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个人魅力,学会表演生命

提升个人魅力,学会表演生命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存在一种“人物至上”倾向。即存在着演员对剧本人物的再次“性格化”,即让角色具有演员的个性魅力、创造魅力。而表演创作,除了演员塑造角色,展示角色魅力之外,演员也在通过角色这个平台,展示自我的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表演越来越重视演员自我的人格魅力、气质魅力、个性魅力的展现。评论认为,他是借“陈道明的人”来展现“角色的心”,浑然一体地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层次丰富的人物;不露痕迹地塑造了

提升个人魅力,学会表演生命

在自己的杯里 饮我的酒吧

一倒进别人的杯里 这酒的腾跳的泡沫便消失了

——泰戈尔

我们对表演性格化的理解应有新的发展,以往过分强调演员体现剧作人物的性格化,甚至将剧本人物立为统一的标杆让演员按统一标准去完成。存在一种“人物至上”倾向。实际上同一剧本不同演员演绎是会产生不同审美效应的。即存在着演员对剧本人物的再次“性格化”,即让角色具有演员的个性魅力、创造魅力。有一种提法是“演员在塑造角色的同时,实际上角色也在塑造演员”。而表演创作,除了演员塑造角色,展示角色魅力之外,演员也在通过角色这个平台,展示自我的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表演越来越重视演员自我的人格魅力、气质魅力、个性魅力的展现。不久前在网上读到一篇《人格魅力与时代艺术表演境界》对陈道明的专访,就涉及这一命题。

陈道明说:“我觉得近年来我们的观众都在成熟化,观众的成熟,是给演员提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我们现在也一直都在探讨现在的表演概念,如苏联过去比较崇尚人物至上,演员不在了。这个问题已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进化,社会在进化、表演在进化、美学观念也在进化。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也是几年来一直困惑着我的一个问题,现在的人物的所谓概念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就是人物与演员之间的关系,怎样才能使人物和演员两者之间交代得更好。我想在现今的社会中,表演观念的进化,可能是在于如果一个演员仅仅单一地从外表刻画一个人物是不够的,应该主要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由此,我从中悟出我们在刻画人物时,像不像不是很重要,关键在于,是不是好看。对于人们说的,演什么像什么,过去我对它是一个感叹号,而现今是一个问号。像从何来?如果让一个演员演完一个皇帝再演一个乞丐很容易,如果让一个演员演两个同样的警察,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这时令我想起了国际上的一些大影星,如格尼罗,他演了很多黑道人物,剧中造型几乎相似,为什么能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充分体现在他自身的人格魅力。所以我认为演员自身的存在价值的人格魅力,将是未来表演上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再加上演技方面的最新探索,及自己本身的表演魅力,加之气质上的魅力,让观众已经忘了人物。所以我在想,过去的人物至上主义,会不会有落伍之感,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9]我以为这种思考不无道理,颇有价值。

看此文时我正撰写《表演生命学》中“如何让角色具有演员魅力”的章节。大大地扩大了对这一命题的思考。以上有价值的观念,不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并在庄严场合提出的。陈道明堪称这样一种演员,即表演、角色创造铸就了陈道明,而陈道明又创造、铸就着表演艺术。一是用他“创造的人物形象”,二是用他“对表演的深入思索”。评论认为,他是借“陈道明的人”来展现“角色的心”,浑然一体地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层次丰富的人物;不露痕迹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心的角色。他是从主演的《一个和八个》电影开始的。接着凭借出演电视剧末代皇帝溥仪一角走红,此后《围城》《康熙王朝》《中国式离婚》《大汉天子》等热门影视剧,以及电影《英雄》《无间道3》《我的1919》《手机》《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归来》《我的前半生》等,奠定了他当红演技派的地位。他是沉下心去认真表演的演员。以他的儒雅、知性的气质、风格与光彩四溢的细腻演技深受观众喜爱。

他有深刻的思想,深厚的底蕴,深沉的内涵。他用冷静犀利的目光洞察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他用平静恬淡的心来应对世俗中的纷纷扰扰;他用从容高尚的人格开掘出名利场上的一方净土;他用理性睿智的头脑判断那亦真亦假的是是非非。极少出现于浮华场合。这位个性演员,会跟你讲最朴素的职业观,一本正经地纠正:“我是文艺圈的,不是娱乐圈。这几年,演艺圈已经分出了两类:一类叫演员,一类叫明星。明星有明星存在的价值,比如商业价值。但我的职业训教过程只是告诉我,你应该是个演员,生活和创作状态是原生态。”记者:我认为,你是太严肃地把两者分开了,其实这两者可以共存的。陈道明:有,但这是个高级境界,我做不到。或者说,我身上没有商业气质、商业精神。如果艺商结合就更完美了,但我不会因为商而卖艺。你们都只看到我的清高,却没有看到我的无奈,我无奈于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无奈于我。

