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亚洲车神曾凡仁的收藏珍品

亚洲车神曾凡仁的收藏珍品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凡仁被人称作亚洲车神, 是位著名的赛车手, 他收藏赛车和各种汽车与摩托车。曾凡仁当的是汽车兵,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 他到了青藏高原的一个兵站开车。曾凡仁变为亚洲车神的第一个机遇悄然来到。中央电视台在采访曾凡仁的专题片中, 也称曾凡仁为亚洲车神, 因此曾凡仁的这个“亚洲车神”的名头不是自封的, 也不是吹牛皮。这些赛车的中间, 甚至还摆着一辆我们国家最早生产的解放牌卡车。

亚洲车神曾凡仁的收藏珍品

曾凡仁被人称作亚洲车神, 是位著名的赛车手, 他收藏赛车和各种汽车摩托车。 他的这个亚洲车神是谁给封的呢? 我要写他的收藏品是汽车与摩托车, 但我首先必须要弄清楚他这个“亚洲车神”是怎么来的?

曾凡仁出生在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乡下, 我也出生在江夏区, 过去叫武昌县, 与他算是个小老乡了。 我与他交谈之后, 他现在喊我大哥了。 曾凡仁因母亲去世得早, 是哥哥姐姐把他带大的。 他15 岁就入伍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那是1977 年年底。

曾凡仁当的是汽车兵,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 他到了青藏高原的一个兵站开车。 高原运输兵天天开着满载着物资的卡车, 将供给送到每个哨所。 在中国海拔最高的那些国土上, 他的许多战友长眠在那儿, 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他的一个战友, 在一次执行任务途中, 汽车意外地坏在雪山下, 他是绝不能离开装满物资的汽车的, 只好拜托途经的考察队到附近兵站求援。 不料考察队误期, 那位战友就活活地被冻死在汽车里。 还有一位战友, 汽车开到一个叫五道梁的地方时, 头痛突然发作。 当地有俗话说: “五道梁得了病, 唐古拉要你的命。”那位战友不敢贸然开车过唐古拉, 暂且停在五道梁等待, 当晚却无声地死去, 一滴晶莹的眼泪凝固在眼角。 曾凡仁也遇到过多次险情死里逃生。 一次, 他拉着一车盐行走在冰路上, 由于车轮打滑,汽车栽进路边的沟槽里, 一车盐的重量压下来, 驾驶室压趴了, 他的胸部严重受伤, 幸亏被闻信赶来的战友救出了。 20 世纪70 年代他开着解放牌大卡车, 奔走在高原之上, 高原的寒冷和艰辛冶炼出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体魄。曾凡仁是在一个特殊环境里由一个小兵长成壮小伙子的。

曾凡仁变为亚洲车神的第一个机遇悄然来到。

1979 年中日建交, 1980 年国家体委向解放军部队要人, 送到日本学习赛车, 培养中国的赛车手。 18 岁的曾凡仁被挑选上了, 他在北京受过短暂的训练后, 便被送到日本学习赛车驾驶。

在日本学习了两年, 曾凡仁第一次系统地学习了赛车的理论、 性能甚至维修, 掌握了一套较为先进的赛车技术。 据说是因为赛车成本太高, 比如说一辆顶级的摩托越野赛车, 就价值几十万美元。 中国国家体委因经费原因,决定暂不建赛车队, 曾凡仁他们一行七人便结束学习回到国内。

曾凡仁回国后, 仍然回到青藏高原当他的汽车兵, 继续他的运输物资生涯。 偶尔, 他也为部队的战友们表演几手他的赛车技巧, 那些只有在电影里见到过的摩托车汽车飞越翻滚的技巧, 让战友们看得目瞪口呆。

1984 年, 曾凡仁在当了七年汽车兵后, 复员回到了家乡, 享受故土乡情的抚慰, 深恋亲人乡亲的亲情。 但是他开了七年的汽车, 他一会也离不开那些奔驰大地的轮子, 他为车而生, 为车而活, 他要为车与世界共存, 与时光共度, 他这辈子爱的就是一个字: 车。

曾凡仁在日本学习赛车手技术的时候, 因为他的技巧和刚毅勇敢, 一些电影电视制片商在画面中出现特技飞车镜头时, 曾请他去做过几次替身, 他从当替身中赚得了第一桶金。

