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拓展与提升: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赏析方法与技巧

拓展与提升: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赏析方法与技巧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超市赏析方法与技巧1. 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动词。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

拓展与提升: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赏析方法与技巧

知识超市

赏析方法与技巧

1. 用词

(1)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动词。

示例: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2)叠词:指组成词的单个字是同一个字,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示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 修辞

比喻——见教材P5。

比拟——见教材P9。

排比: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示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3. 写法

(1)多感官描写。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所以,要想让笔下的景物栩栩如生,就要善于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去描摹景物:从视觉上绘其形,从听觉上摹其声,从触觉上写其感,从嗅觉上写其味。例如《春》的第5段: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2)正面描写。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即直接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去展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例如《秋天的怀念》中: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3)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做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例如《济南的冬天》中: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阅读资源

春 风

林斤澜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轰轰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咯啦啦、咯啦啦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咯啦啦、咯啦啦地松动。

麦苗在霜冰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毂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思考:

1. 为什么作者起初在北方怀念江南的春风,后来却说“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2. 文章倒数第2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

夏 夜

叶 梓

夏夜很静谧,只有月光经过树梢到大地的脚步声。

轻轻地,像一个女子走在出嫁的路上,羞涩得让这个世界只剩下她的心跳和呼吸。槐树、院落、柴垛、田野构成的村庄,此刻如同一个蹲在墙角下的老人,一声不吭地沉默着。或许是在回忆人生路上曾经的风风雨雨,或许是在遐思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夏夜,像一条无形的路似的,最终会把他带到什么地方。

而无边的黑暗不知在什么时候早就退去了,月光成了今夜唯一的客人。她随手携带的礼物,除了一个夏夜的安谧、平安、祥和之外,就是星星点点所发出的声音。事实上,在这样的夜晚,所有的声音都是安静的。在月光温柔的怀里,远处小溪流淌的声音,阵阵蛙声,还有河边浣衣女子的歌谣声,它们本质上都是安宁的一个微小分子。

隐隐地,从谁家的院子里传来了狗吠,汪汪两声,仿佛一个粗鲁的莽汉突然插进来一句话,让你感到意外和惊奇,但又能让你真切地感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声音存在。

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轻风像一壶老酒,把门前的几棵树灌得有点微醉,细小的枝叶摆来摆去,像迈着小醉步子走在回家的路上的旅人。父亲就是在这个时候才能显出他内心深处慈祥的一面,宽大巴掌在我的头上摸来摸去,给我讲着小故事。我听着听着,往往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而母亲,总是不时地从家中的洋芋窖里拿出一个大大的西瓜,切开,把最大最红的一片给我。之后,她就坐在黄昏时早就铺开在院子里的一块凉席上,借着月色,一针一线地纳着布鞋。偶尔她也会哼唱起儿歌。我从来不知道,母亲的声音竟然是如此美!多年之后,母亲唱起儿歌,仍在冥冥中感动着我,温暖着我,也让我在这样一个声音混杂的年代里,能够分辨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

长大一些,我就不是如此听话了。总是在暮色四合、月光如水的时候出门,因为有很多伙伴在外面等着我。我们一起跑到村边的柴垛前,玩起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游戏,比如跑电、斗鸡、捉迷藏……

再后来,我们对于夏夜的星空充满了无限的眷恋和敬畏。星空给我的,不只是辽阔、干净,更多的则是一种心灵的开阔。康德说: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最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我相信这句话,因为每当我一个人注视着星空的时候,我心中总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

世界是和平的,人间原本也是安静的,无数的夏夜就是和平安静的一部分。那辽阔天际上布满的星星,像神写下的文字,逼迫你用一生的长度去慢慢地阅读和体味。而我们人类来到这个世上,其实也只是沉默世界中极其微小的一分子,我们默默地来了,又默默地走了,悄无声息,像一个又一个夏夜,在无声无息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但当你在将来的某一天偶尔回头一望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无数的夏夜不正是你不经意时所亲历的一句句很美很纯的诗吗?

思考:

1. 简析第5段中“轻风像一壶老酒,把门前的几棵树灌得有点微醉,细小的枝叶……”

2. 文章结尾说:“无数的夏夜不正是你不经意时所亲历的一句句很美很纯的诗吗?”联系全文,说说“很美很纯的诗”表现在哪些方面?

