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化云校园:研究目的与意义

数字化云校园:研究目的与意义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化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实现校园的实践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拓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成为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数字化云校园:研究目的与意义

1.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目前,对数字化校园的理解还没有统一的看法,比较流行的有下列几种:

(1)“数字化校园”从广义上讲就是指学校的信息化。数字校园工程将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学校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校务、电子教育、远程教育保障等信息系统及信息化班级,最终形成一个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组织有序的数字信息体系,从而逐步实现校内育人环境和部分社区教育环境的信息化。

(2)“数字化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实现校园的实践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拓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3)“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等,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4)“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

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一个为全校提供服务的数据中心,包括主机托管、虚拟主机、应用服务、数据存储服务、数据备份服务、数据安全服务等。

(2)提供网络基础服务。网络基础服务是数字化信息流动的基础,包括Web服务、电子邮件传输、文件传输、域名服务、身份认证以及目录服务等。网络基础服务还包括应用支撑系统,即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学工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网络教学系统和数字化图书馆系统等,信息服务系统是校内用户的主要应用界面,为师生提供各种服务,如信息交流、信息查询等。(www.xing528.com)

(3)建立全校统一的电子身份认证体系,并使用统一的电子身份体系为各种网络应用系统服务,使全校用户在所有的网络应用系统中都使用唯一的电子身份。

(4)建立严密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5)建设面向校内外的信息门户网站,及时发布学校各类信息,针对社会公众和校内师生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和进入相应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入口。

(6)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管理规范、实施规范、维护规范等,这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

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对学校的发展尤为重要,然而绝非一日一事之功,需要在有力措施的保证下,高瞻远瞩、理清思路、统筹规划、逐步实施,如此数字化校园建设才能日臻完善。

2.选题意义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数字时代的到来,不仅仅给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力,也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动力。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成为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连云港市大庆路小学,作为一所省级实验小学,在连云港市的校园信息化及网络管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大庆路小学所在的新浦区顺利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验收,有了一定的基础。目前,大庆路小学在校园网建设已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正以校园信息化促进校园数字化,并已基本具备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探索教与学的方法与模式,培养创新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和条件。

3.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首先是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提供现代化模式和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文化氛围、一个较完善的教育环境,使教师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学的最优化、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以及终生求知的能力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自身素质。其次是通过互联网与外部世界以及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建立十分广泛且深刻的联系,让学生生活在一种准社会的实践环境之中,互相接触、互相交往、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思想的火花不断迸发,不断碰撞,不断整合,开发人的潜能,为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提供更好的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