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心麻花:戏剧与电影相互转化

开心麻花:戏剧与电影相互转化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当下的票房统计,开心麻花已经拥有了百亿元级别的文化产业能量。与严肃戏剧不同,开心麻花的剧作主打娱乐文化的旗号,擅长喜剧风格下的黑色幽默,早已在演出市场上积攒了不少的“观众缘”。开心麻花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不断挖掘戏剧与电影统一故事情节下更多的人物细节。

开心麻花:戏剧与电影相互转化

戏剧IP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1938年,曹禺话剧代表作《雷雨》和《日出》,就被当时上海新华影业公司摄制成黑白故事片,三年后,曹禺的《原野》也被改编为黑白故事片《森林恩仇记》。

随着新时期话剧舞台的再次复兴,将话剧IP改编为影视作品也就更加顺理成章了。将戏剧转化为电影,可以让戏剧的内容更生活化,使电影与戏剧的关系更为紧密,戏剧也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改编素材与二次创作的空间。

话剧改编的电影,如何摆脱剧本自带的“三一律”——在一个舞台上,一天之内,完成一个完整故事这样的束缚?这就需要突破舞台时空的限制,利用电影丰富灵活的镜头语言,将故事拆分为多个戏剧场景,直接跨越时空展现故事的来龙去脉,使观众产生区别于舞台戏剧的全新的审美体验。要对舞台故事进行重构,利用电影蒙太奇平行、交错叙事的优势,让观众在光影交会中,体会到在同一故事内核下电影有别于戏剧的别样 美感。

戏剧与电影这两种表现形式,在新时代如何借鉴互通、融合共存?北京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心麻花)给了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根据当下的票房统计,开心麻花已经拥有了百亿元级别的文化产业能量。与严肃戏剧不同,开心麻花的剧作主打娱乐文化的旗号,擅长喜剧风格下的黑色幽默,早已在演出市场上积攒了不少的“观众缘”。同时以沈腾、马丽、艾伦为代表的喜剧演员,在整个演艺市场上形成了一定影响力,也为他们的戏剧作品转化成大银幕电影夯实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开心麻花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不断挖掘戏剧与电影统一故事情节下更多的人物细节。电影《夏洛特烦恼》中,夏洛寻找马冬梅的住处,大爷的“马冬什么?什么冬梅啊?马什么梅?”这几句台词,在话剧中原本是没有的,那是导演闫非和彭大魔在片场即兴发挥临时加入的。这个笑点成功之后,又“回炉”到了舞台的话剧演出中,同样“笑果”爆棚。由于突破了舞台的限制,电影不用像话剧那样只能依赖于单调的黑场拉幕或者灯光区隔,完全做到了叙事空间的可视化和穿越化。该片里夏洛从窗台跳下,话剧只能靠舞台灯光给予观众想象的空间,而电影通过镜头把夏洛跳窗的滑稽情景一览无余地展现给了观众,喜剧效果显著。另外,话剧从头至尾全景式的舞台表现,在电影镜头下完全被转化成了全景、中景、特写、大特写以及推拉摇移的镜头运动,视觉的丰富性和冲击力明显增强。话剧的场景和矛盾冲突集中,台词密集,观看话剧时,观众一直处于“上帝视角”,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着剧中人物的一言一动,看到夏洛在教室内的夸张表现,观众只能由此来感知其他人的笑点。然而电影中,主观镜头引领观众以“夏洛”的视角,去观察他自己穿越后的周边人们的反应及心理感受:慌张、不知所措又夹杂着些许期待、不甘。相比话剧旁观者的视角,电影观众在这组镜头中的主观感受显得更为分明和真实。(www.xing528.com)

开心麻花充分利用舞台剧剧本的内容优势,将其转化为更易传播和被接受的影像方式,以《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等喜剧占据在剧场和影院两端,《开心麻花剧场》1—2季、《江湖学院》同样占据了网剧市场,为不同观众群体呈现了一场又一场视听盛宴,在影视与戏剧的转化融合上,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产生更高的艺术和票房价值,成为中国戏剧与影视界别具一格的存在,具有引领和示范意义。

其实,影视与文学、戏剧的难舍难分,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文化基因。美国曾有影评人在《好莱坞是这么度过经济大萧条的》一文中提到:好莱坞能够快速复苏,归功于优质影片成功地迎合了观众的趣味,而所谓优质影片的制片策略,就是那些制片商们明白了,依靠改编成功小说或者舞台剧的影片制作,是电影行业尽快摆脱不景气的一条捷径和明路。看来,无论古今中外,艺术创作的原理总有相通之处,即使放在当下的中国,这个经验还是适用的。

【注释】

[1]布鲁斯东:《从小说到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