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师陈汉章:璀璨浙东学术文化之星

名师陈汉章:璀璨浙东学术文化之星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年后,这位教坛名师、文坛硕儒因病逝世。其做法虽“怪”,亦诚然一片爱国之心。在北大他已是名教授,声望很高,当时驻京的诸国使馆以高薪聘请他为外国人讲学,他却婉言拒绝。陈汉章的爱国热忧还表现于对家乡文化教育事业的热切关注上。

名师陈汉章:璀璨浙东学术文化之星

——著名经史学家陈汉章

陈汉章(1864-1938),象山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声望卓著的大学者。其一生以研究经、史著称,并将毕生精力投入于教育事业,在中国文化史与学术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在他的门下不乏文、史、哲及其他方面的名人。如有著名的文学家茅盾、史学家范文澜哲学冯友兰社会活动家许德珩等;与其交游甚密的有章太炎、黄侃、汪旭初等,都是当时的社会学术名流

陈汉章出生于象山东陈村的书香之家,自幼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年时的陈汉章就“喜读书,异于常儿”,在县学就读时就被誉为“童生陈汉章宜为第一”。他20岁中了秀才,不久就与章太炎等为同学,先后师从当时主持杭州“诂经精舍”的大学者俞樾,及江南名士、定海的黄以周先生。他在25岁时乡试中榜,成了举人。年轻时的陈汉章就清醒地意识到“空疏之人不足为国家用”,于是狠下决心,发愤学习。他“鸡鸣而作,人空而休”,尽取汉唐以来文坛先贤的经典著述刻苦研读,给自己规定“每日功课宜尽十卷”,并“立志四部书,循通弗辍”。自此,为其深厚的国学功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13年毕业于由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的陈汉章被留校任教,当了北大国文、哲学、史学等学科的教授。以后,他又曾应聘于南京的中央大学,主讲史学。由于陈汉章学术造诣高深,学问非常渊博,一时海内外学者求教者甚众,成了众所公认的大名鼎鼎的学问家。1931年,陈汉章辞职返籍,闭门著书,以完成生平的学术夙愿。回归故里不久,正值其七十大寿。在生日庆典时,他受到海内外学者、社会贤达的高度赞颂,贺辞颂联纷至沓来。五年后,这位教坛名师、文坛硕儒因病逝世。其葬礼之日,送丧者排成的队伍有数里之长,人们为学界失去这么一位大学问家而由衷哀悼。

陈汉章的学术成就以经、史为主,兼涉其他。对待学术研究,他一向持严谨的态度,不仅勤于考索,而且精于探微。他撰写的《诗学发微》,针对《毛诗正义》,可谓旁征博引,出言有典,如对《困学纪闻》、《文选注》、《太平御览》皆有所考订,还大量旁引《汉书》、《后汉书》一类典籍。不少名家赞其“粹于易学”,对经、史之学“不厌精详,信而有证”,“皆依据经史遗文,沟通两汉大师之说”,故而其学问“精诣过人”。他在北大执教时撰写的单篇学术论文曾被当时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如《中国学报》、《国权报》、《横行日报》等竞相刊发。在他30岁时,他曾出版内有百余篇文章的《辍学堂初稿》二册;在他72岁时,他又分经、史、子、集四类计百种,以《辍学堂丛稿目录》示世,其中《论语征知录》、《辽史索隐》、《南田志略》等十种刻印出版。其晚年的学术力作(《十三经疏中疏》更是部经史汇通之作,为学界所追捧。除经、史之学外,陈汉章还精通天文、地舆、历法、金石、训诂及音韵之学,可谓为学博洽。有学者评其在经史之外的各类学问,也是“各有专篇,专核精深”,且能“订正旧闻,俱见高识”,在闻发观点上“皆义据确固,言之成理”,“功力甚深”。大学者《中国文化史》作者柳诒徴,学问家黄侃在陈汉章《史通补释·序》中,分别说到其治学长于“钩稽事实,疏通明正”,以致“文外微旨昭然若揭”,并以为“先生之学,深于礼与史,为当今之魁儒”,给予了极高的评价。(www.xing528.com)

陈汉章是位十分爱国的学者。他常以自己独特的学术形式以明示自己的爱国之心。在北大当教授时,正处西学东渐,一股媚外崇洋的学风悄然兴起,对此,陈汉章别出心裁,他在编写《中国通史讲义》时,特意把外国的些科学知识,如光电、化学一类学问,皆将之考证为中国先秦诸子学说中早已存在的事实。缘何如此?陈汉章曾对其学生茅盾坦陈:将国外的科技考证为两千年前的中国就已出现,确是一种牵强附会,主要是看到中国在经历了屈辱的鸦片战争之后,朝廷的达官贵人皆视洋人如猛虎,不敢有丝毫的反抗,社会上发生的对洋人卑躬屈膝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面临如此崇洋媚外风气自己十分不满,尤其是学界中亦存严重的扬洋抑中的思想倾向,他更感不安;于是才出此策,无奈编了段如此讲义,以振学士之心,旨在针砭时弊。其做法虽“怪”,亦诚然一片爱国之心。在北大他已是名教授,声望很高,当时驻京的诸国使馆以高薪聘请他为外国人讲学,他却婉言拒绝。其子不解,问他为什么放弃如此优厚的讲学机会,陈汉章说:“你们只知道酬金多,条件好,你们可知道,中国历史岂能被外国所洞悉?”其说法虽也“怪”,然亦是其爱国之心所致。他同情革命党人,当闻讯徐锡麟、秋瑾遇害,深表悲愤;当孙中山先生逝世时,他也积极参加葬礼。而军阀孙传芳吴佩孚邀他出山做官时,就一概谢绝。他曾得过的“直隶州州同”的官位,也是个虚衔,没有赴任。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他呕心沥血,刻苦研究,目的是“为国家用”,故不愿混迹于黑暗的官场,更不想与之同流合污。

陈汉章的爱国热忧还表现于对家乡文化教育事业的热切关注上。他曾应聘担任象山县劝学所总董。其间陈汉章尽自己所能,还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办学,为县内穷困缺教的地方分别兴建小学达三十余个;又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聘请本县籍的师范毕业生来象山任教;创办过“师范讲习所”,为县里的私塾先生们传授新时代的知识与学问。象山原本落后的教育事业,大为改观。陈汉章还受聘为象山县志局的总纂,为象山的方志事业作过贡献。在任职方志总纂时,他精心草拟象山县志的《纲目说明书》,又亲订凡例、表、传及各类考索之规定,在纂写体例上尽量仿效先贤之作。经过四年的艰辛努力,终成32卷的《象山县志》。有位名家称是志“更定篇章,网罗散佚,若网在纲,有条不素”,评价极高。另外,陈汉章还撰写过《南田山图说》《张(苍水)忠烈公年谱》、《象山港源流考》等,至今仍是有价值的乡邦文献资料。为纪念这位爱国爱乡的经史学家,象山县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初重修陈汉章先生的陵墓,许多社会名流为之题诗词、作联语,以志永久怀念先生的不朽业绩。

(徐定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