陈道明说:“我觉得近年来我们的观众都在成熟化,观众的成熟,是给演员提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我们现在也一直都在探讨现在的表演概念,如苏联过去比较崇尚人物至上,演员不在了。这个问题已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进化,社会在进化、表演在进化、美学观念也在进化。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也是几年来一直困惑着我的一个问题,现在的人物的所谓概念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就是人物与演员之间的关系,怎样才能使人物和演员两者之间交代得更好。我想在现今的社会中,表演观念的进化,可能是在于如果一个演员仅仅单一地从外表刻画一个人物是不够的,应该主要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由此,我从中悟出我们在刻画人物时,像不像不是很重要,关键在于,是不是好看。对于人们说的,演什么像什么,过去我对它是一个感叹号,而现今是一个问号。像从何来?如果让一个演员演完一个皇帝再演一个乞丐很容易,如果让一个演员演两个同样的警察,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这时令我想起了国际上的一些大影星,如格尼罗,他演了很多黑道人物,剧中造型几乎相似,为什么能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充分体现在他自身的人格魅力。所以我认为演员自身的存在价值的人格魅力,将是未来表演上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再加上演技方面的最新探索,及自己本身的表演魅力,加之气质上的魅力,让观众已经忘了人物。所以我在想,过去的人物至上主义,会不会有落伍之感,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9]我以为这种思考不无道理,颇有价值。

看此文时我正撰写《表演生命学》中“如何让角色具有演员魅力”的章节。大大地扩大了对这一命题的思考。以上有价值的观念,不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并在庄严场合提出的。陈道明堪称这样一种演员,即表演、角色创造铸就了陈道明,而陈道明又创造、铸就着表演艺术。一是用他“创造的人物形象”,二是用他“对表演的深入思索”。评论认为,他是借“陈道明的人”来展现“角色的心”,浑然一体地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层次丰富的人物;不露痕迹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心的角色。他是从主演的《一个和八个》电影开始的。接着凭借出演电视剧《末代皇帝》溥仪一角走红,此后《围城》《康熙王朝》《中国式离婚》《大汉天子》等热门影视剧,以及电影《英雄》《无间道3》《我的1919》《手机》《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归来》《我的前半生》等,奠定了他当红演技派的地位。他是沉下心去认真表演的演员。以他的儒雅、知性的气质、风格与光彩四溢的细腻演技深受观众喜爱。

他有深刻的思想,深厚的底蕴,深沉的内涵。他用冷静犀利的目光洞察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他用平静恬淡的心来应对世俗中的纷纷扰扰;他用从容高尚的人格开掘出名利场上的一方净土;他用理性睿智的头脑判断那亦真亦假的是是非非。极少出现于浮华场合。这位个性演员,会跟你讲最朴素的职业观,一本正经地纠正:“我是文艺圈的,不是娱乐圈。这几年,演艺圈已经分出了两类:一类叫演员,一类叫明星。明星有明星存在的价值,比如商业价值。但我的职业训教过程只是告诉我,你应该是个演员,生活和创作状态是原生态。”记者:我认为,你是太严肃地把两者分开了,其实这两者可以共存的。陈道明:有,但这是个高级境界,我做不到。或者说,我身上没有商业气质、商业精神。如果艺商结合就更完美了,但我不会因为商而卖艺。你们都只看到我的清高,却没有看到我的无奈,我无奈于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无奈于我。

一个演员能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包括配角),入戏深,用心演,实则难得。陈道明在《我的前半生》中演一位餐馆老板,虽然戏份不多,却赚足了眼球。剧刚播完,马伊琍上《圆桌派》时,透露了陈道明拍戏时的一个细节:“当时道明老师只是来客串的,他的戏份、台词都非常少,大部分时间是没有戏的,但他也不去休息,就永远站在旁边看,不提意见,就看你们怎么演。”一次吃饭,马伊琍就说:“陈老师,您是我们前辈,以前都是我们站在旁边看您演,现在您倒常常站在旁边看了。”陈道明笑了笑说:“我的表演是带着年代痕迹的,带着那种年代感的痕迹演现在的戏,很可能脱节,所以我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希望看看你们这些正当年的人怎么演戏。我想融入你们,但不能太扭捏作态了……我得首先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行。”陈道明指的是创新的表演的时代感,指的是“表演的新观念”。正如他提出具有时代感的“人物至上”论,“演员魅力”论、“气质、人格”论一样,具有很高的专业品位。

