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仰、使命与得道:《表演生命学》序四

信仰、使命与得道:《表演生命学》序四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概经过了十年之久,当林老师把他的《表演生命学》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必须十分肯定地说,林老师作为一位集影视及话剧艺术创作、教学和研究于一身的人,一位把艺术当成信仰的人,不仅是一位艺术真谛和教育真谛的得道者,还是一位美学真谛的得道者,而且,正是这三个得道才终于成就了林老师的《表演生命学》。所有这些都表明林老师不愧为一位美学的得道者。

信仰、使命与得道:《表演生命学》序四

前些日子林洪桐老师从美国联系到我,嘱咐我为他的新作,也是集大成之作的《表演生命学》写序,当然,我只有欣然从命了。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我又得到了一次绝好的向林老师学习艺术感悟和人生智慧的难得的机会。想到这一点,我就浮想联翩,想到了一些对林老师的影视艺术创作和表演教学活动进行述评,还有为林老师的著作写序的一些往事,真是感慨万千,回想起来我为林老师写下的这些文字,其中不乏得意之笔,也难免有遗憾之处。

1998年,我受命为《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写一篇关于林老师的述评,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一位艺术的得道者:试论林洪桐教授的艺术活动”。这篇文章开篇的第一句话是,“林洪桐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热爱艺术与献身艺术的人,是一位集教师、学者与影视编导于一身的人”。文中我希望告诉人们的是,林洪桐老师是一位“在生活和艺术中都不断创造奇迹的人”。这篇文章结尾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们期待着这位艺术的得道者不断地创造新的奇迹”。让我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将近20年的时间过去了,林洪桐老师确实创造了新的奇迹,这就是他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表演生命学》。让我感到遗憾的是,由于我悟道不深,没能及时认识到,林老师不但是艺术真谛的得道者,而且还是教育真谛的得道者。这让我想起了给林老师的皇皇巨著四百万字的八本表演艺术教程系列著作第六本的《表演美学手册——奏响天堂的和声》写的序,题目是“把表演艺术辩证地叙述出来的信念”,文中我提到了,“林老师把对表演艺术的研究提升到了他所期待和渴望的美学的高度”。还提到了林老师在表演艺术教学中的大胆探索,“从林老师的著述中能强烈地感觉到,林老师有一种雄心壮志,这就是,一定要使电影表演艺术达到马克思对于政治经济学所说的‘辩证地叙述出来’的水平”。“更值得提到的是,林老师创造性地把马斯洛自我实现心理学的思想同他在长期表演教学实践中几乎可以说是千锤百炼出来的‘成品教学法’结合起来,取得的成功经验具有巨大启发意义”。“它应当成为所有高等教育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总而言之,在这里,一位教育真谛的得道者的形象,已经站立在我们面前了,只是,当时的我还没有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意识到这一点是需要时间的,而且是生命的时间。到这里,就必须提到我为林老师表演艺术教程之三《多米诺跳棋围棋——表演分析手册》写的序了。需要注意的是,之三是“表演分析手册”,之六是“表演美学手册”。大概经过了十年之久,当林老师把他的《表演生命学》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必须十分肯定地说,林老师作为一位集影视及话剧艺术创作、教学和研究于一身的人,一位把艺术当成信仰的人,不仅是一位艺术真谛和教育真谛的得道者,还是一位美学真谛的得道者,而且,正是这三个得道才终于成就了林老师的《表演生命学》。在我看来,这三个得道,在人的一生中得到了一个,就属于难能而可贵的了。有的人追求了一生可能一个都得不到,而林老师三个都得到了。我在2017年12月4日的一篇微博中写道:“电影作品,作为一种历史已经认定的专门化的媒介表达手段,既可以从艺术学的角度研究其艺术表达系统,也可以从美学的角度研究其审美召唤系统,以及这两种系统之间的重叠、交错及纠缠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电影美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得到了彰显。”接着我又发了一条微博自我评论说:“也就是说,电影艺术学是研究电影作品表达了什么,如何表达的。而电影美学则是研究电影作品是通过哪些结构单元的设置和组织,来召唤观众接受其艺术表达的。在没有这种认识之前,电影美学和电影艺术学之间的关系是含混不清的。”就在我写这篇序的时候,我的这两段过于学术性的观点的点击率分别是1.4万次和1.2万次。我在感动之余,深深地意识到,中国的学子和学者们,对真正的美学的渴望。同时我也意识到,从我学习和研究美学开始,到写出这两句话,中间隔了30余年美学教学和研究的跨度。我还记得,就在我写下这两段话之前,想到了20多年前,学习德国学者姚斯和伊塞尔的关于文学接受美学论述时伊塞尔提到的“召唤结构”的概念。我十分欣喜地甚至简直是喜出望外地在林老师的《表演生命学》中看到了林老师对姚斯和伊塞尔的引证、论述和发挥,我还看到,这本书不仅图文并茂,而且结构富于美感,艺术家哲学家,对艺术和人生感悟的格言警句,几乎随处可见,而且安排得体。所有这些都表明林老师不愧为一位美学的得道者。我必须说,这一点是很多研究美学的人都不敢奢望的。更可悲的是,有的人干脆就直接否认了美学有其真谛的存在。所以,林老师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当然,这种幸运和幸福是需要巨大的、执着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的。这种努力和付出从他的学生的成功和对老师的感恩中得到了补偿。有幸参加林老师的表演训练和接受过林老师教诲的学生从林老师那里学到的绝不仅仅是表演艺术,而是包括表演艺术在内的人生智慧。他的一位学生这样说道:“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着林老师提出的表演生命学、心态成功学、生命潜能学、目标管理学、自我认定学和高峰体验学,用目标管理学去实现其他五项,这是一辈子都受用的智慧。”

