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教师说课技能-科学活动培养兴趣与求知欲

幼儿教师说课技能-科学活动培养兴趣与求知欲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活动内容轻松有趣,能够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与求知欲。目标1提出了通过活动,幼儿应获得的科学知识经验。因此,让幼儿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是本次教与学的主要方法。活动过程由四个环节构成。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幼儿在猜测这个问题答案时,好奇心会油然而生。

幼儿教师说课技能-科学活动培养兴趣与求知欲

案例22

中班科学活动 “磁铁找朋友”说课

一、说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对磁铁的磁性很感兴趣,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关于铁制品与非铁制品的知识经验。该年龄段幼儿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动脑、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设计了“磁铁找朋友”这个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磁铁吸铁的性质、辨别铁制品与非铁制品。活动内容轻松有趣,能够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二、说活动目标

1.发现磁铁吸铁的性质,能将铁制品与非铁制品分类。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乐于动手,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目标1提出了通过活动,幼儿应获得的科学知识经验。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2提出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目标3是情感态度目标。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三、说活动准备

1.磁铁。磁铁人手一块,满足幼儿操作需要。

2.铁制品与非铁制品材料。目标中提出让幼儿辨别铁制品和非铁制品,在材料中特别准备了两类材料:一是玻璃球、毛线、木块、塑料橡皮、石块等非铁制品。二是铁块、铁环、曲别针等铁制品。

3.自制的小钓鱼竿、纸折小金鱼

四、说教学方法

幼儿科学教育以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因此,让幼儿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是本次教与学的主要方法。

五、说活动过程

考虑到幼儿认知规律,同时把握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来设计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由四个环节构成。

1.环节一:玩一玩——钓鱼的游戏

教学伊始,我带领幼儿到布置好的小鱼塘场景中钓鱼:“小朋友,老师手里有一个漂亮的钓鱼竿,咱们一起钓小鱼吧,举起钓鱼竿,把鱼饵送到小鱼的嘴边,试试看,咦?为什么有的小鱼能钓起来,有的小鱼钓不起来?”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幼儿在猜测这个问题答案时,好奇心会油然而生。

2.环节二:看一看——发现磁铁吸铁的秘密

幼儿带着问题与好奇进入此环节。先让幼儿猜测并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见解。然后,我引导幼儿把小鱼拆开看一看能发现些什么?提出问题请幼儿思考:“能被钓起的小鱼肚子里装了什么?不能被钓起的小鱼肚子里又装了什么?”幼儿通过动手探索,发现能被钓起的小鱼肚子里装的是小铁块、小铁环等铁做的东西。从而对磁铁吸铁的特性有了初步认识。

3.环节三:找一找——探索发现铁制品与非铁制品

教师出示充足,丰富的材料,幼儿分组动手操作。用磁铁吸一吸,找一找,找出能被吸起的和不能被吸起的物品,并将其分类。教师巡回辅导将幼儿的分类情况进行记录,请幼儿说说自己找出的磁铁的好朋友,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这个环节不仅扩充了幼儿对铁制品与非铁制品的认识范围,也加深了幼儿对磁铁吸铁性质的认识。同时为下一个环节作好了准备。

4.环节四:做一做——让“小鱼”都能被钓起来

幼儿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制作能被钓起的小鱼。请幼儿想一想,怎么利用磁铁吸铁的秘密帮助小鱼被钓起来。幼儿在制作的同时充分体验到探索的喜悦。

活动体现了做中学的科学教育理念。活动过程遵循着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程序,层层深入。活动中幼儿发现问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随着活动的展开,幼儿不断加深扩展对磁铁吸铁、铁制品与非铁制品的认识。有效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案例23

中班数学活动 “生活中的数字”说课

一、说教材

1.内容分析

《指南》数学认知目标提出:让幼儿感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字正是帮助幼儿理解数字意义的生动教材。本次教学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从幼儿身边常见物品上的数字入手,帮助幼儿认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这对增进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具有重要的价值。

2.学情分析

数概念水平:中班幼儿已掌握了自然数基数、序数含义。知道数的大小和位置关系,能认读数字。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认知基础。

原有经验:中班幼儿在生活中有意无意获得了关于数字用途的经验。如他们经常看到钟表、电话等物品上的数字,对这些数字的用途也略知一二。

生活中的数字内容太过广泛,基于中班幼儿数概念发展水平和原有经验,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3.教学目标

