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武帝的笑容与基辛格的巧解妙对

晋武帝的笑容与基辛格的巧解妙对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晋武帝听了,龙心大悦,笑逐颜开,而群臣也都对裴楷的巧解妙对十分叹服。这对于当时已是尼克松部下的基辛格来说,面临的确是一个刁钻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面对对方提出的难题,换位发挥,反客为主。;高文丰的答话巧妙地绕开了记者的问题,使问话者无法再“越雷池半步”。以众所周知的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的名人作类比论述,化解难题,正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晋武帝的笑容与基辛格的巧解妙对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中记载: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王者世数繁此多少。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帝悦,群臣叹服。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中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妙语解颐的故事——

晋武帝司马炎刚刚登基时,抽了个签,打开一看,上面写的是一个“一”字。在古代,这是一个很不吉利的数字。晋武帝见此,就一脸的不高兴,满朝文武百官也都吓得变了脸色,没有一个敢开口说话。这时,侍中裴楷站出来说:恭喜万岁!贺喜万岁!臣听说天得一而能清明,地得一而能安宁,侯王得一而能为天下的楷模。晋武帝听了,龙心大悦,笑逐颜开,而群臣也都对裴楷的巧解妙对十分叹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待人接物时难免会碰到一些“冷场”、“僵局”、“窘境”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能像上面故事中的裴楷一样,随机应变,说上几句或机智、或幽默、或委婉的话,则往往能起到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沟通情感、打破僵局、渲染气氛的作用。善于运用语言,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艺术,值得每一个人潜心学习修炼。下面就介绍几个典型的方法和例子,也许能对你有所启发。

(1)顺接勿讳法。襟怀坦白,胸有韬略时,就顺着对方的问题,开诚布公地表明自己的心态和观点,这样会显得辞直义畅,从容大度。

亨利·基辛格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得力助手。在美国,人们称他为超人、超级明星、超级德国人(基辛格生于德国)。这样一个著名人物,当然地成了新闻界的追踪焦点。在他任职期间,有位记者向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基辛格博士,有一次您曾宣称尼克松‘不适合当总统’,您是否为此而在尼克松面前感到困窘?”

这对于当时已是尼克松部下的基辛格来说,面临的确是一个刁钻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避讳不答,分明不妥。基辛格,一个胸有韬略的政治家,坦然如常,他机智地顺接此“球”,从容义畅地答道:“我记不得我可能说过的关于反对理查·尼克松的确切的话了,不过我想我是说过类似的话的,因为人们援引这句话时总是把它放在引号里。至于说我在他面前感到困窘……我那时并不认识他,我对他的态度,只是一般知识分子的习俗。但是我错了,尼克松总统表现出很有魄力,很有能力。他对我的聘请也证明了这一点。在他授予我这个职务以前,我从来没有接近过他,而且他知道我对他并不友好,也没有多少好感。在聘请我这个问题上,他表现出了很大的勇气。”

在此,基辛格毫不隐讳自己以前对尼克松的态度,开诚布公的回答,既表明自己以前的心态环境及认识上的偏差,更突出表现了尼克松总统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宽阔胸怀,也机巧地避开了可能出现的新闻险象。

(2)“顺坡骑驴法”。顺着对方的思想,依据对方所造成的形势,把结果逐步引导到相反的方面。

比如英国诗人彭斯,一天在泰晤士河岸散步。突然,一个富翁不小心掉人河里,他直喊“救命”。围观的人中有一个小伙子跳下河奋力把他救上岸来,落水者一面道谢,一面从兜里摸出几个零用钱递给救他的那个小伙子,以作酬谢。这个小伙子很生气,心想:“救你一命,就给这点钱?真是个吝啬鬼!”于是,他要把他再扔到河里去。这时,彭斯上前解围,他说:“还是别扔了吧,他给你的钱少,说明他很清楚他自己值多少钱!”

