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引发探究兴趣与培养科学态度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引发探究兴趣与培养科学态度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果有的幼儿得意,有的幼儿沮丧,针对上述现象,胡老师打算组织一个科学的教育活动,以引发幼儿深入探究的兴趣,并使幼儿了解不同吹泡泡工具与吹出的泡泡之间的关系。③培养学前儿童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从《指南》目标来看,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探究、解决问题、尝试发现。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引发探究兴趣与培养科学态度

【本节考纲考点】

1.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活动目标,设计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2.掌握幼儿科学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相应教育方法。

3.理解整合各领域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能够综合地设计并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4.能根据活动中幼儿的需要,选择相应的互动方式,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

5.在科学活动中能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

【历年真题再现】

一、具体单次教育活动设计

【2011下】以把玩具回家(实物归类)为题,设计一个小班的活动方案。

【考点分析】此题考查考生撰写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数学教育)的设计能力

【2012上】以动物生气虫为题,设计一个中班的活动方案。

【考点分析】此题考查考生撰写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动物)的设计能力

【2016上】16.请根据下列素材设计一个大班科学活动,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大班的胡老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吹泡泡的工具,有吸管、铁丝绕成的圈,塑料吹泡泡棒等(下图),让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自己吹泡泡玩。幼儿在吹泡泡的时候,有的能吹出很大的泡泡,有的只能吹出小泡泡,有的能一次吹出好多个泡泡,有的一次只能吹出一个泡泡……

结果有的幼儿得意,有的幼儿沮丧,针对上述现象,胡老师打算组织一个科学的教育活动,以引发幼儿深入探究的兴趣,并使幼儿了解不同吹泡泡工具与吹出的泡泡之间的关系。

【考点分析】此题考查考生撰写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科学小实验)的设计能力

二、具体主题教育活动设计

【2015上】16.某幼儿园的院子里有几种高大的树,也有一些比较低矮的灌木。请你结合院子里的这些资源,设计一个题为“幼儿园的树木”的中班主题活动方案(含3个子活动),要求写出总目标,每个子活动的名称、目的和主要环节。

【考点分析】此题考查考生撰写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植物)的设计能力

【本节备考指导】

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这几年真题基本以活动设计为主,自然科学具体活动设计考了几次。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次的活动设计,从考点来看分别为2011年下半年的数学分类活动设计、2012年上半年的自然科学动植物活动设计、2014年下半年自然科学防火安全教育活动设计、2016年上半年的自然科学小实验活动设计;第二类是主题活动设计,如2015年上半年的自然科学动植物主题活动设计。

考生在复习时需要重点掌握科学教育的目标、方法、设计策略。从科学活动内容来看,自然科学部分重点是观察类、实验类、制作类科学活动,数学部分内容重点是数的组成和量这两个内容,当然其他部分内容都需要去复习。

【命题考点精讲】

命题点1:《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与解读

1.《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解读

按照一般教育目标分为知情能的角度来解读,科学领域的五条目标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解读:

(1)科学情感和态度目标强调以下四个方面:

①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②培养学前儿童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③培养学前儿童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④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分享与交流。

(2)科学方法和过程目标体现为能力方面的目标,强调也有四个方面:

①观察发现问题。

②动脑思考。

③动手操作。

④表达交流。

3.科学知识目标解读

相对而言,《纲要》当中的科学领域目标没有列出具体科学知识目标。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三个目标中,情感态度和方法策略(偏向能力)目标应优先考虑。

命题点2:《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与解读

1.《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2)数学认知。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2.《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解读

《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分为两个方面:科学探究、数学认知。《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它是与《纲要》相一致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幼儿数概念和空间概念,体现幼儿学数学与用数学的统一。

在科学活动自然科学部分中,《指南》强调的是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教育,在教学中真正关注孩子,摆正教师的位置,使儿童的科学探究过程更加丰富,体现儿童是科学探究过程的亲历者,淡化结果,重视过程。《指南》中与纲要不同的是,科学活动数学方面的目标更具体,沿用了《纲要》中的生活教育理念。幼儿学习数学是“从实物操纵水平发展到表象水平,然后再发展到抽象水平”这一发展规律,了解了儿童学习数学路径,教师必须重视生活中的数学,重视幼儿个人建构,帮助孩子理解,实现抽象化,让每一个孩子真正喜欢数学,学自己的数学。

