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学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结构

化学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结构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人们更习惯将综合教学方法称为教学模式。(一)化学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结构刘知新先生认为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教学理论指导下,所构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教学结构、教学活动顺序和教学功能的一种教学范型。教学评价——教学活动效果的测量,评价标准应对照目标、过程、方法、教师素质和教学效果,既要评教又要评学,还要评价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和使用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教研工作的一个切入口。

化学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结构

为了寻找和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世界各国的教育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西方教学研究成果的大量出现和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理论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和被认可,用综合视角研究教学方法成为主流。在我国,人们更习惯将综合教学方法称为教学模式。在研究综合教学方法时通常要分析它所基于的教学理论和反映的教学思想,研究它所能实现的教学目标和实施的程序,其研究成果常被称为教学模式。

黄甫全在《现代教学论学程》中指出:“模式不是方法,它与授课、谈话等教学方法不属于同一层次;模式不是计划,计划是它的外在表现,仅此不足以揭示其内在的教学思想或意向;模式也不是理论,至少不仅仅是理论,它还内含着程序、结构、方法、策略等远比纯理论丰富得多的内容。”

(一)化学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结构

刘知新先生认为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教学理论指导下,所构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教学结构、教学活动顺序和教学功能的一种教学范型。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通常包含五个基本要素:

(1)教学理论——决定了教学实践的形式,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了其他四个要素的选择。

(2)教学目标——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结果,是教学者对某项教学活动在学习者身上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所做出的预先估计。

(3)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的顺序结构。

(4)教学策略——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模式服务并体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5)教学评价——教学活动效果的测量,评价标准应对照目标、过程、方法、教师素质和教学效果,既要评教又要评学,还要评价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

1.结构的完整性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指导思想、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组成的,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组成和结构。教学的各要素组成一个系统,使教学模式的结构具有完整性的特点。

2.鲜明的个性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明确的主题、一定的目标、有序的进程和适用的范围,个性强烈,特点鲜明。

3.体系的简明性

教学模式的结构和操作体系多以精练的语言、简洁的图表、明确的符号概括和表达教学过程。这样既有利于使零乱纷繁的实际经验理论化,又能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更具体、简明的框架。(www.xing528.com)

4.程序的可操作性

一方面,教学模式总是从某种特定的角度、立场和侧面揭示教学的规律,比较接近教学实际而易被人们理解和操作;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的产生不是为了抽象的思辨,而是为了让人们把握和运用。因此,它有一套操作的系统和程序。

教学模式的以上特点说明,教学模式能联系教学理论与实践,既能促进理论的提高,又能促进实践的发展。研究和使用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教研工作的一个切入口。它为我们展示了以往在教学构思中常感到模糊、未知的领域,使教师能站在更高的理论层次,研究教学基本要素以及这些要素间的规律联系。运用多种优化模式教学,可使教师教学风格更加丰富。各种形式的学习环境有益于学生身心和学业发展,也更能体现教育生命价值。当教师进入成熟阶段后,他们会对课堂教学模式驾驭自如,或使模式变形,或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或进入高于一般教学模式的“无模式”境界。

(二)若干常用的化学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提出后,广大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比较典型又基本不相互交叉的有以下几种。

1.自学——指导模式

(1)理论依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学生心理发展观;“学会学习”的学习观。

(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强烈的自学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独立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培养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并掌握一定的自学能力,包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科学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基本程序。该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提出要求—学生自学—讨论、启发—练习运用—评价、小结,教师的指导贯穿每一个环节。

在该模式中,教师的职责由系统讲授变为定向指导、启发等,其主导作用并未削弱,相反要求更高了。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这一点,自学就会导致自流,就难以体现这种模式的优越性。这一模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知识基础,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能自学,积极指导学生自学;要设计出要求明确的自学提纲,提供必要的自学材料、参考书、学习辅助工具,要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并有一套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编写学案等。

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1)理论依据。这种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杜威的“五步教学法”、皮亚杰的“自我发现法”和“活动法教学”、布鲁纳的“发现法”等教学法原理。他们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参与生活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现有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因此,教学不只是教师讲和学生听,学生必须通过亲身活动去感受和发现。

(2)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手脑并用,通过积极思考获得亲身实证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获得探究的技巧。

(3)基本程序。该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拟定计划—验证假设—形成结论—总结提高。

在这一模式中,教师是“引导者”和“顾问”。一方面,教师必须精通整个“问题”体系和熟悉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则等思维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不是过早判断学生的行为,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盐类水解化学平衡等教学可用此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