(1)对生活中的数字产生探究兴趣。

(2)了解生活中常用物品上数字的作用,体会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能仔细观察物品上的数字,用语言和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物品上数字的理解和认识。

幼儿数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我把情感态度目标放在首位,希望通过活动,引发幼儿对生活中数字的探索兴趣。在能力目标方面,提出了发展幼儿观察力及表达能力的要求。

教学重点:目标2所提“了解生活中常用物品上数字的作用,体会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是教学活动的重点。

教学难点:我把“知道不同物品上数字表示的意义”定为难点。因为中班幼儿往往满足于找到数字,如果没有教师提醒,不会主动思考数字的作用。他们对数字表示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很模糊,常把物品用途当成数字表示的意义。例如:问幼儿尺子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幼儿会说量东西。

4.教学准备

(1)没有数字的钟表图片,1—12数字贴。

(2)师幼共同收集带有数字的物品,如小台历,温度计、手机、尺子、电视遥控器,带有牌号的玩具小车、图画书、儿童鞋……

(3)贴有“我看到的数字”标题的墙饰,画纸和画笔

带有数字的物品很多,准备材料时考虑了两点:第一,选择幼儿比较熟悉的物品,使幼儿有话可说。第二,选择几种代表数字不同含义的物品,有表示自然数序数含义的:如书的页码,遥控器上的数字;有表示物体量的:如长度、温度、大小等;有体现数字编码作用的:如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

二、说教法

中班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学中主要采用了直观教学法:通过呈现带有数字的各种物品、演示教具的方式使幼儿获得对物品上数字的直接认识。此外,拟采用讨论法:通过讨论数字作用等问题,让幼儿在和同伴、老师的交流中建构对数字作用的认识。

三、说学法

考虑到幼儿的学习方式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为主。教学中让幼儿看一看物品,找一找数字,说一说数字用途,画一画物品上的数字,幼儿在自主活动中愉快地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为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我为本课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演示钟表教具,导入活动(www.xing528.com)

我设计的导入语是:“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请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出示没有数字的钟表图片。待幼儿猜出答案后提问:“钟表上缺少什么?”“没有数字行不行?”“为什么?”让幼儿谈论对钟表数字作用的认识。然后将1—12数字贴在钟表上并总结:“钟表上的数字能告诉我们时间。”

导入环节采用的是“前经验导入法”,即根据幼儿已有认识发起活动。钟表上数字的作用是幼儿已有认识,没有数字的钟表给予幼儿强烈的视觉刺激,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集中在对数字的关注上。

2.观察物品,认识数字的作用

本环节的内容是教学重点。我采取布置展览,幼儿参观的形式实施教学。在此,为幼儿创设典型的观察物品上数字的环境,投放丰富的材料,支持幼儿的学习。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教学步骤:

(1)看一看,找一找

顺接导入部分,提出问题:请小朋友看一看都有什么?找一找上面的数字在哪里?幼儿自由观察带有数字的物品。教师给幼儿充足的观察时间。并适时与个别幼儿交流,提醒幼儿观察物品上有哪些数字。

(2)想一想,说一说

幼儿获得了对物品上数字的直接认识后,让幼儿说一说对物品数字作用的认识。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选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说一说这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我鼓励支持幼儿大胆讲述,并提问:“哪个小朋友还有补充?”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

知道物品上数字的作用是教学难点。为突破难点,我采用倾听加引导的指导策略。“倾听”即注意倾听幼儿的回答,对幼儿已有认识做到心中有数。“引导”即根据幼儿的回答,通过追问、提升经验的方式对幼儿的认识进行梳理和提升,使幼儿对物品上数字的作用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瑞吉欧教育体系有一句名言:教师要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正体现在此。

(3)发散思维,感受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幼儿对物品上的数字及作用有了明确认识后,我设计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这些物品上没有数字会怎样?”让幼儿展开讨论并说一说自己的认识。我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生活中很多物品上面都有数字,有的告诉我们时间,有的告诉我们温度……,数字真有用!”