从《指南》目标来看,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探究、解决问题、尝试发现。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的,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方法。幼儿科学学习的价值追求或者说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科学领域学与教的方式表现为: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做中学、生活中学、游戏中学。

命题点3:科学领域的内容

1.《纲要》中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

《纲要》中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是合在一起的,包含了六个方面的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6)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2.科学领域的内容划分

科学领域的内容分类有很多种,例如,复旦大学出版社版相关教材将科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1)关爱、探究身边的有生命物质、探索无生命物质与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具体可以细分为动植物与环境、无生命物质、人体等,包括这些方面的基本内容以及与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关注、感受、探究身边的自然科学现象,如光、声音、冷热现象、力、磁、电、化学现象、季节、天文现象等。

(3)科学与数学有机结合,进而建构儿童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掌握物体分类的方法,探索“1”和“许多”及其关系,通过实物操作、比较、游戏等方法来学习十位或百位以内的数,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能用各种方法进行量的比较,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和量的守恒。在空间方位上,能分清上下、左右、前后、里外、远近等。时间上区分早晨、中午、晚上,白天、黑夜,今天、明天、昨天,知道星期、日、月、年及其关系。认识时钟,能判定整点、半点。

(4)感受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便利。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用品(家用电器、现代交通工具、现代通讯工具、现代农用工具、科技玩具)等,了解、熟悉著名的科学家,感受、体验科学家的探索、发明创造的过程,增强强儿童的环保意识,培养其环保行为。

命题点4: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

1.注重内容的科学性,教育的启蒙性

(1)对于0~3岁的婴儿,应该选择他们直接看到、感受的内容。

(2)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要选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最熟悉的、易于理解接受的、能够直接进行探索和发现的内容来进行,并将儿童难以理解的科学现象、科学知识寓于简单的现象之中。

2.与时俱进,勿忘历史民族文化(时代性与民族性)

(1)要选择介绍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内容,具有时代性。

(2)积极引导学前儿童认识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物产。

3.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各领域教育内容的统整

(1)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选择内容。

(2)要灵活地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并和其他领域的内容相互配合。

4.照顾科学教育内容的多样性与典型代表性(广泛性和代表性)

(1)要从广泛的内容中来选择。

(2)要客观地衡量所选内容的代表性。

(3)要全面、均衡地选择各部分内容。

5.因地制宜,因季节而变(地方性和季节性)

(1)要根据当地的季节变化特点,选择本地区(或本幼儿园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有关自然或社会方面的内容。

(2)灵活地选择本地的事物充实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中来,并将离儿童较远的或难以搜集到的材料替换掉或向后推延。

此外,还要注意从身边取材(生活化),选择周围便于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具有操作性和可探究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水平(适宜性),体现人文特色。

命题点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与分类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科学是知识,科学是过程(科学知识来源于科学探索过程。探索、解释、检验是科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科学是态度。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组成。科学教育的内涵包括科学情感与态度、科学方法和策略、科学知识和能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是:

(1)教育目标以培养科学素养为核心。

(2)教育内容趋向生活化和生成性。

(3)教育过程强调基于问题的主动探究。

(4)教育组织形式、活动形式趋向多样而灵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分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类型大体可以分为四类活动,即观察类、实验类、制作类、交流类,前面三类是主要的科学教育活动。

命题点6: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分类

(1)一般性观察:如认识桔子。

(2)比较性观察:如认识桔子和柚子。比较观察是幼儿学习分类的基础。

(3)长期系统性观察:如种植区、饲养动物。

2.观察内容的选择

(1)特征典型、明显,便于观察并力求美观。

(2)变化明显,且变化周期短。

(3)容易选取和照顾,无安全隐患。

3.观察类活动目标的设计

(1)观察技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小班或以上);对不同对象进行比较观察、有顺序地观察(中班或以上);对事物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中班或以上);观察事物的变化和现象的发生(小班或以上)。

(2)表达技能:运用语言大胆讲述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小班);运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并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中班或以上);用图画、数字等多种方式记录自己观察的结果(中班或以上)。