他曾用这些积蓄, 只身一人, 骑着摩托车上路, 开始了横穿可可西里无人区。 他克服了海拔高、 气温低、 氧气稀薄的困难, 六天五夜后, 他终于到达出口, 创造了中国只身一人穿越可可西里的奇迹。

他爱车, 他在武汉开了一个摩托车的修理铺。 但国内只要有车赛, 国外有团队到国内来表演赛车, 他知道后,是一定要跑去看的。

美国好莱坞特技表演队到中国上海和武汉表演车技,像磁石一样吸住了曾凡仁, 他放下其他的事情, 先在武汉观看, 然后又跑到上海观看。

他近距离地观看了这支特技表演队在中国的几场表演后, 分析研究了他们的技巧, 估摸了他们的惊险与难度,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胜任。 好莱坞特技表演队表演的那些技巧, 没有他不会的, 他觉得自己应该去试试。 他很想参加这支国际表演团队, 参与其中, 就能展示出中国人的雄风与华彩。 他决定闯一闯, 摒弃那些中间环节, 单刀直入地找经纪人沟通。

好莱坞特技表演队的经纪人, 真有点被曾凡仁的突然主动所震撼, 看他满脸不容怀疑的自信, 就带着质疑让他表演几个飘移和一串特技动作, 最后让他表演了人车分离的顶尖飘移技术。

曾凡仁的表演, 让经纪人和围在一边看的队员感到惊诧, 大家为他的精湛表演拍手叫绝。 好莱坞特技表演队的队员们帮着曾凡仁向经纪人夸赞, 夸赞曾凡仁的技术一流。 2006 年, 曾凡仁正式与好莱坞特技表演队签约10年, 从此加入了这支能照亮世人眼球的国际特技表演队。

因为在这个国际特技表演队中, 曾凡仁表演的技术好, 水平高, 而且他又是唯一的一个亚洲人, 因此, 大家都称曾凡仁为亚洲车神。

中央电视台在采访曾凡仁的专题片中, 也称曾凡仁为亚洲车神, 因此曾凡仁的这个“亚洲车神”的名头不是自封的, 也不是吹牛皮。

我本是要写曾凡仁收藏汽车和摩托车的故事, 在弄清了他这个“亚洲车神”的来历后, 就开始来写他的收藏车故事了。

在江夏区政府所在地纸坊的火车站旁, 沿着一堆平房夹杂的并不平坦的道路开车进去, 就到了一个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大院子, 这里挂的牌子是“武汉曾凡仁赛车文化传播公司”。

这个院子是曾凡仁租的, 另外还有一个赛车场也是租的, 都是纸坊火车站的场地。 曾凡仁特意在这里租了个院子和赛车场, 他说他自小就生长在火车站旁, 喜欢听火车来往的哐哐声和汽笛的呜呜声, 这声音催促着他要不断地努力奋进。

千余平方米的院子, 有一溜的平房, 另有一溜二层楼房, 平房和二层楼房的底层, 摆的是曾凡仁收藏的各种赛车, 有汽车、 摩托车。 这些车有的还很新, 有的则很破烂陈旧。 这些赛车的中间, 甚至还摆着一辆我们国家最早生产的解放牌卡车。 二层楼房子的二楼, 则是摆着曾凡仁收藏的茶叶, 各种品牌的茶叶, 各地产的茶叶, 主要是黑茶普洱茶砖茶, 因为只有这几种茶可以长期存放。

在一张大茶案前, 曾凡仁严格地按照茶艺表演的程序给我们泡茶倒茶, 我们品着他冲泡的陈年普洱, 醇浓的汁液通过喉管入心入肺, 清香无比。 曾凡仁说他在日本学习赛车手时, 也学会了日本的茶艺。 他说他这辈子一是赛车, 二是茶叶, 这是他生命的两维。

我只写他收藏的车, 茶叶就不写了。

我问曾凡仁他一共收藏了多少辆车? 曾凡仁说他一共收藏了各种赛车汽车七十余辆, 摩托车却有几百辆。 这些车型号牌子有很多是重复的, 但不同牌号的汽车和摩托车一共有一百余辆。 他将建成一座汽车包含摩托车博物馆。

我问曾凡仁在收藏的这些车辆中, 最喜欢的是哪几辆车?