一个演员能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包括配角),入戏深,用心演,实则难得。陈道明在《我的前半生》中演一位餐馆老板,虽然戏份不多,却赚足了眼球。剧刚播完,马伊琍上《圆桌派》时,透露了陈道明拍戏时的一个细节:“当时道明老师只是来客串的,他的戏份、台词都非常少,大部分时间是没有戏的,但他也不去休息,就永远站在旁边看,不提意见,就看你们怎么演。”一次吃饭,马伊琍就说:“陈老师,您是我们前辈,以前都是我们站在旁边看您演,现在您倒常常站在旁边看了。”陈道明笑了笑说:“我的表演是带着年代痕迹的,带着那种年代感的痕迹演现在的戏,很可能脱节,所以我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希望看看你们这些正当年的人怎么演戏。我想融入你们,但不能太扭捏作态了……我得首先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行。”陈道明指的是创新的表演的时代感,指的是“表演的新观念”。正如他提出具有时代感的“人物至上”论,“演员魅力”论、“气质、人格”论一样,具有很高的专业品位。

通过美国女星朱迪·福斯特与波姬·小丝之创作比较,我们更能认识到演员“第一自我”的强大对表演创作如何至关重要。当今观念,时下导演对银幕人物美的欣赏要求与过去大相径庭。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人们期待于电影明星的,不是漂亮的脸蛋,迷人的媚眼,婀娜的身段,而是具有鲜明个性,具有巨大性格力量和娴熟演技的演员。近期美国好莱坞出现的一个很值得深思的现象更证实了这一趋势。

被人们称为“第一美女”,凭本色青春魅力步入银幕的波姬·小丝近六年来几乎没戏拍,一直坐冷板凳。27岁的她焦急地说:“我也不明白到底怎么啦?这真让人心烦,好莱坞的人如此对待我,不知是出于妒忌还是没有胆量尝试,我只希望有一个机会证明我是好演员。”她用几乎绝望的声音说:“我愿意演出任何角色,发挥所能!”并声称为重返银幕塑造好角色可以抛弃一切,包括爱情,直至达到目的为止。

人们喜欢将波姬·小丝与朱迪·福斯特作比较:都是童星出身,出道时间相近,都拥有大学头衔。但两人处境却不大相同。朱迪两度荣获奥斯卡影后(《被告》饰萨拉获1989年度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沉默的羔羊》饰斯塔琳获1991年度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及纽约影评协会最佳女演员奖),并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力兼演、编、导、制于一身。1991年她主演了自己编剧的《小神童塔特》,且任影片《节日之家》的导演。她的片约不断,承拍的有《新罕布尔旅馆》《度日如年》《索马斯比》《马弗里克》以及《奈尔》等。她正以旺盛的创作向第三座金像冲击。

论脸蛋、身材,朱迪似乎敌不过波姬,但朱迪的艺术气质、演技及修养却远超过波姬。波姬的创作系列多为一种类型,成功之作《青春珊瑚岛》《无尽的爱》等靠的更多是本色的艳美及本色的青春。(www.xing528.com)

朱迪的人物画廊却性格色彩各异,并具有表演上的跨度与深度。《出租汽车司机》中12岁的小雏妓;《新罕布什尔旅馆》中谈吐粗俗、心地善良的被强奸少女范妮;《哄骗》中不幸而又不安分的小城姑娘;《被告》中出身卑贱、酗酒、吸毒、轻佻而又执着、倔强的姑娘萨拉;《沉默的羔羊》中受过心灵伤害、精悍的联邦调查局年轻侦探;各种心理恐怖片《小巷尽头的怪姑娘》《反向追踪》及喜剧片《家里的偷盗》、音乐片《疯狂的马龙》、正剧《索马斯比》等差异很大的角色。当记者问她:“作为导演的朱迪·福斯特与作为女演员的朱迪·福斯特有何不同?”朱迪说:“作为女演员,我选择尽可能远离我本色的角色。而作为导演,我要讲的却都是实实在在埋藏在我心中的故事。”

