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数学兴趣:数学史与轶事引发学生兴趣!

培养数学兴趣:数学史与轶事引发学生兴趣!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生动地讲述一些数学史,使学生在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而深感自豪的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向往。因此,教师结合教材,课上适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李淳风等编纂的《算经十书》对保存数学经典著作、为数学研究提供文献资料方面是很有意义的。像这样的古今中外的数学家的奇闻轶事可谓数不胜数。

培养数学兴趣:数学史与轶事引发学生兴趣!

数学教学中,向学生生动地讲述一些数学史,使学生在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而深感自豪的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向往。数学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两者,我们的课堂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了。实践表明,学生都喜欢听有趣的故事,尤其是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可以使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留下更加深刻、具体的印象。因此,教师结合教材,课上适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讲解极限时,讲一下刘徽割圆术;在讲解数列求和时,讲一下高斯小时候的故事等。通过这些小故事,不仅可用数学家的勤奋治学的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且还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公式、概念等理论的创始与发展过程,特别是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有利于学生今后在学习中借鉴。

唐初统治者继承隋制,656年在国子监设立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学生30人。由太史令李淳风等编纂注释《算经十书》,作为算学馆学生用的课本,明算科考试亦以这些算书为准。李淳风等编纂的《算经十书》对保存数学经典著作、为数学研究提供文献资料方面是很有意义的。他们给《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以及《海岛算经》所做的注解,对读者是有帮助的。隋唐时期,由于历法的需要,天算学家创立了二次函数内插法,丰富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内容。

陈景润一生的梦想与事业是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那么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呢?数学家哥德巴赫在研究中发现大于6的偶数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的形式,如6=3+3、8=3+5、10=3+7、12=5+7……人们验证了许许多多的偶数,结论都成立。但数字是无穷无尽的,大偶数对这个结论成立吗?陈景润用了一生的热情去解决这个问题,他的研究把问题的解决推到了最边沿。遗憾的是,他也未能彻底给出证明,留给我们或我们的后辈去解决了。陈景润为攻克这个世界难题,草稿就写了好几麻袋,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勇攀高峰的精神。(www.xing528.com)

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海岛算经》一书中,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极具创造性和复杂性,富有代表性,当时为西方所瞩目。刘徽思维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圆柱内切着一个球,这个球的直径恰好与圆柱的高相等。这个图形表达了阿基米德的发明,即“球的体积和表面积都等于它的外接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不信你算算。

像这样的古今中外的数学家的奇闻轶事可谓数不胜数。只要结合初中教材,根据所学内容,总能找到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例子讲解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够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发现推理能力。以上的介绍不只是通过教师的叙述,也可以利用教学录像带来观看,相信效果会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