曾凡仁先说是他喜欢的有四辆车, 一辆是法拉利赛车, 一辆是宝马三系手动挡轿车, 一辆是铃木摩托车, 还有一辆是解放牌卡车。

曾凡仁在1989 年时, 被邀至香港参加拍电影, 与成龙成为搭档, 在《尖峰时刻3》中表演汽车斜侧飞驰, 人与地面呈现出45 度的镜头。 当时, 成龙坐在右侧着地、 左侧腾空的面包车中和对手对打互搏, 即由曾凡仁替身表演。 其实曾凡仁为香港诸多明星做过替身, 在多部电影中表演过高难度的特技飞车, 只是他不愿宣扬罢了。 对曾凡仁来说, 演就演了, 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尤其是替身演员, 不必借他人的名气来为自己装门面。 人生必须依靠自己, 踩着别人的肩膀上升, 基础永远都不牢靠。

成龙对曾凡仁十分欣赏, 高度评价他的车技, 就将自己曾经在电影中表演过的一辆价值两百多万的法拉利跑车, 送给了曾凡仁。 在当时的湖北境内, 这可能是第一辆。

这就是曾凡仁的汽车藏品中他最爱的一辆车。

当我看到这辆法拉利时, 车子早被曾凡仁改得面目全非了, 车身由红变黄, 而且车身上还加固了很多奇怪的铁杆子, 后面还挂着一辆微小的摩托车为装饰。 喷气管高高地悬在车顶上, 最终这辆车成了水陆两用车。

改装车辆, 一是因为赛车表演的需要, 二是他的爱好。 他将自己的一些构想融入车辆的改装中, 从不考虑法拉利在人们眼中的昂贵价值, 也不顾忌赠品的原装保存。

法拉利跑车

曾凡仁收藏的这辆法拉利车, 经过改装后, 再无漂亮可言, 甚至有些突兀丑陋。 可对曾凡仁来说, 改装后的法拉利, 无疑是他的得意之作。 他请你坐进这辆爱车, 你会发现其与常规车辆不同的构架, 车里焊满了碗口粗的铁杠子, 是为赛车满地打滚中不变形, 曾凡仁的赛车设计改造可谓别具匠心。 这辆车只有两扇门能打开, 另两扇门被锁死。

曾凡仁的法拉利现在看上去不好看, 但其是曾凡仁的爱车, 他用这辆车表演了多少复杂的车技? 可说是不计其数。 这辆车也给他带来车神的荣誉。

曾凡仁收藏的第二辆爱车, 是一辆宝马三系手动挡的。 那是他自荐好莱坞特技表演队, 与好莱坞特技表演队签约后, 好莱坞特技表演队送给他的表演车, 也是他的专用车。 曾凡仁用这辆车, 做过许多场的表演, 获得过巨大的成功, 惊呆了许多观众。

我没看过曾凡仁的车技表演, 希望他能把他的表演说得直观些。 曾凡仁说, 他驾着这辆宝马三系手动挡车, 飞越的宽度可达七十米, 就是说一条七十米宽的河沟, 他能驾车从河沟一边飞到另一边。 他驾着这辆宝马三系手动挡车, 飞高可越过三层楼的高度, 在越高时, 他同时还能驾车在空中旋转两转半到三转半。(www.xing528.com)

真是车神, 对于一般人, 驾车越过如此高度宽度, 想想都可怕, 但对曾凡仁来说, 这些表演是家常便饭。

曾凡仁与好莱坞特技表演队已签约十年了, 马上到期, 这辆宝马三系手动挡的车将永久存放在他的汽车摩托车博物馆里。

曾凡仁收藏的第三辆车是一辆摩托车, 这是一辆日本原产原装的铃木摩托车。 当我看到院子里存放的那些漂亮的豪华的各种牌号的摩托车后, 再看这辆陈旧脱漆甚至有点破烂的摩托车时, 就感到这里面肯定有故事。 那时我还看到一辆豪华漂亮的摩托车, 曾问过曾凡仁其价码, 曾凡仁告诉我那车值三十多万美元。 我的天哪, 摩托车的价码竟比一辆堪称豪车的奔驰还贵。

