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明雨季的自然特点-指向核心素养

昆明雨季的自然特点-指向核心素养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目标1.品味文中所写的昆明的雨和雨中相关的人、事、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怀念之情。第1~2段是引子,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的话题;第3~5段写昆明的雨和雨季,并总写雨季中景物的特点;第6~8段写昆明雨季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物、人;第9~10段写“我”在雨中的生活经历,引发乡愁和诗情;第11段点题,总结与照应上文。本文选取了昆明雨季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体现了昆明雨季的自然特点。

昆明雨季的自然特点-指向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所写的昆明的雨和雨中相关的人、事、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怀念之情。

2.把握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学习本文借助景物表达情感的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学习过程

活动一 自主阅读课文,完成景情梳理表

见第120页表格《景情梳理表》。

明确:文章共11段(排为楷体的引用部分不单独成段)。第1~2段是引子,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的话题;第3~5段写昆明的雨和雨季,并总写雨季中景物的特点;第6~8段写昆明雨季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物、人;第9~10段写“我”在雨中的生活经历,引发乡愁和诗情;第11段点题,总结与照应上文。

文选取了昆明雨季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充分体现了昆明雨季的自然特点。除了描摹、强化这些景物的特点,更主要的是,还描述了与这些景物相关的人与事:叫卖黑红的火炭梅的是一个声音娇娇的苗族女孩;“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蕴含着房东暖暖的温情;与同学在小酒店等雨停时,那上了绿釉的土瓷杯、一动也不动的鸡、湿透了的木香花等。这些场景与经历虽然都是日常小事,却洋溢着一种文人的雅趣,表现了作者对生活中情趣美的欣赏,表达了对昆明的热爱与怀念。

活动二 以读导写

《昆明的雨》的写法是选取若干相关景物,表达对一个城市或一个景点的情感,在写这些景物的时候,可强化景物特点、可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精神,也可写与景物相关的自己的经历或与景物相关的风土人情、文化故事等等。请模仿这篇文章的写法,以“我爱( )”或“最忆是( )”为题,写一篇写景抒情的作文。

活动三 阅读《我爱燕园》,完成题目

我爱燕园

宗 璞

考究起来,我不是北大或燕京的学生,也从未在北大任教或兼个什么差事。我只是一名居民,在这里有了35年居住资历的居民。时光流逝,如水如烟,很少成绩;却留得一点刻骨铭心之情:我爱燕园。

我爱燕园的颜色。五十年代,春天从粉红的桃花开始。看见那单薄的小花瓣在乍暖还寒的冷风中轻轻颤动,便总为强加于它轻薄之名而不平,它其实是仅次于梅的先行者。还没有来得及为它翻案,不要说花,连树都难逃斧钺之灾,砍掉了。于是便总由金黄的连翘迎来春天。因它可以入药,在校医院周围保住了一片。紧接着是榆叶梅热闹地上场,花团锦簇,令人振奋。白丁香、紫丁香,幽远的甜香和着朦胧的月色,似乎把春天送到了每人心底。

绿草间随意涂抹的二月兰,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那是野生的花,浅紫掺着乳白,仿佛有一层亮光从花中漾出,随着轻拂的微风起伏跳动,充满了新鲜,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简直让人不忍走开。紫色经过各种变迁,最后便是藤萝。藤萝的紫色较凝重,也有淡淡的光,在绿叶间缓缓流泻,这时便不免惊悟,春天已老。

夏日的主色是绿,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绿。从城里奔走一天回来,一进校门,绿色满眼,猛然一凉,便把烦恼都抛在校门外了。绿色好像是底子,可以融化一切的底子,那文眼则是红荷。夏日荷塘是我招待友人的保留节目。鸣鹤园原有大片荷花,红白相间,清香远播。动乱多年后,寻不到了。现在勺园附近、朗润园桥边都有红荷,最好的是镜春园内的一池,隐藏在小山之后,幽径曲折,豁然得见。红荷的红不同于桃、杏,鲜艳中显出端庄,就像白玉兰于素静中显出华贵一样。(www.xing528.com)