(3)有关观察对象的科学认识(知识)。认识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小班);认识到观察对象的多样性(小班或以上);认识到各个观察对象的不同和相同(中班或以上);探寻观察对象的变化规律(大班)。

4.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

(1)利用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激发儿童的观察兴趣。

(2)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观察。

(3)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

(4)引导幼儿通过对观察对象的操作、摆弄,将观察和操作相结合,以全面地观察事物,并了解观察对象的变化。

(5)要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中的发现。

(6)指导幼儿学习用各种方法记录观察的结果。

命题点7: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科学实验类内容的选择

(1)具有可探究性(有探究的问题,有科学原理支持,科学现象明显)。

(2)具有可操作性(探究的问题或科学原理可以物化,材料可结构)。

(3)实验材料安全,取材方便,易于组织和操作。

2.实验类活动的目标设计

(1)科学好奇心:注意到新异的事物或现象(小班或以上);愿意探究新异的事物或现象(中班或以上);对新异事物或现象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大班)。

(2)科学探究能力: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获取发现(小班或以上);能对问题作出假设并用自己的经验来加以检验(中班或以上);能根据已经获取的资料进行合理推理,得出结论(中班或以上);能根据过去的经验或逻辑推断对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大班)。

(3)表达技能(同观察类活动目标设计要求)。

(4)有关实验现象的科学认识(知识)。

核心目标是科学好奇心和科学探究能力。

3.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

(1)创设宽松、和谐的探究氛围,包容错误,允许失败。

(2)提供充足、多样的实验材料,以保证幼儿能反复操作、与材料互动,在亲历实验探究中探索、发现、判断,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

(3)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自主探索、主动建构认知。

(4)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验材料在操作中的变化、记录实验中的发现,必要时对幼儿的实验操作方法给予适当指导。

(5)组织幼儿就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开展讨论、交流,引导幼儿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鼓励幼儿解释实验结果。

(6)鼓励幼儿提出问题,但不要急于把问题的答案交给幼儿,以避免超越幼儿理解能力的灌输或变相灌输。

命题点8: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科学制作类活动目标设计

涉及情感态度、技术操作能力、知识经验,其中技术操作能力是该类科学活动的核心目标。具体目标表述可以参考观察类、实验类科学活动。

2.科学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

(1)提供适当的制作材料。

(2)明确制作的目标,探索制作的方法。

(3)加强制作过程重难点的个别指导与儿童间的互动。

(4)让制作的作品成为儿童的玩具、用品。

(5)加深儿童对科学现象的感知与理解。

命题点9:科学教育活动的具体设计技巧

1.科学教育活动方案的要素

(1)活动名称。是对活动目标、活动内容的概括性反映,包括三个小要素:班级、领域范围、具体内容,如中班科学活动——空气的秘密,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

(2)设计意图(设计思路)。指为什么要设计该活动,设计该活动有什么意义。包括三个方面:选题或选材解读;解读幼儿;解读活动组织或设计策略。例如:

小熊水果店(感知3以内的数量)”中,设计活动思路是:小班幼儿的学习具有具体形象、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兴趣出发,以“运水果”、“买水果”等游戏情节贯穿其中,将数学内容融进游戏中,通过创设与生活有关的一些场景,选用幼儿熟悉的角色游戏玩具作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自主探索感知3的形成以及3的实际意义,从而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计数及动手操作能力。(www.xing528.com)

(3)活动目标。表述应具体化、行为化,体现可操作性,包含情感与态度、认知经验及技能或能力三方面。

例如,小班数学活动“小熊水果店(感知3以内的数量)”活动目标定为:

①情感目标:喜欢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②认知目标:感知3以内的数量,理解数量“3”的形成及实际意义。

③能力目标:能手口一致点数数量3的物体,提高观察力、计数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

4.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2)物质准备。

5.活动过程

是活动设计的中心环节,一般包括活动的基本流程、构成活动进程的主要教学事件和环节、活动采用的主要形式和方法以及每个活动环节的具体如何展开等。

(1)开始部分。

介绍活动内容,即用简明、形象、富有启发性语言,说明将要进行的活动。

(2)基本部分

①幼儿感知探究发现;②集中交流,表征梳理;③多形式练习巩固,同时注意联系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初浅的问题;④集中交流,总结梳理。

