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遇上西雅图》影评人观影评论实录

《北京遇上西雅图》影评人观影评论实录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3月23日,中国电影博物馆和《人民日报》文艺部联合举办了《北京遇上西雅图》影评人观影评论活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剧本中心副主任、著名编剧苏小卫,《北京遇上西雅图》导演、编剧薛晓路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就影片的拍摄、创作感受进行了对话。来自《影博·影响》影评人俱乐部的30余名影评人围绕观影感受、影片主题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并与嘉宾互动交流。

《北京遇上西雅图》影评人观影评论实录

2013年3月23日,中国电影博物馆和《人民日报文艺部联合举办了《北京遇上西雅图影评人观影评论活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剧本中心副主任、著名编剧苏小卫,《北京遇上西雅图》导演、编剧薛晓路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就影片的拍摄、创作感受进行了对话。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梁振华副教授担任主持。来自《影博·影响》影评人俱乐部的30余名影评人围绕观影感受、影片主题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并与嘉宾互动交流。

1.对电影的评分和一句话感受

禹航:8.5分。电影主题鲜明,劝人向善,幽默机智,符合时代潮流,题材好、故事好,演员表演也很到位。

秦婉莎:9分。这是一部跨国背景的爱情喜剧,拍摄手法、音乐搭配得很好,演员演技可圈可点。

韩丽:9分。很温馨,展现了世界美好的一面。

沈辰阎:8分。很真诚,故事、主题、演员的表演都很下工夫。

徐阗:8分。这是一部温馨浪漫的爱情喜剧。

韩景峰:8分。这是2013年非常值得一看的国产电影。

孙铸麟:9分。这部电影看起来很入戏,从开头对文佳佳的反感,到中期同情,后期不由自主地发笑,观众的喜怒哀乐都被带入剧情之中。

张楹:8分。是一部比较成功的爱情类型片,人物塑造、情节、台词表现都很好,尤其是导演关注现实层面,电影中表现的多是边缘人物,以及他们的成长。

宋曙琦:9分。定位非常准确,片名很贴切。吴秀波和汤唯饰演“国产”大叔和“国际范”的姑娘,够吸引眼球,而且影片类型非常准确,档期选择非常好。

吴月玲:8分。把时下敏感的社会话题包裹在一个爱情喜剧的框架中。

李秋菊:8分。真实感人,催人泪下,比较真实地反映现实,编剧很给力。

王默:8.5分。有笑有泪,重新定义了欢乐和幸福。

靳林林:8.5分。影片时间有点长,但是看起来充满温馨,细节很感人,有力量。

刘佳:8分。这是一部很细腻、很有诚意的喜剧影片。

贺永标:9.5分。人物比较饱满,经得起推敲,故事编排比较合理。

王莹:8分。爱情是一个推陈出新、经久不衰的题材,这部爱情轻喜剧被包裹在西雅图这样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风光中,展示了多层次的爱情,不管是文佳佳之爱,还是周逸之爱,没有道德评判,以情动人。

柳天星:9.5分。这是一部以女性视角审视和表现当代女性生存现状与价值观的影片,里面的情感和细节处理细腻丰富。

韩雪:7.5分。影片完全符合我对一部中小成本浪漫爱情喜剧的观影期待。

张静:8分。这部影片从头到尾都使人心情愉快,尤其是异国风情,百看不厌。

张硕:8分。这部电影可以更丰满、更深入地触及人的灵魂,更有智慧。

董阳:8.5分。汤唯和吴秀波的出演,反差特别大,但是非常自然,较有说服力。

2.印象最深的电影元素

梁振华:这部电影基本把时下比较受欢迎的类型巧妙融合在一起,它几乎迎合了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故事看似波澜不惊,但是在编织的过程中用了很多心思,将情节融入生活,它的戏剧动力不在命运的坎坷中,而在故事的铺垫中,充满了生活质感。影片的剧作、演员、音乐、异域背景等都令观众印象深刻。

韩景峰:首先是汤唯的表演,她以轻松活泼的形象出演,和影片题材相得益彰。其次是情感力量,影片在情感上可媲美《西雅图夜未眠》,大部分的戏份是让观众哽咽的情感,欲哭却无泪,胸膛里的感动就更加汹涌了。