秋天的色彩令人感到充实和丰富。木槿的花有紫有白,紫薇的花有紫有红,美人蕉有各种颜色,玉簪花则是玉洁冰清,一片纯白。而最得秋意的是树叶的变化。临湖轩下池塘北侧一排高大的银杏树,秋来成为一面金色高墙,满地落叶也是金灿灿的,踩上去不由生出无限遐想。池塘西侧一片灌木不知名字,一个叶柄上对称地生着秀长的叶子,着雨后红得格外鲜亮。

一望皆白的雪景当然好看,但这几年很少下雪。冬天的颜色常常是灰蒙蒙的,很模糊。晴时站在未名湖边四顾,天空高处很蓝,愈往边上愈淡,亮亮地发白,枯树枝丫,房屋轮廓显出各种姿态,像是一幅没有着色只有线条的钢笔画

我爱燕园的线条。湖光塔影,常在从燕园离去的人的梦中。映在天空的塔身自不必说,投在水中的塔影,轮廓弯曲了,摇曳着,而线条还是那么美!湖心岛旁的白石舫,两头微微翘起,有一点弧度,显得既圆润又利落。据说几座仿古建筑的檐角,因为缺少了弧度,而成凡品。湖西侧小山上的钟亭,亭有亭的线条,钟有钟的线条,钟身上铸了十八条龙和八卦。那几条长短不同的横线做出的排列组合,几千年来研究不透。

我爱燕园的气氛,那是人的活动造成的。每年秋天,新学年开始,园中添了许多稚气的脸庞。“老师,六院在哪里?”“老师,一教怎样走?”他们问得专心,像是在问人生的道路。每年夏天,学年结束,道听途说则是:“你分在哪里?”“你哪天走?”布告牌上出现了转让车票、出让旧物的字条。毕业生要到社会上去了。不知他们四年里对原来糊涂的事明白了多少,也不知今后会有怎样的遭遇。我只觉得这一切和四季一样分明,这是人生的节奏。

有时晚上在外面走,看见图书馆灯火通明,像一条夜航的大船,总是很兴奋。那凝聚着教师与学生心血的智慧之光,照亮着黑暗。这时我便知道,糊涂会变成明白。

我爱燕园中属于我自己的记忆。我扫过自家门前雪,和满地扔瓜子壳儿的男士女士们争吵过。我为奉老抚幼,在衰草凄迷的园中奔走过。我记得室内冷如冰窖的寒冬,也记得新一代水暖工送来温暖的微笑。我那操劳一生的母亲怀着无限不安和惦念在校医院病逝,没有足够的人抬她下楼。当天,她所钟爱的狮子猫被人用鸟枪打死,留下一只尚未满月的小猫。这小猫如今已十一岁,步入老年行列了。这些记忆,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都同样珍贵。因为那属于我自己。

我爱燕园。

(选自《宗璞散文选》,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依次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了对燕园的爱。

2.文中多次出现“我爱燕园”,有什么作用?

3.有人评价《我爱燕园》:“贯串燕园四季景色描写的是宗璞对美的发现和深切领悟。很多不起眼的东西,在她的笔下有了生命意识和灵性。”请以第3段为例,说说这样评价的依据。

参考答案

1.燕园的颜色、燕园的线条、燕园的气氛、燕园中属于“我”自己的记忆。

2.从内容上看,直接抒情,表现了“我”对燕园的感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从结构上看,照应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抒情线索,将文章的内容勾连在一起,衔接自然。

3.这段文字描写了二月兰和紫藤这些不起眼的东西,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二月兰和紫藤的动态和活力,将二月兰和紫藤写活了。它们仿佛有了生命意识,充满着灵性,表现了作者对这些不起眼的东西的喜爱,对燕园的喜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