(3)结束部分。活动延伸,如到环境中寻找或延伸到区域活动。

命题点10: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

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命题点11: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与范围

内容领域是:集合、数、空间、时间与形体、量。一般分为:集合概念;数概念和运算能力;几何形体概念;量的概念;时间、空间概念。具体可以分为:(1)分类、排序与对应;(2)数、计数与数的运算;(3)几何图形;(4)量与计量;(5)空间;(6)时间。

主要教学内容是:感知集合教育、10以内的数、10以内的加减法、简单的几何形体知识、量的初步知识、空间方位初步知识、时间初步知识。

命题点12: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类型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类型包括数学教育活动、区域数学活动、数学游戏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命题点13:各年龄班幼儿数学教育的指导要点

1.分类、多角度分类和层级分类指导要点

(1)明确分类的种类及其特点;

(2)运用分类标记支持幼儿的分类活动;

(3)用语言表述分类的理由。

2.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

(1)按物点数,认识总数;

(2)感官计数,强化总数;

(3)进行各种寻找活动。

3.数的守恒指导要点

(1)用同颜色、同形状、同大小的物体,改变排列形式学习守恒。

(2)用不同计数对象,相同对象的不同大小、不同颜色和不同排列方式等综合因素进行守恒练习。

4.10以内序数教育指导要点

(1)集中分两段教学;(2)结合教具讲解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掌握序数词;(3)引导幼儿对基数和序数进行区分;(4)学习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5.数的组成教育指导要点

(1)启发幼儿理解数量关系;(2)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6.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的指导要点

(1)根据实际安排教学形式;(2)从直观入手,理解加减法含义;(3)引导抽象,认识符号和式子,和减法同时教;(4)数的组成、加法、减法同时教;(5)帮助幼儿理解;(6)指导幼儿学习列式和运算的方法;(7)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运算练习

7.幼儿排序的种类

(1)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排序;(2)按规则排序;(3)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4)按数量排序。

8.按量的差异排序指导要点

(1)在比较的基础上指导幼儿操作;(2)引导幼儿掌握排序的方法;(3)向幼儿说明排序的基本要求;(4)启发幼儿探索并了解物体序列中的可逆性、双重性、传递性。

9.自然测量的指导要点

(1)教师示范讲解测量的方法;(2)让幼儿动手测量;(3)使幼儿初步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函数关系;(4)引导幼儿用自然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0.认识时钟的指导要点

(1)认识时钟及用途;(2)利用直观教具,认识钟面的主要结构运行方向和运转规律;(3)讲解演示,认识整点和半点;(4)利用多种形式巩固对整点或半点的认识。

命题点1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途径

(1)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①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正式的数学活动,集中教育活动为多);②儿童自

主选择的数学活动(如区角活动、自由活动)。

(2)渗透的数学活动:指除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以外的、渗透于其他教育活动和儿童日常生活中的数

学教育活动。

2.方法

(1)操作法;(2)游戏法;(3)比较法;(4)讨论法;(5)发现法;(6)讲解演示法;(7)寻找法。

【本节考点知识点小结】

《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为:(1)科学探究方面包括三个子目标: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2)数学认知方面包括三个子目标: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纲要》中科学领域教育目标为五个方面: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三个目标中,情感态度和方法策略目标应优先考虑。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包括五个方面:注重内容的科学性,教育的启蒙性;与时俱进,勿忘历史民族文化(时代性与民族性);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各领域教育内容的统整;照顾科学教育内容的多样性与典型代表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因地制宜,因季节而变(地方性和季节性)。

科学教育的内涵包括科学情感与态度、科学方法和策略、科学知识和能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类型大体可以分为四类活动,观察类、实验类、制作类、交流类科学活动,其中前面三种是主要的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与范围从关系角度来看,分为数量关系、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内容领域:集合、数、空间、时间与形体、量。具体可分为:(1)分类、排序与对应;(2)数、计数与数的运算;(3)几何图形;(4)量与计量;(5)空间;(6)时间。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类型包括数学教育活动、区域数学活动、数学游戏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包括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渗透的数学活动。方法主要有:(1)操作法;(2)游戏法;(3)比较法;(4)讨论法;(5)发现法;(6)讲解演示法;(7)寻找法。