近期她扮演了一个未开化的、从未接触过人类文明的野姑娘奈尔,得到《奈尔》导演迈克尔的夸奖:“朱迪·福斯特简直太出色了,棒得要命!”《被告》导演乔纳森说过:“我认为有希望成为伟大的电影工作者的所有人当中,她将会是能真正达到目的中的一个。……《被告》许多地方都得益于福斯特对于影片的修改建议……她具有超人的智慧、活力和高贵的气质,永远那么出色!”朱迪之路还意味着——执着的艺术追求及对金钱、荣誉的淡泊。获奖时她说:“我愿意将这个荣誉献给所有没有我这般幸运或仍旧欠缺机会的影坛师姐……还有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实力派和富于实验精神的电影先驱们。”

她对角色的选择总是精益求精,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总是执着地坚持艺术:“即使这将导致我没有钱可赚,我也不在乎,我并不像其他童星一样,很早就结束演艺生命,原因就在于我坚持原则。现在我也无意改变它,在获得奥斯卡影后桂冠后,我本可以猛接戏大赚一把,但是我没有,因为我希望能在这行待到60岁、70岁、80岁。”要像凯瑟琳·赫本(四获奥斯卡影后,最后一次72岁,主演《金色池塘》)、杰西卡·坦迪(80岁因主演《为戴茜小姐开车》获62届奥斯卡影后)那样成为女星的常青树绝非易事。

女演员在艺术生涯中面临三次严峻的挑战与转化:一是从少女魅力向少妇魅力的转化,这是靠美容减肥和做健美操整容所难以奏效的;二是从本色派向演技派的转化。不少女星都是以其青春的艳美与纯情步入银幕的。本色的魅力难以持久,只有性格化的演技常在;三是从影星向表演艺术家的转化。真正的演员不能满足于名利场的明星效应,而要积极完成向艺术家的转化。最后完成老妪的艺术常青树魅力,它来自演员长期的生活与艺术积累,来自表演技巧的炉火纯青,来自从“少女——少妇——表演艺术家”一次次的成功转型。朱迪·福斯特所以成功完成了一次次转换,一靠娴熟的专业水准,二靠天生造就的气质,三靠文化,她是耶鲁大学优秀的文学硕士。正如表演艺术家李保田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说的:“演员最后拼的是文化。”可惜现在的年轻女演员们离这种艺术境界还十分遥远。

朱迪与波姬的现象告诉我们,真正的表演之路,靠的是厚实娴熟的专业技巧和文化修养,而不能靠脸蛋、靠美容,更不能靠刊物上的舆论和日历画刊上的照片。希望我们的年轻女星们从这一比较中得到启迪,坚定地走朱迪之路。也希望我们的青年演员们在纷繁的商业大潮中记住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告诫:“在我们这门事业中(指演员)诱惑人的东西是太多了!经常处在大庭广众间,表现自己,使自己显得好看,接受掌声,接受夸奖,阅读赞美的评论文章,等等——这一切都是大诱惑物,会使我们习惯于接受崇拜,会把我们宠坏,会使肤浅的人沦为奴隶、腐化以致毁灭。”[10]

通过美国女星朱迪·福斯特与波姬·小丝之创作比较,我们更能认识到演员“第一自我”的强大对表演创作如何至关重要。当今观念,时下导演对银幕人物美的欣赏要求与过去大相径庭。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人们期待于电影明星的,不是漂亮的脸蛋,迷人的媚眼,婀娜的身段,而是具有鲜明个性,具有巨大性格力量和娴熟演技的演员。近期美国好莱坞出现的一个很值得深思的现象更证实了这一趋势。

被人们称为“第一美女”,凭本色青春魅力步入银幕的波姬·小丝近六年来几乎没戏拍,一直坐冷板凳。27岁的她焦急地说:“我也不明白到底怎么啦?这真让人心烦,好莱坞的人如此对待我,不知是出于妒忌还是没有胆量尝试,我只希望有一个机会证明我是好演员。”她用几乎绝望的声音说:“我愿意演出任何角色,发挥所能!”并声称为重返银幕塑造好角色可以抛弃一切,包括爱情,直至达到目的为止。

人们喜欢将波姬·小丝与朱迪·福斯特作比较:都是童星出身,出道时间相近,都拥有大学头衔。但两人处境却不大相同。朱迪两度荣获奥斯卡影后(《被告》饰萨拉获1989年度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沉默的羔羊》饰斯塔琳获1991年度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及纽约影评协会最佳女演员奖),并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力兼演、编、导、制于一身。1991年她主演了自己编剧的《小神童塔特》,且任影片《节日之家》的导演。她的片约不断,承拍的有《新罕布尔旅馆》《度日如年》《索马斯比》《马弗里克》以及《奈尔》等。她正以旺盛的创作向第三座金像冲击。

