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转变:课堂教学理念的理论与实践

三转变:课堂教学理念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实际上,课堂教学是广义教学的一部分,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理念在内容上基本一致,所以,以下论述将二者统称为教学理念。不管是从哪个层面看,教学理念都是教学实践工作的指导思想,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转变:课堂教学理念的理论与实践

(一)关于理念

“理念”是大家熟悉的一个词,如平日所说的哲学理念、人生理念、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学习理念、投资理念、经营理念等,总之每一个实践领域都有指导其实践的理念。

一般来说,理念就是理性的观点或观念,就是人们认识特定事物时,所归纳总结的思想、观念、概念与法则。《辞海》[1]中对理念进行了解释:一是理念即看法、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二是理论,即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观念其实是一个哲学名词,在翻译古希腊哲学时,柏拉图哲学中的“观念”通常被译为理念,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中的观念是指理性领域内的概念,有时也译作“理念”。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认为,概念是从知性产生且超越经验可能性的,也就是说,理念具有超越实践的特性。

理念的特性:

1.主观性

理念是人们对客观现象的本质或特征有整体性的诠释,不能脱离客观事物,但是其存在形式是主观的;其内容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可能具有不同的理念,这些不同的理念都可能指导个体走向成功。

2.时空限制性

理念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一种看法或观点,理念的来源、正确性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都受到时空限制,不存在脱离时空条件而产生的虚幻理念。哲学理念好似不受时空的制约,但是提出哲学理念的每一位哲学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他所生活的时间和空间条件的影响。(www.xing528.com)

3.概括性

理念的形成,是我们对现象的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有的理念来自对事物的归纳概括,有的理念来自哲学的思辨与推理,但不管是哪种来源与形成形式,都是人类对事物的概括性反映,而且概括性越高,认知的信息内容就彰显越丰富,其对实践的指导就更具有普遍意义。

(二)课堂教学理念

教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狭义的教学专指课堂教学,即学校课堂内进行的教学活动。这里我们取狭义的教学对其进行研究。实际上,课堂教学是广义教学的一部分,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理念在内容上基本一致,所以,以下论述将二者统称为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一部分。顾明远认为,教育理念可分为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教与学的理念三个层次。终身教育理念、学习化社会理念等属于宏观教育理念,是一般教育理念和教与学的理念的基础;环境教育、生态教育、合作教育、建构主义教育等教育理念属于一般教育理念,处于宏观教育理念、教与学的理念之间,在宏观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发展并丰富起来,往往是针对教育某一领域的观念,指导教学理念的建立;教与学的理念也就是教学理念,它是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

教学理念本身可分为三个层次,包括“教学理念的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教学层面”。[2]从理论层面看,教学理念是一些有关教学的理论,包括教学内容的理论、教学方法理论、学生及学生学习等理论。从操作层面看,教学理念是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原则。从学科教学层面看,教学理念是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的认识以及对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等的认识。不管是从哪个层面看,教学理念都是教学实践工作的指导思想,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