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柏庐治家天下:知行并进

朱柏庐治家天下:知行并进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7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领导一行参观《治家格言》碑刻在教育学生时,朱柏庐还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因而,朱柏庐时常劝勉学生要将书中义理验之于实践,反之于日用行事。《辞诸子听讲》中又进一步指出:读书要“将圣贤书义时一提举,而所重在乎平日躬行实践。盖以圣贤书义范我躬行实践,而以躬行实践证昔圣贤书义。正所谓知行交进之功也”。

朱柏庐治家天下:知行并进

在教学过程中,先生非常重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和学生相处中,用真诚的感情去感动学生,是先生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如先生在看到学生顾省公和七襄下围棋的时候,尽管心中认为顾省公不对,但是并没有当场批评,非常注意保全学生的面子,而是事后给他写了一封信进行教育。在《与顾省公》的信中,先生明之以大义,动之以亲情,晓之以利害。既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又层层说理,循循善诱。对于异常顽劣的学生叶廷玉,先生先后写了八封书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导其好好读书,做个好人。叶廷玉也深深被感动,对先生的话基本上都能听从。

图54 校长邬金福、副校长朱国强吴江中学参观人文素养拓展课程基地之一

图55 校长邬金福、副校长朱国强赴吴江中学参观人文素养拓展课程基地之二

图56 校长邬金福陪同苏州大学方世南教授参观《治家格言》碑刻

针对学生的缺点,先生及时提出改正的方法。在《致叶廷玉》的信中,先生针对叶振珽的缺点提出了三点改正的方法。第一是“不可多言妄动”,后来先生列举了叶廷玉在老者身旁大声说话、举止率意一事,认为这有违儒家礼仪,应该改正。第二是“不可撄心繁琐及无益应酬”,先生以范仲淹“毁誉、欢戚、富贵、贫贱”不动于心为例,说明一个人只要胸怀远大目标,就不会将目光停留在琐事上,只有这样才能有大出息、大作为。无益的应酬白白浪费时间、消耗生命,应当戒除。第三是“期限日课务须及格”,先生认为,每天的功课都必须按时完成而不留遗憾。否则,作为学生,则虚度了一刻一日的光阴;作为老师,则旷废了一刻一日的职分。

在教学中,先生也注重让学生自由讨论,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据《毋欺录》记载,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一天上午,先生来到大树书屋,讲通书四章。下午,先生听诸位学生讲四子书,各抒己见,相互论证,看到学生们如此用功,先生心里十分快乐。在《与潘生咸正》的信中,先生写道:“务于一言一动一事一物,各以诚实恻怛之心体向其所为当然之理,而以先圣贤书一一证合,当所在有长进,讲论时自不患左支右绌也。”在此,先生希望学生亲身实践圣贤的义理,取得进步,在一起自由讲演、讨论的时候不会担心学识不足。(www.xing528.com)

图57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领导一行参观《治家格言》碑刻

在教育学生时,朱柏庐还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在《与吕德焕》一文中提到“顾所谓体验有二,读书也,躬行也。二者切须并用。然从读书中体验者,所见虽精而未实,易以其虚见人之非;从躬行上体验者,步步实得于己,惟见己之败阙处多,又何暇检点别人之非?”在朱柏庐看来,口耳之学,即使道理讲得很透彻,也没有太大益处,必须将学问付之于实践。只有躬行实践,才是读书。因而,朱柏庐时常劝勉学生要将书中义理验之于实践,反之于日用行事。在《愧讷集》之《读书》篇中,他强调:“要知圣贤之书,不是为后世中举人进士而设,是教千万人做好人,直至于大圣大贤。所以读一句书,便要反之于身:我能如是否?做一件事,便要合之于书:古人是如何?此才是读书。若只浮浮泛泛,胸中记得几句古书,出口说得几句雅话,未足为佳也。”《辞诸子听讲》中又进一步指出:读书要“将圣贤书义时一提举,而所重在乎平日躬行实践。盖以圣贤书义范我躬行实践,而以躬行实践证昔圣贤书义。正所谓知行交进之功也”。可见,在先生看来,仅仅是能记诵些古书、口上说几句文雅话,这并不是最佳的读书境界,最佳的境界是获得精明要义,圣贤之道。

读书想要达到精义入神的效果,则必须将书中义理反之于实践。朱柏庐在《与魏光士》一文中倡言“学者但精思而求之,反躬而实蹈之,则巨细精粗,罔不贯彻。仲尼谓善人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则夫践迹者,正其所由以入室也。即或古人之所无而为今人之所有,精义入神,可以致用。亦不患乎其道之不合,亦不可谓非读书而得之者也。读书之为用,大矣哉,神矣哉”。朱柏庐倡导读书要反躬实践,这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图58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领导一行参观朱柏庐治家治学思想课程基地展示厅

图59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领导一行观摩学生书法展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