秋 颂

罗 兰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www.xing528.com)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须参与,不必流连。

秋水和风一样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淡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它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淡淡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思考:

1.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秋景图,在这幅图中,出现了哪些风景

2. 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分别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征?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写作设计

学习目标

1.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

2.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新意。

写作设计及例文

徜徉在十一的秋光里,你遇见了哪些美好的景物?请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描绘你的所见所感,开掘出这个校园里潜藏的诗意吧!请结合本单元所学,以“秋光·十一”为主题,创作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请参照下面的写作评价量表,完成你的创作。(温馨提示,写完后朗读一遍自己的文章,再做调整,做到文从字顺)

评价量规

【例文】

秋光·十一

北京十一学校2018级 宋 凯

秋,像一个身着金色裙子的姑娘,慢慢走了过来,从夏的手中接过了画布,在墨绿画布上又添了鲜艳的颜色。我们的十一校园,仿佛是这幅画的浓缩版。

校园中,纵横交错的道路两旁矗立着一棵棵大树,远远看去,浓密的树冠仿佛形成了一片绿茵茵的海洋,映着红色的墙壁、碧蓝的天空,分外美丽。风在空中轻舞,微微波动着,波动着,一阵哗啦啦的声音响起,绿色水面泛起一层层波浪。走近一些,几棵挺拔的杨树跃入眼前。抬头一看,浓密的树冠沐浴着金色的阳光,原本已有些淡黄的树叶,被染成了金黄色,仿佛是树姑娘也穿上金黄连衣裙,伴随着风的节奏,为秋姑娘伴舞。轻轻摘下一片树叶,惊奇地发现树叶不再水润,从夏天的饱满变成了干爽,脉络清晰地呈现了出来,仿佛懵懂无知的小学生变成少年了,墨绿的T恤换成了金黄外套,步入了人生新的阶段。

图书馆外,初中楼旁,星罗棋布地点缀着一丛丛的小草。小草感到了秋姑娘的步伐,赶紧在碧绿的衬衫外,套上一件绣着金色花纹的大衣,开始筹备“秋之宴”。调皮的秋风不停地和树叶打着招呼,向大家通知宴会的消息。不断有树叶响应邀请,飘落下来,庆祝秋天的到达。在秋风的带领下,小草跳起欢快的舞蹈,兴奋起来了。很快,树叶、灌木也都像赶趟儿似的跳起舞来。宴会从晚上开到了凌晨。露珠娃娃也来参加了,在树叶上打几个滚,在小草背上蹦蹦跳跳,一片欢快的景象。

下午,夕阳照在操场上,给操场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外衣。同学们正做着运动,慢跑,跳绳,踢足球,打篮球。此时的阳光已经从夏天的热烈刺眼变为秋天的柔和舒适,就像秋姑娘明媚的眼神,正为大家加油鼓劲。奔跑在操场上,秋风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它没有春风的温暖,没有夏风的闷热,也没有冬风的凛冽。它是凉丝丝、轻悄悄的,拂过人们的脸,又时而用力猛扑过来,带着些泥土、灰尘、树叶和清香。大汗淋漓之后,躺在草地上休息,偶尔有小鸟飞过,划过天空,不由使人想起那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引发满腔豪情。

十一的秋光,五彩斑斓,书香满园;秋天的十一,充满活力,蓬勃向上。

点评:

小作者非常善于观察,能够细心地发现一天中不同时段校园的美好景物,并且充分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角度描写秋天的校园。作者笔下秋光中的十一校园绚烂多姿、如诗如画,让读者也难免心生艳羡之情。

秋光·十一

北京十一学校2018级 黄奕可

十一学校秋季的天是最蓝的,蓝得好似澄澈的海。如果天上有几朵白云,那白云便是海中的点点白帆。

沐浴在初秋的阳光里,习习的秋风,擦拭着湛蓝的天空,多了一份沁凉干爽。金色的阳光,迷醉了初秋的色彩,少了秋寒来临的伤感。秋日温柔的阳光,不像夏天那么火热,也不像冬天那样透着彻骨的寒,它是那么暖,暖得让人爱怜,暖得让人感到依恋,让人不忍走出那份无限的依恋、无限的期盼。