这句幽默辛辣的话,引起了围观的众人一阵哄笑,小伙子松开了手,富翁趁机红着脸溜走了。

又如,一天杜邦去参加音乐会,他旁边的一位女士唠叨个不停。贝多芬交响乐演奏到高潮时,她突然对杜邦说:“啊!先生,您说还有什么东西比音乐更美妙的吗?”

“有的,太太。”他回答说,“安静!”

此后,那位太太知趣地闭嘴了。

又如,有一次,俄国钢琴家鲁滨斯坦举行独奏会,演出的票很快卖光。一个贵妇人自恃特殊,找到他要票。钢琴家很有礼貌地说:“夫人,我只有一个座位,如果您愿意的话,我非常愿意送给您。”

贵妇人听了,又傲慢地说她要坐在前面。鲁滨斯坦答道:“是的,我这个座位是在前面,而且是在最前面。”说着,用手一指:“就在台上钢琴那里!”

再如,一天克诺克先生走进一家小旅馆,他问老板:“一个单间要多少钱一天?”

老板回答:“不同的楼层价格不同,二楼的房间是十五马克一天,三楼是十二马克,四楼是十马克,五楼是七马克。”

克诺克考虑了一下,然后转身要走。

“您觉得价格太高了吗?”老板问。

“不,”克诺克说,“是您的旅馆太低了!”克诺克的幽默既含蓄地批评了旅馆价格太高,又对自己住不起高价客房作了自我解嘲。

(3)反弹换位法。面对对方提出的难题,换位发挥,反客为主。

比如,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当海军军官时,一次,有一位好友向他问及有关美国新建潜艇基地的情况,罗斯福不好正面拒绝,就问他:“你能保密吗?”

“能。”对方斩钉截铁地回答。

罗斯福听后笑着说:“我也能。”对方一听也就不再问了。

又如,1987年5月,中国足球队教练高文丰率中国足球队南下。在与香港队大战前夕,有位香港记者向高文丰提问:“请问高教练,您将怎样对待香港队惯用的打法?”

乍一看,这个问题平常,但在大战前夕提这个问题就非同一般了。拒绝回答这一问题,似乎不够礼貌;如果回答,又近乎“泄密”。怎么办?高文丰灵机一动,来个反客为主,变被动为主动。他镇静地反问道:“你说香港队的惯用打法是什么呢?”

这记者冷不防被问住了,只得改口退守:“大概是防守反击吧。”

高文丰立刻补上一句:“我不是郭家明(香港队教练),我不知他如何布阵。但不管香港队怎样变化,我们都一样准备。”;高文丰的答话巧妙地绕开了记者的问题,使问话者无法再“越雷池半步”。

(4)侧接类比法。以众所周知的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的名人作类比论述,化解难题,正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林芳兵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著名影星。在南京召开的一次“影星与影迷座谈会”上,有人问她:“你的知名度不亚于刘晓庆、陈冲、宋佳,可为什么从未获得‘金鸡奖’、‘百花奖’?”

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金鸡”、“百花”这是每位演员都企望得到的,林芳兵当然也不例外,作为影星却未得到过此种荣誉,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林芳宾毕竟是电影学院毕业的高材生,面对这个难题,她并未乱了方寸,而是充满了乐观和自信地说:“我欣赏玛丽莲·梦露,她一生都没有摘取奥斯卡绚丽的桂冠,但她并未因此失去观众对她的挚爱和作为一个能够给人留下无穷回味、让人永远怀恋的国际影星的人格力量和艺术魅力。玛丽莲·梦露永远是辉煌的。”

林芳兵的这一段话固然流露的是对玛丽莲·梦露的崇拜和赞誉,但事实上,她更是以国际影星“梦露”作类比,侧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林芳兵的这种回答不得不令人欣赏她的才智和胸襟。后来,林芳兵在电视剧《唐明皇》中饰演杨贵妃,大获成功,获得了金鹰奖,说明了观众对她的厚爱,也再一次表现了她的实力。

