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董沛:浙东学术文化名人的璀璨成就

董沛:浙东学术文化名人的璀璨成就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善读书,遍读家藏书籍,尚感不足,复求之同里藏书家,再至杭州借文澜阁书读之,遂“学极淹贯”。他以整修学校、留心文献、表彰前哲为己任,获“勤敏精能,尽心民事”的评价。董沛不辜厚望,书出,“咸称殚治”,成为鄞县志书中资料较为详尽、考证较为严谨的一部。董沛博览群书,为其学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藏书印有“六一山房藏书”、“鄞六一山房董氏藏书”等。

董沛:浙东学术文化名人的璀璨成就

董沛(1828-1895),字孟如,号觉轩。学者称觉轩先生。鄞县人。出身儒学世家,4岁入塾能应对,7岁能诗,11岁学古文;19岁补博士弟子,逾年补增生。善读书,遍读家藏书籍,尚感不足,复求之同里藏书家,再至杭州借文澜阁书读之,遂“学极淹贯”。同治六年(1867)举乡试,光绪三年(1877)成进士。历任《江西通志》协辑,及清江、东乡、建昌上饶等县知县。其居官以四语自守:“御下贵严,治狱贵审,催科不求胜于前人,人事不苟同于流俗。”他以整修学校留心文献、表彰前哲为己任,获“勤敏精能,尽心民事”的评价。

董沛是浙东地区乾嘉以后熟悉史学、谙于地方掌故、精于考订的学者。他首先是一位方志学者。其时徐时栋以文章鸣东南,为地方鸿儒大师,主一时文柄,名士率著籍门下;独与董沛为忘年交,不敢以师道临之,深相推重。徐时栋主集《鄞县志》,未竟而卒,临殁嘱董沛“终其事”。董沛不辜厚望,书出(即光绪《鄞县志》),“咸称殚治”,成为鄞县志书中资料较为详尽、考证较为严谨的一部。他又修有《慈溪县志》36卷,协修《江西通志》185卷。

董沛一生著述丰富,考订方面著作主要有《明州系年录》7卷、《两浙令长考》3卷、《唐书方式镇表考试》20卷、《周官职方解》12卷等,尤其是《明州系年录》对研究宁波历史有重要价值。《明州系年录》成书于同治五年(1866),光绪四年(1878)刻本,共7卷。此书为编年体,起于周元王三年(前473),讫于清同治二年(1863),纵跨2336年。此书记载明州(宁波)历史上建置、兴作、兵戎、赈恤、祥异、贡市等史实,注所征引,排比成文,考订异同并加按语,被认为“实自来地志所未有”。

董沛丰硕的学术成果得益于他的勤学苦读,得益于宁波地方丰富的藏书,其中包括世人一向目为“保守”的天一阁藏书。其《正谊堂文集》卷二十四所附《知州衔封朝议大夫江西建昌知县董府君行状》谓其弱冠之年“遍读家藏书,复求之同县烟屿楼徐氏、抱经楼卢氏、天一阁范氏,继之杭州借文澜阁书阅之”。董沛博览群书,为其学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两浙令长考序》记述:董沛为编此书,以补志书记载之缺,于“道光丁未登范氏天一阁,翻阅元明浙志四十余家,其后登卢氏抱经楼续阅”。道光丁未,即道光ニ十七年(1847),董沛才19岁,他以自己的才情叩开了天ー阁的大门。(www.xing528.com)

从年轻时代起就遍登藏书楼,从书楼中获益匪浅的董沛于光绪十年(1885)以疾辞官归里,将回家,“令家人辟园地,筑屋三楹,颜日六一山房。既至,聚书五万卷,坐卧其中”。自此日日与书为伴。其藏书处除六一山房外,尚有正谊堂、晦暗斋等名称。其藏书印有“六一山房藏书”、“鄞六一山房董氏藏书”等。

(虞浩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