论脸蛋、身材,朱迪似乎敌不过波姬,但朱迪的艺术气质、演技及修养却远超过波姬。波姬的创作系列多为一种类型,成功之作《青春珊瑚岛》《无尽的爱》等靠的更多是本色的艳美及本色的青春。

朱迪的人物画廊却性格色彩各异,并具有表演上的跨度与深度。《出租汽车司机》中12岁的小雏妓;《新罕布什尔旅馆》中谈吐粗俗、心地善良的被强奸少女范妮;《哄骗》中不幸而又不安分的小城姑娘;《被告》中出身卑贱、酗酒、吸毒、轻佻而又执着、倔强的姑娘萨拉;《沉默的羔羊》中受过心灵伤害、精悍的联邦调查局年轻侦探;各种心理恐怖片《小巷尽头的怪姑娘》《反向追踪》及喜剧片《家里的偷盗》、音乐片《疯狂的马龙》、正剧《索马斯比》等差异很大的角色。当记者问她:“作为导演的朱迪·福斯特与作为女演员的朱迪·福斯特有何不同?”朱迪说:“作为女演员,我选择尽可能远离我本色的角色。而作为导演,我要讲的却都是实实在在埋藏在我心中的故事。”

近期她扮演了一个未开化的、从未接触过人类文明的野姑娘奈尔,得到《奈尔》导演迈克尔的夸奖:“朱迪·福斯特简直太出色了,棒得要命!”《被告》导演乔纳森说过:“我认为有希望成为伟大的电影工作者的所有人当中,她将会是能真正达到目的中的一个。……《被告》许多地方都得益于福斯特对于影片的修改建议……她具有超人的智慧、活力和高贵的气质,永远那么出色!”朱迪之路还意味着——执着的艺术追求及对金钱、荣誉的淡泊。获奖时她说:“我愿意将这个荣誉献给所有没有我这般幸运或仍旧欠缺机会的影坛师姐……还有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实力派和富于实验精神的电影先驱们。”

她对角色的选择总是精益求精,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总是执着地坚持艺术:“即使这将导致我没有钱可赚,我也不在乎,我并不像其他童星一样,很早就结束演艺生命,原因就在于我坚持原则。现在我也无意改变它,在获得奥斯卡影后桂冠后,我本可以猛接戏大赚一把,但是我没有,因为我希望能在这行待到60岁、70岁、80岁。”要像凯瑟琳·赫本(四获奥斯卡影后,最后一次72岁,主演《金色池塘》)、杰西卡·坦迪(80岁因主演《为戴茜小姐开车》获62届奥斯卡影后)那样成为女星的常青树绝非易事。

女演员在艺术生涯中面临三次严峻的挑战与转化:一是从少女魅力向少妇魅力的转化,这是靠美容、减肥和做健美操及整容所难以奏效的;二是从本色派向演技派的转化。不少女星都是以其青春的艳美与纯情步入银幕的。本色的魅力难以持久,只有性格化的演技常在;三是从影星向表演艺术家的转化。真正的演员不能满足于名利场的明星效应,而要积极完成向艺术家的转化。最后完成老妪的艺术常青树魅力,它来自演员长期的生活与艺术积累,来自表演技巧的炉火纯青,来自从“少女——少妇——表演艺术家”一次次的成功转型。朱迪·福斯特所以成功完成了一次次转换,一靠娴熟的专业水准,二靠天生造就的气质,三靠文化,她是耶鲁大学优秀的文学硕士。正如表演艺术家李保田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说的:“演员最后拼的是文化。”可惜现在的年轻女演员们离这种艺术境界还十分遥远。

朱迪与波姬的现象告诉我们,真正的表演之路,靠的是厚实娴熟的专业技巧和文化修养,而不能靠脸蛋、靠美容,更不能靠刊物上的舆论和日历画刊上的照片。希望我们的年轻女星们从这一比较中得到启迪,坚定地走朱迪之路。也希望我们的青年演员们在纷繁的商业大潮中记住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告诫:“在我们这门事业中(指演员)诱惑人的东西是太多了!经常处在大庭广众间,表现自己,使自己显得好看,接受掌声,接受夸奖,阅读赞美的评论文章,等等——这一切都是大诱惑物,会使我们习惯于接受崇拜,会把我们宠坏,会使肤浅的人沦为奴隶、腐化以致毁灭。”[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