(5)随机应变法。随机应变法,根据突如其来的情况借题发挥,能够控制局面,迅速调节活跃气氛。(www.xing528.com)

1945年“五四”那一天,云南大学在操场上举行纪念大会。到会的人很多,大家情绪都很热烈。当大会刚要开始时,天公偏不作美,下起雨来。许多人争相避雨,秩序开始乱起来。主持会议的人连声嚷道:“不要动,大家站好,就要开会了……”效果还是不大。此时闻一多正好站在讲台上,主持人就请他出面鼓鼓士气。闻先生站起来向正在朝四面移动的人群讲道:

“同学们!我给你们大家讲一个故事。两千多年以前,周武王决定起义,去打倒暴君纣王。就在出兵的那一天,像我们现在一样,忽然下起雨来了。许多人都觉得很不吉利,建议武王改期。这时候管占卜的,就说是当参谋的人吧,出来啦,他说这不是坏事,这是‘天洗兵’,是老天爷帮我们的忙,把兵器上的灰尘,都洗得干干净净,打敌人更有力啦!我们今天也碰上了这样的机会,这是天洗兵!不怯懦的人回来!走近来!勇敢的人站过来!……”

闻一多先生的话打动了人心,大家都不再走动,会议顺利地开始了。

又如,1990年,中央电视台决定公开招聘“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经过初选淘汰,一百多名候选人只剩下杨澜等四位姑娘进入复试。在复试现场,“正大综艺”节目组总导演辛少英这样提问:“你喜欢游泳吗?”

杨:“我很喜欢游泳,我尤其喜欢在大海里游泳。”

问:“你敢穿三点式吗?”

杨:“这要看在什么地方。需要或者是在都这么做的地方就没有什么奇怪的。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人们甚至习惯于裸体泳,如果你穿三点式,大家还对你感到奇怪呢。”

杨澜的回答让辛导演非常满意,就毅然决然让这个北外的女大学生当上了节目主持人。

杨澜随机应变的能力的确非常出色。有一次她主持一个文艺节目,上台时被麦克风线绊了一下。观众们都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杨澜却很从容地打趣说:“真是人有失足,马有失蹄,我不知道是否能把这个节目主持好。但是,台上精彩的节目,一定不会让观众们失望的。”她的话音一落,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6)一箭双雕法。一箭双雕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它有语意双关和谐音双关两种形式。语意双关是运用可作两种或多种理解的语句表达两种或多种意思;谐音双关是运用同音或近音的词语构成双关。

“一箭双雕”的技巧相当灵活,用途不少。

它可以弹奏弦外之音。1949年国共和谈时,毛泽东会见国民党政府参加和平谈判的代表。有一位先生问毛泽东:“您会打麻将吗?”毛泽东说:“晓得些,晓得些。”“您喜爱打清一色呢,还是喜欢打平和?”毛泽东心领神会,立即说:“平和,平和,只要和了就行。”“平和”表面上是谈论麻将,实则运用语义双关暗示了和平的愿望。

它可以含蓄地表达态度观点。据说清末掌握大权的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不学无术,却想通过考试做官。试卷到手,他一个字也答不出,焦急中,心生一计,想在卷面上写下“我是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戚”几字。无奈“戚”字不会写,遂写成:“我是李中堂大人的亲妻。”主考官阅卷后,批道:“所以我不敢娶(取)!”