三个教学步骤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知到理解逐步递进。在幼幼、师幼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

3.绘画表现,深化认识

这个教学环节是让幼儿按意愿画一样带有数字的物品。之所让幼儿自主选择,主要是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幼儿画一画物品上的数字,可以深化其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幼儿画完后,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准备好的墙饰上,自然结束活动。

五、说活动延伸

幼儿教育具有整合性的特点,表现在目标、内容、方法、活动形式等方面的整合。本次教学虽然结束了,探索生活中的数字活动会继续开展下去。我将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观察、寻找幼儿园内、大街上的数字并让幼儿记录下来,拓展幼儿对身边生活场景中数字及作用的认识。

案例24

大班数学活动 “好玩的跳舞毯”说课

一、说设计思路

认识空间方位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5岁左右的幼儿空间方位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开始以客体为中心判断左右方位,初步理解空间方位的连续性。数学教育要重视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本次活动时,以玩“跳舞毯”的游戏形式,将认识左右的教育内容负载其中,使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二、说活动目标

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及大班幼儿空间方位的认知水平,从发展幼儿认知、情感与态度、能力等角度考虑,将活动目标定位如下。

1.感受游戏“跳舞毯”的趣味性,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情感态度目标)

2.认识表示方位的箭头。区分前/后、左/右,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并说出相应方位词。(知识目标)

3.能依据口令、箭头标志进行方位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动作。(技能目标)

教学重点:能依据口令、箭头标志进行方位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这个目标建立在目标2基础之上,幼儿在认识空间方位的基础上才能做出相应动作。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区分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并说出相应方位词。空间方位具有连续性,如前边和左边中间的区域可称为左前。左前、左后等属于复合方位,大班幼儿能认识到自身斜前方区域,但不能用正确的方位词描述,如常把“左前”称为前左。因此,定为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准备的材料有:跳舞毯1个,课件方位图谱及背景音乐;泡沫地垫每人1个,箭头卡片(粘胶)每人一套。

四、说教学方法

1.游戏法。教学中以玩“跳舞毯”的游戏形式进行,让幼儿在游戏氛围中主动学习。

2.操作法。幼儿动手在地垫上粘贴表示方位的箭头卡片,在操作中建构空间方位概念。此外,还让幼儿通过身体的活动获得对空间方位的体验和理解。

五、说活动过程

1.演示玩“跳舞毯”,导入活动(5分钟)

教学开始,我这样设计:“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它叫什么?怎样玩?”出示跳舞毯,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说一说。然后,教师在跳舞毯上随音乐跳上一段,使幼儿直观地看到跳舞毯玩法。导入紧扣教学内容,形式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2.运用操作法在“跳舞毯”上粘贴表示方位的箭头,区分空间方位(15分钟)

在这一环节,遵循着认识—理解—运用的认知规律,设计以下教学步骤:

(1)认识跳舞毯上的箭头标记,说出所表示的方位

由易到难,我分两步让幼儿认识箭头标记。先认识箭头↑(前)、↓(后)、←(左)、→(右)表示的空间方位。辨别前后、左右对大班幼儿来说较容易。先请幼儿观察跳舞毯上的箭头,提出问题:这几个箭头表示什么方位?通过提问使幼儿说出方位词。然后,认识箭头↑(左前)、↑(右前)、↑(左后)、↑(右后)表示的复合空间方位。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法是:我以一个箭头为例提问:“这个箭头在什么位置?”(前边和左边的中间),在幼儿思考的基础上使幼儿知道左前这个方位词。然后认识其他三个。为了解决难点,我加强提问,随机指着任何一个箭头让幼儿练习说方位词。

(2)幼儿动手操作,做一个跳舞毯

在认识空间方位的基础上,幼儿在地垫上进行操作。先粘贴↑(前)、↓(后)、←(左)、→(右)箭头,再粘贴复合方位箭头。我观察并提醒幼儿贴的位置要准确。为突破难点,在此环节,请幼儿贴出复合方位箭头后说出相应的方位词。

3.玩“跳舞毯游戏”,巩固练习对空间方位的认识(12分钟)

带领幼儿玩“跳舞毯”游戏,由易到难设计了2个步骤。

(1)听口令做动作

玩法是教师发出口令(如前后、左右、左前、左后等),幼儿按口令跳到相应的位置。此环节的目的是使幼儿熟悉方位,为游戏做准备。

(2)看简单的方位图谱玩“跳舞毯”

这一玩法难度较大,需要幼儿视觉、听觉、运动觉的联合活动。但对大班幼儿具有很强吸引力。游戏进行多次,锻炼幼儿反应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六、说活动延伸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此,我让幼儿将箭头卡粘贴在班级及室外的一些地方,如楼梯转弯处、班级区域中需要进行方位指示的地方,使幼儿了解箭头标记在生活中的运用。

(本说课稿由河南省实验幼儿园教师陈静撰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