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教师师德实践的保教工作研究结果

幼儿教师师德实践的保教工作研究结果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所开展的保教工作才是科学、合理、适宜且有针对性的,才可能真正有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教师是幼儿心中的“重要他人”,在日常生活中会自然而然地依赖、尊重、崇敬幼儿教师,并乐意接受幼儿教师的教导。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践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师德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幼儿教师所从事的保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责任也是巨大的。

幼儿教师师德实践的保教工作研究结果

(一)提供适宜的保育和教育

幼儿教师必须了解幼儿,一要把握幼儿身体和心理普遍的发展脉络、轨迹、规律、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特点等。例如,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分别对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等提出了合理期望。二要了解幼儿所共有的学习方式、心理特点、心理需求等。三要了解不同幼儿个体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不同的幼儿个体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达到同一阶段的时间节点,以及在具体的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不同幼儿个体发展的速率、发展的方式和发展的状态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将对幼儿的认识、了解和把握与我们针对幼儿开展的保教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幼儿教师日常开展的保教工作以幼儿的身心特点为理由和依据。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所开展的保教工作才是科学、合理、适宜且有针对性的,才可能真正有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践行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

幼儿具有好学习、爱模仿、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且可塑性大的特点。幼儿教师是幼儿心中的“重要他人”,在日常生活中会自然而然地依赖、尊重、崇敬幼儿教师,并乐意接受幼儿教师的教导。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所以,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幼儿的心目中都具有无可比拟的“权威地位”,都会成为幼儿不加选择的模仿对象,并最终真切地反映在幼儿的言行举止中。可以说,幼儿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等,时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幼儿。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践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师德显得尤为重要。(www.xing528.com)

(三)树立高度的教育责任心

学前教育是“良心”事业,需要从业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开展日常保教工作,并且要甘愿平凡,经得起时间和琐事带来的疲倦。当然,我们提倡心怀高度的责任心去开展保教工作,不是要幼儿教师“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一味付出,而是主张幼儿教师应更加理性地看待所从事的职业,从更深层次去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幼儿的特殊性及其所具有的价值。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在《有吸收力的心灵》中就写道:“儿童具有一种未知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引导我们进入美好的未来。”[4] 他将儿童视为“世界重建的力量”。童年期是人生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是幼儿的语言发展、动作发展等的关键期,关系幼儿兴趣的激发、习惯的养成、知识的启蒙等,对幼儿的未来发展产生巨大的益处。而且,幼儿有智慧,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喜欢进行探究。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重要性及所担负的责任,以高度的教育责任心去开展日常保教工作,以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开展保教工作,自觉地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倾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细心,甘愿平凡,自觉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帮助幼儿在关键期获得更好的发展。美国Head Start(开端计划)的相关研究也证明,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会产生长期效益,能对幼儿的当下和未来产生有益的影响。正如瑞典作家艾伦·凯所说的那样:“教育一个小孩,就等于把一个灵魂的生死之权握在手里。”由此可见,幼儿教师所从事的保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责任也是巨大的。

因而,只有当幼儿教师明确了自己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及其所具备的价值,及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和所担负的责任,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高度的责任心。具备了这种责任心,幼儿教师才能够自觉地倾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细心,自觉地投入时间和精力,自觉地进行学习、反思和研究,以谋求自身专业的持续发展,达到更高的保教质量和更好的保教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