到了布匿战争以后,由于受到财产和奴隶激增的冲击,市民民权的意识日渐淡漠。而之后,尽管得到民权的人数和范围都有所增加,但民权这一概念,却越来越背离了原来的意义。

总之,罗马帝国就是一种极为原始的国家组织。它没有向不断增多的市民解释自己的国策,也没有推广教育,更没有邀请市民共同商讨国家大事。换句话说,罗马帝国既没有学校一类的机构去保证某种共同的认识,又没有新闻发布类的组织去支持各项积极的活动。而且自马略和苏拉时代以来,野心家们争权夺势,却从来没有产生过在帝国事务上让公民们发表意见的念头,民权精神早已被扼杀,然而谁也没注意到它的死亡。在人类社会中,一切帝国、国家,一切人类社会组织从根本上讲都是认识和意志的产物。罗马帝国之所以灭亡,就在于它失去了意志。

虽然使用拉丁语的罗马帝国在公元5世纪时就遭到了灭亡,但是,依赖它的权威与传统,另一种新的东西从中产生,这就是使用拉丁语的天主教会。帝国灭亡后,教会仍然存在。而且凭借着书籍、教师、传教士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教会维持了自身的团结。这个体系甚至比任何法律和军队都更有力。而在帝国开始衰亡后的第4世纪和第5世纪,基督教传遍了欧洲各个角落,它甚至征服了欧洲的征服者——野蛮部族。当时,阿提拉正打算出兵罗马之际,就是罗马总主教制止了他,用纯粹道德的力量使他退兵,完成了一项任何军队都难以胜任的使命。

罗马的总主教,即教皇,成为全体基督教会的首脑。既然罗马不再有皇帝,那么教皇也就一并拥有了皇帝的称号和权力。于是,他为自己加上了这样的头衔:最高大祭司,这是罗马皇帝所采用过的称号中最古老的一个。也就是说,教皇成为罗马疆界内主持祭祀的最高祭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