根据我自己的学习体会和人生感悟,我觉得林老师的成功经验,最根本之处是,无论从事艺术创作,表演教学,还是学术研究,都紧紧抓住人这个最根本的核心。黑格尔在他的三卷《美学》的全书绪论中开宗明义地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固然常说美的颜色,美的天空,美的河流,以及美的花卉,美的动物,尤其常说的是美的人。我们在这里姑且不去争辩在什么程度上可以把美的性质加到这些对象上去,以及自然美是否可以和艺术美相提并论,不过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从形式看,任何一个无聊的幻想,它既然是经过了人的头脑,也就比任何一个自然的产品要高些,因为这种幻想见出心灵活动和自由。”南加州大学影视编剧系主任小杰克艾普斯在一次访谈中回答“一个优秀的编剧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和“有什么实际的方法去提高编剧技巧吗”的问题时,说了两段话,我把这两段话总结成三个要点,即学学学,看看看和写写写,学是指做人性学徒,看是指看优秀的剧本和电影作品,写是指不断地进行写作。这三点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点。南加大编剧专业创始人大卫·霍华德在谈及他的基本编剧法的精髓时这样说:“当有人想了解到底何谓编剧时,我有一个十分老套的答案来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以令人激动的方式讲述令人激动的人身上发生的令人激动的故事。这就是全部。”也就是说,让自己激动,让别人激动,说的还是人。

更让我感动的是,林老师自己宣称:“我的一生是《表演生命学》诞生发展的一生。”林老师是把写出《表演生命学》归结为自己的人生使命,林老师还是一位有使命感的人。

我认识到,作为个体的人是有目标的存在,目标是成体系的,体系是有结构的,而且,是非常复杂的结构体系。个体的目标体系存在着一个不断地自动建构、不断地努力实现和不断地进行调整的过程。个体目标的不断实现是个体成就感的来源。而对于个体目标体系的宏伟性和重大价值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则成为伟大的使命感的源泉。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使命感的。有使命感的人,很可能百万不及其一。(www.xing528.com)

谨此祝贺林老师的《表演生命学》成功面世,并向林老师致敬!

北京电影学院博导、教授

王志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