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构校本课程体系实现高低结合

建构校本课程体系实现高低结合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像这种可以保障学生“跑得起来”的课程设计是高结构的,具有科学性、针对性、丰富性、自主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充分实现了从标准化教程到个性化学程的转变。志愿者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实践基地进行服务,最终由基地、学校、志愿小组三方对志愿者的服务过程进行评价。

建构校本课程体系实现高低结合

在英文中,“课程”一词由拉丁语“跑道”衍生而来。在这个隐喻中,我们能想到的学校课程实际上有两类:一类是在高结构设计时先铺好道引导学生去跑;另一类是在低结构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跑的需求,学校持续跟进搭平台、铺出道。这两类课程一类可以保障学生“跑得起来”的质量,另一类可以激发学生“跑得更好”的欲望。

结合核心素养相关内容,我们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整,按照课程特点,将其分为七个板块,每个板块又设计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特长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等不同等级的课程,按照不同类型功能覆盖了每一个在校生的学习需要,每一个在校生都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选择性学习并获得成果。

针对新高考背景下英语听说要求提升的现状,复兴高级中学对新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英语听说课程的小班化教学,针对小班人数少(每班17至18人)、学生开口机会多的特点,引入了经典诵读和戏剧表演两个模块。以戏剧表演为例,它需要融合多种表达元素,如语言、肢体、表情、美术音乐。通过英语戏剧表演,学生不仅能提升英语技能、锻炼口才,还能领悟人生哲理、培养团队精神等,更能提高审美情趣艺术修养

像这种可以保障学生“跑得起来”的课程设计是高结构的,具有科学性、针对性、丰富性、自主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充分实现了从标准化教程到个性化学程的转变。

针对核心素养培育中的社会参与部分,学校建立了学生志愿服务档案,将志愿服务纳入德育实践课程。志愿者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实践基地进行服务,最终由基地、学校、志愿小组三方对志愿者的服务过程进行评价。在60学时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对工作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得到了增强。学生在体验职业的同时,真正体会了志愿服务的奉献精神。2017年我们有9个学生因表现突出获得了复星保德信青少年社区志愿奖,让全社会看到了复兴学子的社会担当和人格力量。(www.xing528.com)

除了注重建构系统的校本课程来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还注重通过“跑道的创生”,激发学生“跑得更好”的欲望。教师和学生不仅是预设课程的接受者,也是自己课程的创造者和建构者。我们通过低结构实施来创生出大量跨学科的综合型课程,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陪伴学生共同成长。

我们着重强化科技类体验课程,其目的就是把创新基因植入每一个学生的素养结构。我们克服改扩建过渡时期条件不足的困难,积极从外部借力,整合上海市科协英才俱乐部、STEAM云中心、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外部资源,努力搭建综合性的创新平台,开放多元化的科创体验时空,为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供了研究性、探究性的优质跑道。每一项课题、每一次研究型学习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门全新的微型创新课程,是为他们自己量身定做的生成性课程,在此过程中他们能够体会探究反思的可贵,能够提升信息意识与技术运用能力,能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提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学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2017年高二学部有70多个学生获多项科创比赛奖,为他们的综合素质评价增添了许多闪光点。

在上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结合核心素养的内容,设计了多元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业成果,也包括参与度、完成度、创新度、合作度等,甚至还包括工作空间的整洁度。这种基于核心素养的多元评价方式,能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情况进行观察评估,实现学校课程向素养教育的转变,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落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