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本课程建设实践:儿童文化的转变

校本课程建设实践:儿童文化的转变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校本课程的文化旨趣来看,存在着分别以成人文化和儿童文化为核心的两种形态。当前校本课程建设的成人文化体现为以下几点。比如成人文化世界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很有必要,因此要在学校开设中医药校本课程、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等,就是这方面的体现。[8]在新的校本课程实践中,应强调和实现基于成人文化的校本课程向基于儿童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转变。

校本课程建设实践:儿童文化的转变

从校本课程文化旨趣来看,存在着分别以成人文化和儿童文化为核心的两种形态。从历史发展的层面来看,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儿童”的人是卢梭,他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这才确立了儿童的地位,形成了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并立。儿童文化是“一种以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它基本上是一种口语文化”[3]。口语文化是通过声音和具体形象来表达的。声音具有直接地生理地刺入身体和感觉的功能,因此口语文化的感觉方式迥异于书面文化,它把世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动用所有的感官来知觉,属于一种视觉、听觉和动觉思维的方式。[4]儿童文化是诗性的、游戏的、童话的(或神话的)、梦想的、艺术的,是好奇的、探索的,是从本能的无意识的逐步迈向意识的,是历史沉积的因而是复苏的。[5]而成人文化是指“建立在成年人规定的价值、理念和标准之上的,是一种文字性的、抽象的文化”[6]。成人文化“以抽象性的词语符号来代替事物,走的是一条分析性的、不断分化和专门化的路线,事物与事物之间被划分出清晰的界限,理性的思维习惯使身体的直接知觉感受与对象相隔离”[7]

当前校本课程建设的成人文化体现为以下几点。(1)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都是以成人文化为导向的,将成人的文化视角灌输给学生。比如成人文化世界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很有必要,因此要在学校开设中医药校本课程、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等,就是这方面的体现。(2)课程设计虽然名义上是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学生并没有成为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而是被动接受成人认定的儿童文化课程。名义上是基于儿童文化设计的,但是设计者都是成人,孩子根本就没有在实际的课程实践中获得参与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权利。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孩子在成人世界遭到压制。”[8](www.xing528.com)

在新的校本课程实践中,应强调和实现基于成人文化的校本课程向基于儿童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转变。这样的转变应体现为:(1)学生拥有参与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特别是参与校本课程设计和规划的权利。(2)在课程设计中应基于学生文化的“诗性的、游戏的、童话的(或神话的)、梦想的、艺术的”等特征来设计课程的内在结构和课程实践方式,让校本课程建设凸显出促进学生生命化发展的特质。(3)校本课程建设的儿童文化取向应基于促进培育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发展,避免为了考试、为了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而做准备的价值取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