贺永标:这部电影充满温情。比如文佳佳和弗兰克相互支持和竖大拇指的动作设计都很温馨。吴秀波的大叔形象也让人印象深刻,他是个特别成熟的男人,有中国男人的味道。

柳天星:我看这部电影掉了好几次眼泪。其中文佳佳有一句台词,“一个女人为自己心爱的男人生一个孩子,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我特别有感触。导演对女人内心的诠释很到位,在某种程度上能引起女性观众的共鸣。

周紫轩:我很喜欢文佳佳这个角色,她是典型的85后女生,我不同意给她打上“拜金女”的标签,她有很多优点,比如她很勇敢,明知道自己会承受很大的压力,甚至是道德的评判,她仍旧坚持把孩子生下来。一句英文不会说的姑娘跑到国外十个月,为了自己的宝宝和爱情,承担所有的压力、寂寞和风险,这是一个好姑娘。文佳佳有文化、有知识,不是有勇无谋的女孩。比如弗兰克女儿哮喘的那场戏,她把衣服反过来穿,这个细节可以说明,文佳佳不是一个没有头脑的单纯拜金的女孩。

这部影片的泪点和影片是同步的,在陈悦回国的时候,与文佳佳的拥抱是个泪点。文佳佳之前承受那么大压力,终于有人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这对她来说是最释怀、最安慰、最让她释放的拥抱。导演没有让文佳佳一泻千里,给了她一个宣泄的出口和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让她不能把所有的感情倾注在一个女人身上,她最后还是要把所有的感情倾注在男主角身上去。我很喜欢这个姑娘,很喜欢导演对这个姑娘的处理。

张艺典:印象最深的是剧作,影片杂糅了社会热点话题,淡化了整个故事发生的大背景,做到了“小背景,大爱情”,既延续了异域空间的爱情故事,又是中国类型片的一个突破。

3.汤唯与吴秀波的合作

王图南:这个组合有足够的号召力,细节非常真实,结尾充满戏剧性。两个表演风格鲜明的演员完成了这场蜕变,观众或许是冲着两个演员的号召力来的,但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周紫轩:感觉影片中这两个人年龄差距跨度不是特别大,汤唯不够疯、不够85后,吴秀波有点过分的闷。弗兰克这个角色把自己的锋芒收敛起来,其实他是极度苦闷、需要让人理解的,但是吴秀波只演出了那个闷,还差一点点感觉。汤唯很漂亮,贴近85后,但是那个疯劲不够。所以两个人在两个极端上面,稍微差那么一点点。

韩景峰:影片从商业方面看是非常成功的。影迷对汤唯的期待也很高,吴秀波现在是一线演员,这个组合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在人物塑造方面,导演用汤唯的感觉就像《潜伏》用姚晨一样,点亮了整部电影。对两个人物形象进行颠覆性的创作,再搭配上喜剧和爱情的效果,很成功。至于表演上的瑕疵也在所难免。

贺永标:这部影片中男女主角的性格差距很大,影片前半部分观众并未感觉到二人之间的情愫,但是电影最终让不可能在一起的人走到一起,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张硕:这两个角色的设计,就在变与不变之间、动与静之中。文佳佳的魅力就是她的性格,拜金与否不重要,关键是导演的指向。文佳佳这个人物的变化方向就是导演的真实意图。

4.电影中的异域元素

梁振华:任何一部电影中的异域元素都有其必要性。《人再囧途之泰囧》《杜拉拉升职记》和《亲密敌人》试图用异域元素来营造时尚与国际化的感觉。《北京遇上西雅图》里,美国作为故事发生的整个背景,异域元素的运用或许带有创作者的某种情结。(www.xing528.com)

王图南:中国元素和美国元素的冲撞特别过瘾。纽约警察局里面男女主角面对警察,随着两人的自我陈述越来越深入,前面所有的细节全部被激活。最后警察用东北话说的时候,前面埋的很多伏笔一下子张开,很有戏剧性效果,这才是真正的异域风情。

