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家天下:朱柏庐师傅惊艳面世

治家天下:朱柏庐师傅惊艳面世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夏永言先生属于经师之列。夏老师和朱柏庐一样,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他的母亲把他养大,严格教育他。夏老师孝顺、争气,他把母亲的教诲奉在心中,学习非常努力刻苦。夏老师比朱用纯仅大几岁,他是明朝的诸生,久困考场,没有考上举人,就以教书为业。夏老师个子不是太高,身材偏瘦,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他请一介布衣朱柏庐为其作序,说明朱柏庐通过勤学苦读、默默耕耘,已经在当地崭露头角了。

治家天下:朱柏庐师傅惊艳面世

私塾教育在昆山知识分子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社会,由于官方学校录取的学生很少,这就决定了占优势地位的必然是私塾教育,当时昆山城内和乡下开设了很多私塾。明清时代的私塾老师主要有两种:蒙师和经师。蒙师,是指从事启蒙教育的老师,古代儿童大多在六至十二岁接受启蒙教育,他们的老师称为蒙师;经师,是指从事“四书”“五经”教授的老师,经过蒙学教育,有条件的学生再学习“四书”“五经”。

夏永言先生属于经师之列。他是明朝秀才,居住在昆山城内,是一位教书先生。他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在教学的时候,注重身教,轻于言教;在平时为人处世中,他与人为善,对人真诚,不讥笑、诋毁别人,总是讲别人的好话。在日常生活中,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尽力施行仁义,成人之美。夏老师和朱柏庐一样,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他的母亲把他养大,严格教育他。夏老师孝顺、争气,他把母亲的教诲奉在心中,学习非常努力刻苦。后来,他的文章写得越来越好,考中了秀才。此后,他在参加科举考试的过程中屡遭挫折,但在做人上一直激励自己,不受奢靡社会风气的影响。当时的士人住房要求华美,夏老师却居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当时的士人竞相奔走在权贵之门,滥竽充数,夏老师却有时读书,有时弹琴,怡然自得;当时的士人每日喜欢吃肥肉和精米细粮,夏老师却终生以蔬菜为食,喜欢穿着粗布衣服,为士人缺乏廉耻、徒事奢靡而叹息。

这一时期朱柏庐避世隐居,以不事二姓的明遗民自许,所以决定放弃举业。但他并未放弃对学问的追求。晚年时,朱柏庐曾这样回忆自己二十多岁时苦读的情景:“荧荧残灺,喔喔鸣鸡,朗吟不辍,促席相随。非一朝之荣名是勉,乃千秋之志节为期。”这十几年间,朱柏庐的诗文传世的很少,词更是一首未见,都已散佚。他在《叶九来诗余序》中说:“早婴多难……无如何率,尽托诗余以发之,日尝得一阕。”据这段话,他的词作数量相当可观,很多都是抒发苦闷情怀之作。

为了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为了更好地学习做人,朱柏庐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开始拜道德高尚、知识渊博的夏永言先生为老师。夏老师比朱用纯仅大几岁,他是明朝的诸生,久困考场,没有考上举人,就以教书为业。夏老师个子不是太高,身材偏瘦,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他说话和蔼可亲,在讲课的时候,声音抑扬顿挫,给人一种和蔼、稳重中带有威严的感觉。两个人在相处的过程中非常投机和默契,夏永言非常爱护朱柏庐这个没有父亲的青年,对待他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

即使是在朱柏庐出师以后,夏老师还经常来与他聊天。据朱柏庐先生后来回忆说:“先生非常乐于谈论当代善行的爱好,就像伯伦喜爱喝酒,就像虎头(顾阿瑛)喜欢书画、张旭喜欢书法、米颠喜欢金石一样,因为非常喜爱谈论而上瘾。”在丙子年(1696年)十一月,老师夏先生去世了。朱柏庐挥毫写下《祭夏师文》,悲痛老师生不逢时,表达了不愿老师离世的悲伤感情。

顺治十四年,徐开禧请朱柏庐为其所撰的《两闱杂记》作序。他所写序文如下:

太史徐先生之分司楚试也,为庚午之岁,用纯犹未就傅;其主闽试也,为壬午之岁,用纯已学为文章。因先大人之与先生交也,得尽闽士之文而请读之,叹为绝盛。盖其文千变百出,不可端倪,要皆闳于中而肆乎外者。夫以闽之郡八,士之挟其文以试者五千余人,其间斐才者何限?先生拔尤简异,所收者皆闽产之英奇、人伦之秀粹,于是叹先生取士之明也。惜我生晚,独不及读先生分试于楚之文,则未知所获之楚才又何如也。越十五年,先生始以《两闱杂记》示用纯,且命之序。用纯受以卒业,见先生奉命以往,自邮传、舟车及乎棘院、门馆、宫室之间,罔弗密勿从事,而士子之文搜罗剔抉,唯恐一有不当,上失祖宗以来育才之报,下负儒生数十年简练之苦,前后一辙也。宜乎鬼神式临,时或见之。而一时之襄事者,亦相与惟公惟勤之交敕。呜呼!士大夫身任国家之重寄,有能夙兴夜寐、惴惴小心、罔或愆乃职者,曾几人哉?于是叹先生得人之所以盛,又不惟其明也,盖以慎,故明也。彼夫荐士皇朝,受馈私门,与夫士子之妄于荣进,谓暮夜无知者。读先生之纪事,亦可以少息焉。虽然先生之恪于事,又岂必在试事也已?

从这篇序中,我们可以看到,朱柏庐的文章简洁生动,很有文采。徐开禧是明朝进士、翰林编修,并曾先后担任湖广、福建的乡试同考和主考官。著作有《古照堂文集》二十卷、《涉园琐记》三十卷、《宗族谱》八卷、《韩山考》十卷、《修疆志》、《昆山志稿》二十四卷等。虽然入清后辞官归隐,但仍然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他请一介布衣朱柏庐为其作序,说明朱柏庐通过勤学苦读、默默耕耘,已经在当地崭露头角了。

学 记

【发人深省】

本课最能使你受到启发的两句话是:

1.(www.xing528.com)

2.

【合作探究】

1.朱用纯号柏庐的原因是什么?

2.家庭教育对朱柏庐有怎样的影响?

3.你怎样看昆山人民的抗清斗争?

责任意识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启示录

1.本课对你为人的启示是:

2.本课对你为学的启示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