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现代农业:来自荷兰的启示

中国现代农业:来自荷兰的启示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荷兰农业的高效发展有赖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荷兰作为中国现代农业的他山之石,中国企业在学习取经的同时,还与荷兰完成多项合作。2014年2月28日,中粮集团与荷兰粮食巨头Nidera签署协议,以12亿美元收购nidera51%的股权。另外,中粮此次在荷兰并购成功再次表明荷兰政府对中国企业和中国投资的开放度和热忱度。截至2016年2月,已有近30家中国农业食品类企业在荷兰设立运营机构。然而,总体来看,荷兰农业的发展质量要明显高于中国。

中国现代农业:来自荷兰的启示

在中国一提到农业,我们可能首先会想到耕牛、爬犁、泥巴地……但是荷兰农业向我们传达的却是风车、奶酪郁金香,还有凡·高……难以想象,一个国家怎么可以把土得掉渣的农业搞得如此优雅,完全颠覆了我们的固有思维。中国农业与荷兰农业的差距究竟在哪里?要解开这道谜题,先聊一聊荷兰的农业互联网

人们常用“小国大业”来描述荷兰的经济特征,荷兰本土面积仅四万多平方公里,多是低洼平原,土地资源并不丰富,而且冬季漫长,终年光照不足,自然条件并不适合农业发展。但是勤劳智慧的荷兰人懂得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借助互联网实现了生态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其农牧产品以优质、高产享誉世界农产品的出口量仅次于美国,鲜花和种子的出口量更是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在荷兰的农业区,成片的玻璃温室随处可见。在这样的玻璃温室内,阳光透过屋顶的钢化玻璃投射进来,室内的温度、湿度、土壤肥力、病虫草害都是通过计算机在进行高效控制(如图3-8所示)。雨水会被屋顶的储水设备自动收集,日后会被计算机按照最优比例与肥料进行拌合,通过滴灌系统供应给植物,未被植物吸收的水也会被清理留存,等着再次利用。

玻璃温室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荷兰每公顷蔬菜的产量比欧盟成员国的平均值高出几乎一倍,而用水量却远远少于其他欧盟成员国,例如一株普通番茄的产量能达到30~40公斤。此外据统计,荷兰每天向全世界出口约1700万枝鲜切花和170万盆花,全国玻璃温室切花的年产值可超过20亿欧元

图3-8 荷兰农业中普遍使用的玻璃温室

玻璃温室内的信息化操作保障了荷兰农业生产的高效性,类似的互联网高科技在荷兰农场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例如在奶牛类的智能农场中安装有挤奶机器人、奶牛按摩器等管理设备。智能农场中,每一头小牛在出生14天后都会在耳朵上装一个黄色的“身份证”,记载着身体指标、饲料需要、产奶量等信息。当奶牛走进挤奶区域,机器人即可刷证识别,判断它是否到了挤奶时间。如果正是时候,机器人就将定制的精饲料发放给它,同时通过红外线识别找到奶头,经过清洗、消毒,吸奶器自动吸附到奶头挤奶。挤奶结束后,吸奶器自动卸下,奶牛就可以走进牧场,享受一天的阳光和青草

荷兰农业的高效发展有赖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集中在数据采集和自动化控制,通过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可以增进对一个植物品种的了解,建立一个完整的植物信息数据库能对主流作物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认识,还能够通过环境数据预测产量、花期,通过信息手段识别病虫害,在每一个生长阶段给出最合理的操作建议,向上兼容自动设备,向下兼容人工。

荷兰利用互联网实现了农业园区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产品高端化、销售网络化和农民职业化的发展模式,一个个大棚、一户户农场更像一个个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园区内采用物联网监控、高端种植/养殖等先进技术进行封闭式管控,全部实现了订单式生产。

互联网信息技术是荷兰农业保持高产的重要条件,农业的生产能力、决策支持与环境控制都有赖于信息的获取。另外,农业大数据对农业市场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类,农业生产实现了高度的专业化和深度分工。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园艺业,它根据种植地点被分为温室园艺业和露地园艺业,又进一步划分为花卉业、蔬菜业、盆栽植物、苗圃植物等,这些二级作业再被进一步细分,花卉业还会按照花的品类进行三级细分(如图3-9所示)。

(www.xing528.com)

图3-9 荷兰园艺业细分

虽然荷兰缺乏比较优势的田间作物(如小麦),基本上只是耕作换茬作物,但是其中的专业化也非常明显。比如马铃薯,有的农场专门生产直接供消费的“食用土豆”,有的农场则只生产技术要求更高、售价也更高的种用土豆。

农业的专业化需要有专门机构为各个生产环节提供及时、周到、高效的服务。只有这样农户们才能及时获得市场信息、技术咨询、金融支持、法律保护以及开展国际营销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荷兰农业的显著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即通过资金密集的先进技术实现高效益,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互联网+农业”的有力支撑。荷兰对科技发展极为重视,全国教育和研究经费占到国家总预算的19.1%,远高于其他部门,而“互联网+农业”方向的科研曾是其中的重要领域。此外,荷兰农业科研、推广和教育“三位一体”,由农业、自然及食品质量部统一负责,有效整合了资源,为“互联网+农业”的科技发展提供了便利。

荷兰4.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供养着1600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达到400人,和中国一样,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荷兰作为中国现代农业的他山之石,中国企业学习取经的同时,还与荷兰完成多项合作。

中粮集团作为肩负中国粮食安全国家队主力队员,在荷兰的投资可谓是极大手笔。2014年2月28日,中粮集团与荷兰粮食巨头Nidera签署协议,以12亿美元收购nidera51%的股权

Nidera成立于1920年,是全球知名的国际农产品及贸易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聘用着大约3800名员工,年销售额超过170亿美元,在18个主要进出口国家从事当地分销和国际贸易业务,主营谷物、油脂油料、农业投入产品以及生物能源产品,售往全球超过60个国家。中粮就此成为Nidera的控股股东,成为可以与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四大国际垄断粮商相匹敌的大粮商。

中粮并购荷兰企业,一是想成为国际粮食大佬,为中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谋得重要地位;二是想借助粮食大佬的国际地位把荷兰先进的农业发展经验带回国内,为中国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之路找到可借鉴的成功模式。

另外,中粮此次在荷兰并购成功再次表明荷兰政府对中国企业和中国投资的开放度和热忱度。近年来,中国投资荷兰农业的企业越来越多,并购整合也很顺利。荷兰有不同的农业部门,涵盖了家畜养殖和植物栽培业,比如耕作农业、乳品业、温室养殖、植树和养猪等。在专业技术、基础设施、食品加工业、商业和物流业方面,荷兰拥有极高的水平。截至2016年2月,已有近30家中国农业食品类企业在荷兰设立运营机构。

就农业而言,荷兰与中国既有共同点,又存在显著差异。然而,总体来看,荷兰农业的发展质量要明显高于中国。中国能否复制荷兰的高效农业道路?目前,中国农业与互联网的结合还局限在电商上,例如生鲜O2O、B2B、B2C,随着资讯数据化,生产数据化,实时监控等互联网技术与农业应用的深度融合,将产生难以想象的更大的业务空间,这对企业和资本都将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