贾慧:这部影片中美国元素要比《杜拉拉升职记》更浑然天成,把西雅图多雨的气候、地标性建筑与这个影片结合在一起,非常美,能吸引大家多次观看。

王莹:《人再囧途之泰囧》的泰国包装,看起来时尚又有趣,《杜拉拉升职记》反映白领阶层,加入一些洋气的元素也在情理之中。《北京遇上西雅图》表现的是中国人在生活,而不是旅游。但是电影里北京戏份太少,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部影片的英文名字《Finding Mr. Right》。

张楹:异国元素不应该仅仅作为视听元素,或者一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呈现在电影当中,这些元素除了能带动旅游消费之外,还应该作为城市文化符号。这部电影赋予西雅图某种内涵,让人想到这个城市时就能会心一笑。

5.电影的主题表达

梁振华:我认为这部电影有两个很好的品质。第一是平静,影片中充满了话题,但是它从不评价,它以充分理解的方式来看待每一个角色,文佳佳的那句“我习惯了”平淡又真实。第二是幽默,对任何无法阐释清楚的事情,最深刻的态度就是幽默,幽默可以包含憎恨、留恋、反思等多种态度,这部电影以平静的幽默讲述了一段感人的爱情。

王图南:《失恋33天》的情节特别满,用夸张的台词,讲述特殊群体中的特别故事,但不够真实,因为它太贫了。而《北京遇上西雅图》则细节真实,对白精练。但是这部电影中北京的成分少,如果用一个年轻的北京大妞来演可能会更有意思。

张静:我觉得既然叫北京,应该有京味,应该更多地加入一些北京元素,特别是北京的民俗,这样也许和美国的帝国大厦产生反差。

徐宁:《将爱情进行到底》满足了很多80后的怀旧情结。《失恋33天》抓住了光棍节的档期。反过来看《北京遇上西雅图》是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之前薛导的《海洋天堂》是男人父子之间的情感,在这部电影当中,包括爱情元素的设计、人物关系的戏剧冲突、异域风情环境架构,以及精彩诙谐幽默的台词,都是这部影片让人一看再看的卖点。

梁振华:《将爱情进行到底》是将电影化、梦幻化贯彻得最彻底的电影;《失恋33天》青春、时尚和话语风,它的很多魅力来自台词;《北京遇上西雅图》是接地气、真诚、故事环环相扣。每部电影都有自己成功的要点。

韩景峰:网上有人批评把文佳佳塑造得太过高尚,但是看了电影之后,我发现这部影片的讲述真诚客观,而不是试图去评价任何人。以说故事为第一要务,将思考的空间留给观众,不对任何人做出对与错的判断。

董阳:选择西雅图这个城市可能不只是空间的概念,而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碰撞。影片有效地规避了很多不易交待的信息,很多话题和戏剧冲突都来源于异域的生活方式。如果是北京遇上河南,恐怕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王图南:影片的爱情观、伦理观和价值观贯彻得非常到位。以最宽容的胸怀和眼界面对生活,把真实融入自己的故事,让别人去看、去想,这就是创作者自己的状态。所有的跟人性最相关的东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王莹:这部影片是在讲述爱情,不是在展示爱情,在这部电影里面角角落落都是感情,爱是无处不在的。比如黄太与女儿之间充满了爱,文佳佳也是处处见真情。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台词是“你准备好迎接从天而降的爱情了吗?”

张艺典:影片体现的是两种文化的冲突以及尊重文化多元性,它可以增强商业卖点,增强标识度。影片呈现出来的温暖给我们现代人一次心灵旅行,因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寻找寄托,文佳佳最开始是用金钱填满脆弱,最后她选择尊重爱情,弥补自己心灵的缺失。

6.苏小卫对话薛晓路

苏小卫:当下美国电影排片量大、占用时间长、观众多的现象,这对中国电影人确实是一个挑战。2013年,薛导演给观众朋友们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大家都在用一种真诚、直接的方式谈这部影片,谈论她对这部影片的理解和共同的认识和感受。其实刚才谈到的好多观点我都特别认同。薛导演说“这部电影里面有我想说的话”,我们先请她分享一下心里话。

薛晓路:首先这是一部爱情浪漫喜剧,这个类型在好莱坞电影中已经非常成熟,它有自己的规范。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规格化。除此之外它也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如果要写一个现实的故事,它一定要包含当下人真正的生活状态,所有人真正的想法。这个时候“话题性”就无法回避了,但是话题性永远不能替代一个作品本身的魅力,作品中应该触碰到现实话题,但创作者的观点和眼界不能局限于此,我们不能粉饰爱情。

