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杜甫的诗作《望岳》:远望、近望、细望,开阔高远,气势雄伟

杜甫的诗作《望岳》:远望、近望、细望,开阔高远,气势雄伟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杜甫作者档案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人。安史乱起,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被任为左拾遗。后弃官举家移居成都,一度任剑南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艺术分析1.写景、抒情、哲理融为一体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从精到细,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俯视,意境开阔高远,气势雄伟浑朴。

杜甫的诗作《望岳》:远望、近望、细望,开阔高远,气势雄伟

杜 甫

作者档案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自幼好学,胸怀大志,青年时代曾漫游各地。安史之乱前,居长安近十年,未有所施展,生活贫困。安史乱起,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被任为左拾遗。后弃官举家移居成都,一度任剑南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这首诗是诗人在开元二十四年(诗人洛阳应考落第而归的第二年)漫游途中所作,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勃勃向上的朝气。

主旨讲解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艺术分析

1.写景、抒情、哲理融为一体(www.xing528.com)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从精到细,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俯视,意境开阔高远,气势雄伟浑朴。作品不仅表现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也告诉我们,只有不畏艰难去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

2.语言凝练,虚实结合

“造化钟神秀”中的一个“钟”(汇聚、聚集)字,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阴阳割昏晓”中的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雄伟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极言泰山之高大巍峨。此外,“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上句写泰山的秀美,是虚写;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虚实结合,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而“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一联则写的是实景,用细节描写,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文言知识归纳

通假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