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管新政时代:重塑生态体系,规范创新

资管新政时代:重塑生态体系,规范创新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源起,不同于国外资本市场已经成熟的国家,中国的资产管理的发展是早于财富管理的发展的。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的财富管理行业起步晚,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自2018年4月资管新规落地后,相关系列监管文件也逐步出台,针对整个资管行业的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后半段,财富管理行业中的多元化服务,更能够适应行业监管的变化,在整个理财行业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资管新政时代:重塑生态体系,规范创新

中国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源起,不同于国外资本市场已经成熟的国家,中国的资产管理的发展是早于财富管理的发展的。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起步晚,而改革开放的发展红利带来财富积累的速度加快,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国情,使得有财富管理需求的客户都在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由于相关机构的发展、人员的专业度培养还无法满足高净值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所以随着市场需求的出现,各大金融机构推出的第一个理财服务都是属于资管产品的范畴,因为这样的产品不需要花费过多的人才,买卖的过程也比较简单、统一。

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的财富管理行业起步晚,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许多欧美的财富管理机构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比如说英国的家族理财室 Grosvenor Estate,其提供的家族理财服务已超过300年。中国的财富管理有萌芽的迹象是在2002年招商银行对金融资产50万元以上的客户进行了分层,但此时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差异化服务,例如:客户经理帮助存取款、填单、转账之类的,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管理。此时存在的理财服务主要还是资管类的理财,是统一的、标准化的理财服务。而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产品的不同正是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尤其是高净值的财富人群,所谓的“千人千面”。

从此后开始,渐渐地有了别的商业银行对客户进行分层。财富管理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不同的资产配置,更强调的是跨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例如,有的客户寻求财富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对抗资产贬值的风险,希望将财富延续给下一代,这时候在选择资产配置的时候,就需要综合考量风险收益,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相较于资产管理产品,财富管理对于受托人的专业知识要求更加严格,同时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客户交流,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

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提升的同时,金融市场的多样性也极大提升,基金产品、私募产品、外币理财产品等类型的产品都相继在金融市场上开始发展。2003年成立了银监会与此前分别在1992年和1998年成立的证监会和保监会形成了“一行三会”的监管格局。我国的财富管理市场起步较晚,相较于欧美市场发展了几百年的成熟市场,我国的财富管理市场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2-2006年的孕育期、2007-2013年的起步发展期、2014-2017年蓬勃发展时期以及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的在监管中成长的时期。

在2002-2006年间,财富管理还处在孕育期,首先是高净值人群的规模还不是很大,根据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团队联手贝恩公司的数据,2006年的高净值人群仅18万,而当年的人口为13.14亿,占比仅为0.014%,其次,各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服务才刚起步,相关的人才配备还不到位,能提供的服务十分有限。这段时间里商业银行所提供的财富管理内容多是同业存款以及债券,产品的流动性较差,以持有到期类的产品为主,以及少部分的保险类产品。即使在这段时间里,财富管理行业已经开始了发展,且各大商业银行也已经意识到了财富管理市场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财富管理行业还未能发展壮大。(www.xing528.com)

在2007-2013年间,财富理财市场开始起步发展起来,经过5年左右的孕育,各种理财专业人员的培训也已经就位,加上期间理财的各类细分领域——保险、基金、私募等也开始进入到财富管理市场,各种权益类、固定收益类、结构化理财、挂钩A股的理财产品都开始大量涌现,第三方财富理财机构这时候也开始出现,带活了整个财富管理市场。2007年的人均财富已接近15000美元,人们财富的增长,伴随而来的就是对财富管理的需求增长,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也开始出现,2007年也是私人银行发展的元年。市场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在2008年年初的时候,甚至出现了纯权益类的产品,权益类的产品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收益也好。但是当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时,金融市场行情下行,权益类为主的产品也将随之下行,这时候就面临着从权益类产品中退出来找下一个可投资的产品,此时许多商业银行的理财服务转向了私募、信托、保险等产品,大量投向非标产品。随着产品的多样化,也给监管带来很大难度,无形中也增加了金融系统的风险。

从2014年开始,股票经历了大牛市以及全国房地产飞涨,抓住了这两波财富机遇的人群资产得到了极大提高。2014年我国高净值家庭的数量达到了109万,相较于2006年的18万翻了6番,资本市场火爆,需求端旺盛。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金融开始出现,从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开始,货币基金类的产品开始大爆发。2014年资本市场行情好,互联网金融、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信托、基金公司子公司等都进入财富管理领域,首先是需求面大,其次资本市场行情好,资产端产品丰富,两者相辅相成,理财行业繁荣发展。但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随着金融市场的周期波动,风险不断累积,开始对整个财富市场乃至金融行业的发展形成不利影响。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各项监管政策逐渐落地,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后文简称“大资管新规”)正式落地,资产端逐渐规范,为财富的去向提供了可见性保障。“大资管新规”也并没有将所有的资管子行业一刀切,而是设立了过渡期,给金融机构整改业务一个缓冲期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金融市场的风险,并且对于一些能够扶持产业转型的资管产品类别,监管也抱有较为宽容的态度。自2018年4月资管新规落地后,相关系列监管文件也逐步出台,针对整个资管行业的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即使对于整个资管行业来说,监管日趋严格,但整肃了资产端,对于投资者来说资金的去向逐渐明晰,为财富的去向提供了保障。对于机构来说降低了风险,但对于机构的专业能力和投资者的专业能力的要求都更上了一层楼。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后半段,财富管理行业中的多元化服务,更能够适应行业监管的变化,在整个理财行业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监管的一步步引导,让财富管理行业不断规范化,在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督促各类相关机构进入由时代更替所带来的业务转型中,对于整个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以至于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无疑是向好的,有利于重新塑造更加健康和良好的行业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