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湾黄禾广告公司总经理何清辉创作的家庭计划生育广告

台湾黄禾广告公司总经理何清辉创作的家庭计划生育广告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台湾黄禾广告公司总经理何清辉,为台北市家庭计划中心创作的“家庭计划生育”报纸广告,于1993年同时获得法国坎城国际广告奖和美国纽约CLIO金像奖。华人首次获此殊荣,引起了海峡两岸广告人关注。尽管表现方式含蓄,仍被指责为“有教唆性交”的倾向。这则广告不仅在本国受到批评,更在别国被拒绝刊发。坎城广告奖的评审趋势,则是有力的印证。

台湾黄禾广告公司总经理何清辉创作的家庭计划生育广告

台湾黄禾广告公司总经理何清辉,为台北市家庭计划中心创作的“家庭计划生育”报纸广告,于1993年同时获得法国坎城国际广告奖和美国纽约CLIO金像奖。华人首次获此殊荣,引起了海峡两岸广告人关注。

何先生的作品,画面由似同而不同的避孕套头与婴儿奶嘴构成。涉及避孕套的广告,向来难做。多少广告人挖空心思,使出各种招数,仍然吃力不讨好。回顾几则此类广告的旧事,将有助于在比较中认识何先生的匠心

一则广告让字母“I”不肯套避孕套,字母“A”就不许它进入。尽管表现方式含蓄,仍被指责为“有教唆性交”的倾向。另一则广告说:“你又不是一天24小时都作爱,何必要24小时都避孕呢?”弦外之音是用避孕套比服避孕药好。它也免不了被责为“粗俗”,遭媒体拒绝登载的厄运。

含蓄的不行,干脆就来直截了当的。瑞典的一则广告让一位姑娘拿出避孕套对正在脱裤的男子说:“你要是不用避孕套,就别想办事!”这则广告不仅在本国受到批评,更在别国被拒绝刊发。

“吉吧”公司做的广告,运气好点。它的广告语是:“真男子在吉吧中。”

运气更好的是日本广告主OKAMOTO的杂志广告。广告画面的上半为一青年女子正面半身照,背景是单线勾勒的避孕套,胸前是广告语:“我觉得带着它比较帅气”;画面下半部在女子身下画了个状如避孕套的男子全身漫画像,其余为大片空白。这则广告获得日本“杂志广告赏”彩色类广告“金赏”,据说它“以女性观点配合感性诉求,手法健康、自然,颇能引起年轻一代的认同。”笔者以为,有“吉吧”广告在前,OKAMOTO的广告恐怕算不得有多少“原创力”(Oringinality)。如果以责难前几则广告的观点来吹毛求疵,在女子身下有一状如避孕套的小男子,恐怕同样难脱字母“I、A”“教唆性交”之嫌。

上述广告无论得失如何,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很花哨,很机巧,传达的概念复杂。看来,花哨难以讨好。何清辉先生的作品,反其道而行之,以简洁、清新、质朴、真淳的风格,开创了此类广告的新境界。

何先生的作品,画面上方是一个避孕套头和一个婴儿奶嘴,两者相似而实不同。套头和奶嘴下,是似同而不同的文案“多一分小心,少一分担心”。广告主的落款和服务时间等等,只在画面下方占了小小的位置。此外,画面大片空白,疏朗、明快,有“秋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www.xing528.com)

浅易中见精深,平淡中见崎岖,是中国文化中备受推崇的美学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首推陶渊明诗歌元好问称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种境界,现代称为“无技巧”。大作家老舍赵树理小说刘白羽散文齐白石国画张艺谋电影《秋菊打官司》,称得上这种“无技巧”的上品。而“多一分小心,少一分担心”,则堪称广告中的“无技巧”上品。

“无技巧”,并不是真的没有技巧,而是让人看不出作者使用了什么技巧,即所谓浑然天成,无斧凿之痕,让人看后都觉得是自己心中所有,而一旦动手又成笔下所无。这委实是一种最高明的技巧。何清辉先生接受台北市家庭计划中心的委托后,在广告要“怎么说”(广告表现)的问题上,颇费周折。起先,他试着从婴儿身上去联想纸尿裤、婴儿食品、玩具、摇床、生病、打针、哭闹等等事物和情节。但是,这些玩艺儿终究是“炒冷饭”,跳不出以往的巢穴。后来,翻阅国外参考书籍,突然发现一张避孕套的广告,把套子拉上来形成气球的头状,觉很像婴儿奶嘴。于是买来避孕套和奶嘴,用“傻瓜机”拍成照片,二者果然相似。随后,又在文案处理上费时甚多,绕了一个大圈,最后捕捉到“多一分小心,少一分担心”这一最简单、最原始而最明了、最有力的文案。画面与文案、都似同而不同,二者相映成趣,韵味无穷,真是“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其画面与文案简练到像一首唐人绝句,多一字则累赘,少一字则害意;其劝说技巧,无轻佻做作之态,有温柔敦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这样深具中国文化背景的作品,能获得欧、美广告人的认同、赞赏,又一次应了鲁迅的论断: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古人论诗,有“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往纵横,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的句子,这恐怕可以看成古今中外创作的通则,广告创作也概莫能外。坎城广告奖的评审趋势,则是有力的印证。参加了1993年城广告奖评审的台湾博阳广告公司总经理吴世廷说:“坎城广告奖的宗旨就是鼓励创意,好的idea当然要好的执行,但纯属制作技巧之作亦难得大奖。一些欧洲名牌服饰的广告即是一例。”而评审团主席AllenThomas则说得更彻底:“好的idea放之四海而皆准。无关乎是何种语言。”

活学活用:

汉字在广告表现中的魅力是勿庸置疑的,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创意,当文字受到控制时,创意就更变得具有活力,所以,广告要能够巧妙利用汉字创意,一定是一支动人心魄的歌,那“拆字”广告本身不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吗?广告的金点子,从字中来。

急于走向世界的中国广告界,从中应能悟出点道理来,广告本身不仅是一种艺术,还是一种智慧。诚然,广告创造了一个商品世界的神话,在这个神话中,中国的广告人能扮演好商品世界的“牧师”角色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