在十一,不仅有秋色秋韵,有诗情画意,更有生命律动的节奏,还有那浓郁得化不开的人文气息……

青春跃动,书声琅琅。学习疲惫之时,谈天说地之时,百忙焦急之时,闲暇无事之时,转过头去,望向窗外,恍然觉得金秋渐近。青枝黄叶,斑斑阳光,映在少年顾盼的眼瞳中。

红墙,蓝天和金黄色的银杏树交相辉映,面带笑容的十一学子穿行其间,一派迷人的景象。

十一如一炉火,均平锻炼文武合;

十一如一滴水,增长滋培灌溉遂。

秋韵如火,缤纷绚丽;秋韵如水,雅致恬静。如水少年怀赤子之心,鲲鹏之志铸家国大业。如水少年凭清亮之睐,怡悦之性写道义文章。

静谧的咖啡馆,打开秋日的小窗,煮沸秋日寂寥的心绪。放一株茶苗,听一盏清茶细声吟唱,翻开精装的《宋词》,追溯古人颂秋的足迹,留一缕墨香,写一篇绝好文章。

灵动的操场,踏遍青春的跑道,卸下学业厚重的武装,喊一声“加油”,赴一场“盛会”,余味悠长。

十一校园的秋天以她独有的美的自然环境、美的文化氛围、美的人生品味,让她的学子每天都受到默默的熏陶与浸染。

秋天的十一处处洋溢着金色的光芒,她寄托着我对美好学习生活的希冀,承载着我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一步步走向收获。

点评:

多方面地展现了十一的特点,多角度地书写了秋天的校园,用词丰富而形象,有文采。

秋光·十一

北京十一学校2018级 林嘉琳

炎热的夏日随着几场大雨的洗礼而消逝,秋天悄然而至。每个地方的秋都有自己的魅力,那我便来说说十一学校的秋光吧。

在十一的上方是一片蔚蓝的天空,像蓝宝石一般没有一丁点瑕疵,有的,只是偶尔一两片白云飘过。阳光直直地射下来,映在操场上,一切都显得明媚。

蔚蓝的天空下,便是校园里的植物了。说到树,这可是十一最不缺的景物,无论是操场边,还是建筑旁,或者小径里,处处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这时的树没有春的青翠、夏的茂盛,更没有冬的凄凉,它所展示的,是专属于秋的温柔。如果你坐在长椅上静静地看,便能察觉到树叶的落下。当树叶缓缓飘落时,空气被它打乱,飘飘悠悠的,“吱”,听见这样的一声,那便是树叶落到地上了。金黄的阳光照在金黄色的落叶上,映射出了淡雅的光晕,美不胜收。

树自然是美的,但说到校园里我最爱的一处光景,那一定是初中楼后的小廊。在初秋,叶子还没有那么耀眼,只是微微泛着黄,随风摇曳。在这条小径的深处,有一座凉亭,被树藤缠绕着,不遗余力地显出它古色的韵味。秋天,一切都是富有色彩的,这座凉亭自然也不例外。你坐在里面,享受着多彩的叶子所带来的梦幻,吮吸着专属于秋的凉爽空气。我喜欢放学后在这里看看书,或闭上眼睛,听听操场上同学们玩闹的声音。听,这一队似乎打篮球呢,运动着,呼吸着属于秋天的清新空气。我想,这便是陶醉在十一之秋中最美好的感觉了吧!

十一的秋,有着温柔的丰满与轻盈,有着梦幻的流畅和婉转。当你环绕校园,五彩的颜色宛如一张油画,缓缓地打开,映在你的面前。

又是一个多彩、清爽的秋日。不知不觉间,我走进了十一的大门,走进了操场,仰望着天空;不知不觉间,我穿过教学楼,坐在长椅上,呼吸着树木的清香;不知不觉间,我穿过了小径,绕过了树藤,坐在凉亭上,赞叹着秋光·十一!

点评:

全文语言自然流畅,过渡衔接洒脱自如。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使文章锦上添花。笔触间蕴藏着欢乐与静美。结尾更是颇有余味,仿佛在陪伴着读者正品味十一秋光里的温柔与明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