【本节过关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沉浮”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学前儿童在教师指导下主要要获得的科学探索结果是( )。

A.物体沉浮的现象 B.物体沉浮的原因

 C.浮力的概念 D.比重的概念

2.适合幼儿园种植的植物应是( )。

A.儿童常见的、生长期长的植物 B.儿童不常见的、生长期长的植物

 C.儿童常见的、生长期短的植物 D.儿童不常见的、生长期短的植物

3.在对探索内容与问题的选择上表现出较强的自我中心的是(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任一年龄班

4.在观察与探索的过程中能有目的、有序地进行比较观察与探索的是(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任一年龄班

5.在活动记录与表达方面具有较强的直观形象性与即时性的是(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任一年龄班

6.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适合(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任一年龄班

7.目标“尝试运用基本的科学方法探究问题,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适合(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任一年龄班

8.学习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数量。这是属于( )教育要求。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托班

9.知道相邻3个数之间的数差关系,这是属于( )班的教育要求。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托班

10.( )岁是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

A.3~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11.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这是属于( )班的教育要求。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托班

12.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的是( )。

A.计数能力的大小 B.掌握数的组成

 C.按群进行加减运算 D.数的守恒

13.( )是学前儿童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

A.数的组成知识 B.口述应用题

 C.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D.表象

二、活动设计题

1.设计一份大班科学活动计划

内容——科学实验活动:磁铁的奥秘。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延伸活动。

2.请设计一篇中班数学活动,内容为“感知5以内的序数”,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延伸活动。

【本节过关自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考点解析】1.A。此题考查的是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考点解析】2.C。此题考查的是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考点解析】3.A。此题考查的是不同年龄班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

【考点解析】4.B。此题考查的是不同年龄班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

【考点解析】5.A。此题考查的是不同年龄班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

【考点解析】6.D。此题考查的是不同年龄班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

【考点解析】7.C。此题考查的是不同年龄班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

【考点解析】8.B。此题考查的是不同年龄班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

【考点解析】9.C。此题考查的是不同年龄班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

【考点解析】10.C。此题考查的是不同年龄班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

【考点解析】11.A。此题考查的是科学(数学教育)内容的基本常识。

【考点解析】12.D。此题考查的是科学(数学教育)内容的基本常识。

【考点解析】13.B。此题考查的是科学(数学教育)内容的基本常识。

二、活动设计

1.【考点解析】科学实验活动类型设计。

【参考评分标准】

(1)活动目标具体、明确;符合年龄班特点;具有可操作性。(6分)

(2)活动和经验准备均有,准备充分,材料可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3分)

(3)过程层次清楚,条理清晰,过渡自然,能针对活动内容提出启发性问题。(14分)

(4)延伸活动可行、适宜。(2分)

2.【考点解析】数学教育活动类型的设计

【参考答案】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感知左右等不同方位。

2.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以及从不同的方向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中物体所处的位置。

3.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有基数的经验。

2.材料准备:火车车厢卡片人手一张,练习卡,高矮不一的树,珠子,房子卡片,动物卡片若干。

3.环境布置:在班级和走廊上布置数学区或数学主题墙。

三、活动过程

1.利用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对序数的兴趣

教师自编一个故事“回不了家的小猫”,说的是小猫弄不清自己家住几楼,连续走错到别的动物的家。

2.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师出示火车车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这列火车有几节车厢,接着请小朋友邀请小动物坐上火车,并说说小动物坐第几节车厢。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也可以跟老师说

(2)听指令的要求,邀请小动物坐火车,如请小动物坐第几节车厢或请第几节车厢的××小动物下火车等等。

3.小组活动:巩固练习5以内的序数

(1)小树排队:提供5棵高矮不一的小树,用数字卡片标上序号为小树排队。

(2)串珠子:提供5粒不同颜色的珠子,幼儿串好珠子后根据箭头和数字的提示涂染珠子的颜色。

(3)送小动物住新房子:根据卡片上的上下箭号要求,把动物送回家。

(4)坐火车:请小动物按左右箭号上的提示坐上火车。

四、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小组活动的材料继续投放在数学区中让感兴趣的幼儿或还不很理解的幼儿继续操作练习。

2.在日常排队时引导幼儿从前往后或从后往前数数自己排在第几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