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田石雕:国际博物馆收藏的珍品

青田石雕:国际博物馆收藏的珍品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故宫博物院见证了青田印石最早成为皇家贡品的辉煌历史。林福照作品-锦绣河山,青田石,现藏北京人民大会堂在青田石雕原产地,青田石雕博物馆是目前全国首个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青田石雕最大规模的主题博物馆。如今,中国文化以及青田石雕艺术,在瑞典高层人士心目中依然具有很高的地位。

青田石雕:国际博物馆收藏的珍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见证了青田印石最早成为皇家贡品的辉煌历史。经查明,在这个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里,保存大量的青田石藏品,其中明清历史雕作有5件,印钮607枚,此外还有一批尚未使用的青田石印。607枚印钮中有56枚为明朝作品,550枚为清朝作品,1枚为民国作品。如明朝的青田石“光风霁月”、清雍正期间的青田石双狮钮“胤祯之章”“同道堂御赏”玺,清乾隆期间的青田石“养心殿精鉴玺”以及“慈禧皇太后之宝”印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印章。

2016中国G20杭州峰会展品-徐伟军-天上宫阙,三彩石

西泠100年大庆作品-金石乐永无疆,青田石

品名·金石乐永无疆

石种·紫檀花冻

作者·西泠印社社员、青田石雕大师

一百年前,青田石托起了一个国际级最具权威的印学社团——西泠印社。100年后,2003年西泠印社百年华诞。值此之际,青田石雕大师周南康、刘银华、徐伟军三人联袂巨制一方高185 cm、宽95 cm、厚65 cm的特大青田石无形章。该作取材封门官洪底石,色分黄、白、黑,印章黑色,正面为“龙生九子”,背面黄色部分为“琴棋书画”。

天下第一名庆天下第一社。在西泠印社庆典之日,印社副社长刘江率先挥刀刻下“金石乐永无疆”,来自全国各地及港澳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近二百余名社员纷纷签名落款。贵如拱璧的青田石加上天下一流刻印高手的宝刀青睐,《金石乐永无疆》这件世纪巨制的意义已超过作品的本身,并永远镌刻在煌煌中国印章史册之中。

据清史料证明,“同道堂、御赏”玺,是晚清政治的见证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该玉玺共二方一组,装于一黑漆盒内,一方青田石制,光素,篆书,面2厘米见方,通高8厘米;“御赏”玺,另一方田黄石制,光素,篆书,面宽1厘米,长2厘米,通高5厘米。两玺原是咸丰帝所用的闲章。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病逝于热河避暑山庄,临终前遗诏立六岁的载淳为皇太子,任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辅佐嗣皇帝处理政务。由于载淳年幼,“同道堂”玺便被其生母慈禧太后控制,代子钤印,从而取得了干预朝政的权力。“同道堂”“御赏”二玺作为谕旨下发的凭证,其使用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始,约至同治十二年(1863年)同治帝亲政结束。(www.xing528.com)

杭州西子湖山佳胜处,青田印石与中国篆刻艺术相互交融,引人注目,堪称一绝,便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中国印学博物馆见证了青田石如何托起西泠印社的文化历程。这个国内唯一展示我国印学、篆刻艺术的专业博物馆,于1999年9月26日对外开放,馆设有玺印厅、流派印馆、书画厅、印学厅、印材厅、印泥制作中心、社史厅、吴昌硕纪念馆等九个展馆和篆刻艺术创作室 。博物馆收藏近千件实物,其中80%以上的石材为青田石,以完整的序列展示了我国印章和印学形成、发展的历史。在流派印章厅内,名家汇集,流派纷呈。有开一代印风的文彭、何震;有以丁敬为代表的“西泠八家”和以邓石如为代表的“皖派”;有“晚清六家”吴让之、吴昌硕、赵之谦、胡镢、徐三庚、黄牧甫等篆刻的青田石数百枚。他们不趋时尚,追慕秦汉,挥毫落笔,舒卷自如,开一代印坛新风,余脉延及现代印坛。

浙江博物馆收藏六朝时期的青田石“握猪”印证了青田石雕最早的工艺历史。两汉及六朝时流行用玉猪、石猪作墓葬品。该馆收藏青田石雕刻的“握猪”,为浙江新昌十九号南齐墓出土的永明元年(483年)文物,石料为青田所产的黄石,石质肌理有线纹,雕刻十分概括,仅寥寥数刀,用几条阴线表现了卧猪的结构及形态,为青田石利用和雕刻留下了可贵的史料。此外,还收藏了金精一、周芝山、张仕宽、林如奎等青田石雕老一代名艺人的代表作数十件。

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收藏的有青田石雕大师倪东方的《黄山松》、徐伟军的《龙腾盛世》等代表作;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收藏的有青田石雕大师林如奎的《五谷丰登》、林福照的《锦绣河山》;中国珍宝馆收藏的有青田石雕大师林如奎、倪东方、牛克思、林观博、周金甫、张爱光、林爱平等人的代表作;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和天津博物馆收藏的有青田石雕厂“文革”时期集体创作的《东方红组雕》部分作品;在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和广州博物馆等国家重要博物馆收藏的有自明代以来历代篆刻名家和流派以青田印石创作的篆刻作品等,从中都可一一寻找到青田石和青田石雕留下的岁月痕迹。

林福照作品-锦绣河山,青田石,现藏北京人民大会堂

在青田石雕原产地,青田石雕博物馆是目前全国首个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青田石雕最大规模的主题博物馆。该馆于2006年开馆,总建筑占地面积2 159平方米,建筑面积11 511.2平方米;馆藏总计1 600多件,展厅分原石厅、石雕厅、印石厅四个,共展出自菘泽文化时期的《石璜》至今的馆藏实物400件,极好地见证青田石雕5 000多年的传承、保护和创新的发展历史。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清代皇室收集的玉石宝章200多枚,近现篆刻名品600多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青田印石。如清代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翁同龢的“叔平两面印”,著名篆刻家方介堪为著名书画大师张大千创作的“张爰之印”等一批青田印石,方寸之间蕴含无限,雪泥鸿爪之上,印证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当我们把目光移到国外,在参观瑞典皇后岛的“中国宫”时,会意外地发现青田石雕在众多陈列品中地位突出,被奉为上品陈列,四件以人物、山水、花瓶动物为题材雕刻的雕件,材质细腻,精雕细刻,风格朴实,疑为清末作品。据瑞典历史记载,300年前,瑞典与中国开始贸易往来,大批中国瓷器漆器、雕品、丝绸、香料、茶叶运抵瑞典港口城市哥德堡。王室子弟把自己专门用来收藏中国工艺品的房间称为“圣地”,像青田石雕之类的中国艺术品被称为“圣品”。如今,中国文化以及青田石雕艺术,在瑞典高层人士心目中依然具有很高的地位。这些收藏品,是青田石和青田华侨形影不离地行走在“一带一路”上最好的历史见证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