曾凡仁开始说他的这辆铃木摩托车。 那是1980 年,他从部队被国家体委挑选出来, 送到日本学习赛车技术。当时国家出钱, 给他买了这辆铃木摩托车, 作为他学习赛车技术所用。 他开了几年汽车, 养成了爱车的习惯, 车是他的爱人, 车是他的兄弟。 当他有了一辆崭新的铃木摩托车之后, 就像他娶了一个爱慕已久的恋人当妻子, 对她宠爱有加。

宝马三系手动挡

在日本的两年, 他与铃木摩托车相依为命, 铃木摩托车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曾凡仁用这辆摩托车, 学习了赛车手要掌握的各种技术, 能够表演的各种高难度动作与车技。 他总是不声不响, 非常用心地听教练讲解, 记下教练的各种表演动作, 然后自己细细揣摩, 反复练习。 他早上五点钟起床练, 晚上练到繁星满天, 开始和结束都见不到日头。 冬天练得冰冻三尺, 夏天练得毒日头高照。 曾凡仁生了冻疮, 曾凡仁身上晒脱了三层皮, 曾凡仁手脚胳膊大腿到处青一块紫一块, 练车伤得体无完肤, 他就是不打退堂鼓。

两年里, 他把日本教练的赛车技术和绝招都学到手了, 他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学员。 他还是默默不作声, 把全部心思用在学习技术上。 他后来参加好莱坞特技表演队表演的种种特技, 比如说他骑摩托车飞越八十米到一百米的堑壕, 都是在日本学到的。

而铃木摩托车, 是与他相伴相依的伙伴, 他所有的表演技巧, 都是从铃木摩托车开始的, 他的技艺练习与提高, 都是铃木摩托车陪着他完成, 帮助他获得的。 铃木摩托车是他形影不离的伙伴, 他对这位伙伴十分爱惜, 不练车时, 他就把铃木摩托车擦得光亮。 摩托车如果哪里受了伤, 那就像伤在他的身体上, 他要难过半天。

两年过去了, 别人的练习摩托车已被摔得破破烂烂,或者陈旧不堪, 而曾凡仁的铃木摩托车, 由于他保养维护得好, 还锃锃发亮, 像是新的一样。 日本教练很满意曾凡仁这个学生, 对他说, 一个爱惜武器的战士必定是个能战能胜的战士。 曾凡仁爱惜赛车, 就是爱惜武器, 他是一个好赛车手。 如孔子论语》中说,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两年后, 国家体委通知曾凡仁他们回国, 因为种种原因, 国家暂不能成立赛车队。 曾凡仁他们几个被挑选出来学习的学员, 都一一回到原单位。

学员们练习用的摩托车, 不必带回国, 因为已经破烂了, 就地当作废品处理。

曾凡仁的铃木摩托车保养得还很新, 当作废品处理,他哪里舍得。 这是他的兄弟、 爱人、 战友, 他一定要把它带回国内。 他打听过, 把这报废的摩托车运回国内, 也不算违纪, 但必须要算进口物资, 必须报关, 否则就是走私, 不仅摩托车要被没收, 还犯法。

曾凡仁不甘心让他心爱的铃木摩托车丢在日本成为废品, 他一定要把它带回国内。 有人告诉他, 按当时国家政策, 每个到日本出访的中国人, 可以带两个大件回家, 叫作指标。 你只要弄到一个指标, 你的铃木摩托车就可以合法地运回国内了。

曾凡仁在暗夜里一下子看到了亮光, 他找到救星了。原来曾凡仁到日本后, 有一次在码头上看到了一艘远洋货轮晴川号, 是湖北省外贸公司的船。 异乡遇到老乡, 他分外高兴, 就与轮船上的一位大副熟了。 曾凡仁很快找到这位姓王的大副, 说了自己要把心爱的摩托车运回国内, 请他帮忙。 大副很爽快地答应了, 大副自己少了一个进口大件电器的指标, 曾凡仁将自己积累的七百元人民币给了大副, 算是给他一点补偿。 你想想大副如果用这个指标带一台彩电冰箱或收录机回国, 根据日本与国内的差价, 他是可以赚一笔钱的。

曾凡仁的铃木摩托车就是这样漂洋过海运回国内的,从此这辆铃木摩托成了他的重要的收藏之一。

在曾凡仁收藏的众多汽车、 摩托车的博物馆中, 有一辆很破旧的解放牌卡车。 我们都记得, 雷锋有一张照片,是他在擦拭他的爱车, 那车头的标牌, 正是毛泽东手书的“解放”二字。