也有人说,可以再深刻一点,“深刻”是什么?我觉得不是对这件事做出判断,而是保有平视的胸襟。电影中的这三个角色是不同的,文佳佳花别人的钱,陈悦是普通平民,周逸是一个白领,这就是中国当下的女性,她们可以为了自己某个特别简单的理想选择不简单的生活方式。没有谁有权力批评谁,我们不知道别人背后在怎样生活。电影中原本有一句台词,文佳佳和弗兰克在河边的时候说:“我大学毕业,父亲病重,需要做大手术,我在那个时候遇到老钟,帮我找大夫帮我付钱。”这句话最后剪掉了,因为我觉得自己不能为人物找理由开脱,那才是在粉饰,她大言不惭地去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但是总有一天她会成长。

其实两地异域文化的对比也是我在片中试图探讨的话题。很多观众也说,北京的戏份少了,北京我选了很少的场景,只用了一个镜头,因为我对当下北京的认识就是夜景靓丽、满城霓虹,但是空落落的,所以我表现的北京不是胡同,也不是大碗茶。其实北京和西雅图,并不意味着这两个城市,意味着两个国家和两种文化,这是一个碰撞的故事。

苏小卫:薛导演提到创作者的责任,这两个字是很重的。面对现实,创作者用什么样的方式表明态度,这是一道必答题。在这部电影中,她用看上去比较轻松温暖的故事,包裹着非常严肃的主题,她没有批判文佳佳,但是批判了拜金。

其实我们每个生活在今天的人都知道钱的厉害,薛导演也以她的作品回答了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文佳佳如果不去西雅图,如果不遇上钟先生,她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选择,但是她向我们展示了她的挫折。故事中文佳佳命运的曲折,也会引发观众的思考,原来有钱的文佳佳并不快乐,当文佳佳失去了她的信用卡,但是找到她的“对先生”,大家又发现,原来有些东西是钱买不到的。

这就是故事,通过创作人物与讲述,跟大家进行心灵和情感的沟通。这部电影的编剧难度很大,要平衡不同人物之间的状态,还要用一个轻松的形式包含骨子里的端庄,带着让你掉泪的情感,所以请薛导演谈谈类型片创作的问题。

薛晓路:类型片,就从我刚才提到的“西雅图情结”讲起吧。这部片子的主要观众群我们锁定25岁以上,因为它讲述爱情的观念和方式是成年人的方式,这个年龄段的很多观众,都对《西雅图夜未眠》有记忆,我们这部片子恰好向它致敬。《北京遇上西雅图》传承了《西雅图夜未眠》的主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一定有一份爱情等着你,它值得你跨越千山万水,经历等待与放弃,最终拥有。

另外,我对《西雅图夜未眠》有非常强烈的技术上的记忆。因为爱情片的类型叙事是完整的,所以有观众说,这个故事我一看头就猜出了结尾,其实这种故事不需要猜,看到开头就一定知道结尾。因此过程是艰难的,如何合情合理地把两个明明不可能的人顺水推舟地凑在一起,这是创作者最重要的任务。而像《西雅图夜未眠》这种故事容易落俗,它的难点在于,全片两个人物没有见面,如何通过剧作的力量让他们走到一起,所以它应该是同类型题材中比较新颖,又较有技术难度的。

每一个创作者在类型化的过程中都要想办法给自己设难题,我刚写这个故事的时候,老板说没有一个男人会爱上一个孕妇。而这也是我给自己出的一道难题,而且我也向《西雅图夜未眠》致敬,两个人不见面,最终牵手,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完成这些任务。

说到类型片,如何将一个中国故事做得类型化?类型片都有基本的年龄段要求,所有美丽成熟的爱情片的年龄段都在20岁以上,爱情观点离不开家庭因素和价值观的主流倾向,所以我在这部片子中尽量遵循。先做准,然后再想如何跳脱它。