主考官顺水推舟,利用“娶”与“取”谐音双关表达了对狗仗人势者的态度。

“一箭双雕法”还能化解尴尬局面。相传苏东坡有一次郊游,见众多农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条小田埂上,不料迎面走来一位挑泥农妇。二人相持,各不让路。苏东坡戏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吾乃读书人,汝应让道于我。”

农妇一笑,说:“既自称读书人,当会对对。”

东坡说道:“胸藏斗牛,对对何难?”农妇脱口出对:

“一担重泥挡子路。”

东坡大惊,知“重泥”谐音指“仲尼”(孔子字仲尼),“子路”表面指东坡走上的田埂小路,实指孔子门下弟子子路。思忖良久,无言以对。两旁田埂上送泥返回的农夫望着他的窘态,哈哈大笑。东坡总算才智过人,见此情景,忽有所悟,赶紧对道:

“两行夫子笑颜回。”

夫子谐音“夫子”,颜回亦孔子的弟子。众人一听,轰然叫好,苏东坡这才解了围。、

“一箭双雕法”有时还能助人摆脱危险境地。后唐庄宗李存勖身边有个优伶叫敬新磨,一次他上殿向庄宗奏事”不料殿中一恶犬猛扑上来,敬新磨忙靠着庭柱,慌急中口不择言地叫道:“陛下,不要放纵儿女咬人。”

庄宗听了大怒,抽出剑要杀他。这时敬新磨又叫道:“陛下不要杀我。臣与陛下同为一体,杀之不祥。”

庄宗一听忙问其故,只听敬说:“陛下开国,改元同光。天下人都称陛下为同光帝。同者,铜也;敬者,镜也,亦铜也。敬新磨者即新磨铜也。若杀敬新磨,则铜无光矣。这不是说明臣与陛下同为一体么?”

敬新磨借助“同”、“铜”、“敬”、“镜”谐音,巧舌如簧,说得庄宗转怒为喜,遂赦他无罪。

(7)妙语趣对法。用幽默、诙谐、风趣的话进行调侃,有助于在融洽热烈的气氛中化解难题,走出困境。

1984年,赵紫阳访美,纽约市长爱德华·科克在宴会致词时,离开讲稿说:“我希望赵总理能帮助我步步高升。”

此时,全场大笑。赵紫阳则对科克的幽默感作出了积极的反应,他在致答时也同样离开讲稿,说道:“市长先生希望我能帮助他本人得到提拔,我当然很乐意这样做。不过美国国务院会说我干涉美国的内政。”这幽默、风趣的对话,立即使全场一百多位来宾爆发出欢乐的掌声和笑声,使宴会的气氛更为融洽。

泥水匠出身的德国前国防部长舒尔兹,学历虽不高,却精于幽默之道。在任期间,一次一位记者曾调侃地问:“部长先生,做国防部长与做泥水匠有什么共通性?”

舒尔兹到底是大将之才,他无意掩饰自己的历史,而是别出机杼,幽默地说出做泥水匠与国防部长的共通性:“两者都必须站在高处头不晕。”

泥水匠“站在高处”是有形的高处,国防部长“站在高处”是指国家大事的高处,是虚拟的高处。虽然虚实不同,但“都必须头不晕”却是相同的,这可真是妙言趣语解难堪。

著名影星孙飞虎,因多次在影片中出神人化地扮演了蒋介石的艺术形象而蜚声影坛。一位久慕“委员长”声名的外国友人专程去拜访他。这位女士走进孙飞虎家,简直难以相信:“依您的身份、名声,如果在国外,早已住上花园洋房了,可您怎会住在这又高又简陋的五楼?”这个问题,一时难以说清,回答不好又会使双方都感到尴尬。孙飞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说:“夫人,高高在上不正是我身份高贵、优越的标志吗?”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孙飞虎幽默地将自己所住楼层之高与他曾扮演的蒋介石地位之高连接起来。这一避实就虚的回答,既避免了尴尬,又活跃了谈话气氛。

从以上诸例可以看出,生活中和人际交往中的“难题”、“困境”并不可怕,巧解妙对的方法和技巧也是多种多样的。然而技巧与方法仅是一种外在的应用手段,真正能巧解妙对化难题,还需要有多种内在因素的支撑和配合,如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坚定的立场、清晰的思辩能力、临场不怯的心理素质。所有这些综合起来,才能随机应变,妙语如珠。一句话,胸中有城府,胸中有丘壑,才能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