铃木摩托车

曾凡仁收藏的解放牌卡车, 与雷锋擦拭的卡车一样的模样。 1956 年7 月13 日, 解放牌卡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 此后三十年, 老型解放牌卡车奔驰在中国的大地上。 解放牌卡车结构坚固, 使用寿命长, 第一批下线的解放牌卡车, 参加了1956 年的国庆阅兵式, 还在天安门前展出。 1986 年9 月19 日, 最后一辆解放牌卡车下了总装线, 生产了三十二年的老解放牌卡车停产了。

曾凡仁在青藏高原当汽车兵的时候, 开的就是中国最早的老解放牌卡车。 他是爱车的兵, 他前后开了七年的老解放牌卡车, 随着“老解放牌”的停产, 新解放141 代替了老解放牌卡车。

曾凡仁复员回到家乡, 想再找一辆老解放牌的卡车,却是大海捞针。 在华夏大地上奔跑的各种各样的车辆中,再也见不到他钟情的老解放牌卡车了。

曾凡仁在武汉江夏筹建他的汽车摩托车博物馆, 是一个远大的计划, 他一点点做起, 他四处寻觅他想要收藏的旧汽车, 他特别想收藏一辆与他度过七年军旅生涯的老解放牌卡车。

也许是缘分, 也可能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大约是2012 年的一天, 曾凡仁在纸坊火车站边正在为他的赛车文化传播公司拓展院子时, 只听一声声的汽车喇叭声传来, 曾凡仁知道路上来了车, 连忙转身让到一边。

一辆载重平板拖车经过曾凡仁的身边, 隆隆地开过去了。 曾凡仁先没注意, 待那拖车开出百把米远时, 他的眼睛朝那拖车的平板车斗上一闪, 呀, 好熟悉的影子。 平板车斗上, 载着一辆草绿色的陈旧的老解放牌卡车。 曾凡仁先以为是看花了眼, 再次睁圆双眼仔细看, 对, 是“老解放”, 是他日夜思念的“老解放”, 不会错。

曾凡仁情不自禁地跑起来, 想去追那辆车, 但人还是跑不过四只轮子。 说时迟, 那时快, 曾凡仁冲进他的院子里, 在他众多的摩托车中发动一辆, 骑上就冲。 当然, 凭他的车技, 他很快追上了那辆平板拖车。

平板拖车停下来了, 他抱歉地上前给司机递烟, 询问平板车斗上的“老解放”往哪儿送, 是不是拖到废品公司去?

那司机见曾凡仁态度很好, 接了烟吸了一口, 说, 这“老解放”是要拖到河南去拍一部电影的, 不是卖废品。司机还说, 今天先将其运到纸坊城管大队的院子里放一夜, 明天就往河南运了。

曾凡仁问, 这“老解放”卖不卖?

司机说, 这可不知道。 你要买, 就问纸坊城管的艾队长, 这旧车是艾队长的亲戚的, 他已卖到了河南。

曾凡仁谢了司机, 连夜开始了他的运作。 “老解放”一定不能运出江夏。 “老解放”他一定要买下来, 不论费多少力气, 他也要买下来。

曾凡仁找到江夏区城管局的朋友, 通过朋友找到艾队长, 说明了自己想在江夏建一座汽车摩托车博物馆, 想收藏这辆“老解放”, 希望艾队长一定支持。

艾队长了解曾凡仁的心愿后, 表示支持。 艾队长给亲戚打了电话, 反复做工作, 最后对方答应把车卖给曾凡仁, 曾凡仁给对方一万五千块钱, 拖回了他日思夜想的“老解放”。

曾凡仁给我讲完了他四辆爱车的收藏故事后, 我们还欣赏了他的茶艺表演, 把那陈年的普洱喝出了浓浓的醇味。

曾凡仁说, 武汉市江夏区政府十分支持他创办汽车摩托车博物馆的计划, 在未来的规划中, 将给他拨出地块,而他自己负责筹资建设。 汽车摩托车博物馆建成后, 将免费向群众开放。 曾凡仁最后将把汽车摩托车博物馆交给政府, 作为他对故乡的一份厚礼。

曾凡仁, 一位车技高超的亚洲车神。曾凡仁, 一位武汉汽车文化的创建者与奉献者。

老牌解放卡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