苏小卫:仅仅有类型是不够的,电影还需要质感。《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细节非常有质感,让观众相信它的人物和情节,觉得它距离我们生活很近。在这部电影里,很多细节给我印象很深。比如圣诞节的时候,黄太一边笑着跟她未来的女婿跳舞,一边训她女儿找了一个黑人,还要给他带孩子。包括文佳佳的那些包,圣诞节一个包,情人节一个包……靠着这些细节和质感,我们被电影打动,而且我们相信它。在这部片子中,“女性”话题我个人感觉甚至有点压过了爱情话题。薛导演的创作中很关注女性,她写到了女人之间的关系,写到了母女关系,也写到了文佳佳和弗兰克女儿的关系,还写到了月子中心的女大夫,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看到薛导演对女性命运特别深切的关注。

薛晓路:我打算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并没有刻意要写一个女性题材,但是以女人为出发点来写故事会更敏锐一些,而且故事是关于怀孕,势必会有很多从女性角度出发的感受、体会和内容。对我来说,这个故事有很重要的副主题,关于女性成长。有观众觉得影片太长,其实这类影片在成熟的类型里面确实相对偏长,一个情感性的故事需要铺设,120分钟对于现在的国产片来说不算短。这时就要考虑是否删掉文佳佳在北京独立生活的段落,但是我坚决不同意,前面所有的铺排是为了一个女性的成长,一个女性的成长不光靠爱情,爱情只是她的一种体验和方式。所以这个成长也包括她的宽容,她对友谊的体会和珍重都是成长的一部分。

我也试图关注女性的命运,关注女性对生命、情感的态度,对生活独立和精神独立的态度。我觉得当下的环境,对女人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男人要求越来越低。这是一个成功学的时代,但我写了两个“失败者”,因为我觉得成功和失败不是光以金钱和权力做衡量的。这些观点可能都是我从女性的角度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考虑,所以我会把它编进故事里,体现出女性创作者的角度或者感受,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电影带有深深的女性的烙印。此外,电影里对老钟、弗兰克的妻子等人的判断和态度也是文佳佳的视角带来的简单化。这个故事中是以文佳佳的视角出发的,从类型处理的角度出发,主人公视角是带着情感和态度对其他人物的观察与反证。

7.现场精彩互动

王晓静:薛导演选择汤唯做女主角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想法和考虑?为什么不选一个北京女孩呢?

薛晓路:北京和西雅图,其实不意味着北京和西雅图,意味着中国和美国,所以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中国的女孩子和一个中国的男人在国外生活,这样一个碰撞和故事。

贺永标:请问是什么使薛导演想做这样一个爱情电影?最吸引您的元素是什么?

薛晓路:其实女人为生孩子折腾的题材是我一直想写的,这在当下特别荒诞、特别有戏剧性。我了解和采访了好几个准妈妈,怀孕的那段时间有无数戏剧性事件和情感故事在发生,作为一个女性创作者,我蛮感兴趣。当然在选这个内容的时候,考虑是怎么样的结构形态和叙事方式更能表现,故事触及了几个小话题点,我觉得如果用喜剧表现的话,大家的宽容度会更高,所以就写了这个题材。中国目前的喜剧大部分是喜剧演员在演喜剧,葛优也好,徐峥也好,王宝强也好。但是其实一个喜剧的有趣,是在于将特殊性格的人物,放在一个特殊的情境下,这两者去撞击。好的喜剧我觉得不全靠表演,不全靠耍贫的台词,是靠设计产生喜剧情境,再产生幽默感。所以,我也想做一点尝试,不用喜剧演员演喜剧,我们也让演员逗你笑,说一些逗贫的台词,看看是否依然能够产生观众对于笑的反应和认同。

梁振华:薛晓路作为一个导演、创作者、编剧在来自市场的强烈的要求下,她的坚持、抗拒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今天中国的电影出现了一种新型导演,不是纯粹拍文艺片,或纯粹拍商业片,但是他可以把几种类型的风格通过艺术创作兼容起来。薛导演是一个具有艺术创作能力和丰富的人格构造,并且有挑战和坚守的导演。

薛导演是完全自己走出了文艺兼容市场的路子。今天有特别多有才华的导演不会这样妥协,其实是双输的,老百姓不能通过院线看到承载你艺术品位的作品,而你的作品不能被别人看到,你的艺术抱负就锁在抽屉里吗?所以,适度的妥协是对中国电影的一种挽救。

整理:郭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