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楚结合:巴人在长阳

巴、楚结合:巴人在长阳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这里的荆楚联称,并不是单一的指楚,而是指荆、楚两个部族。这一文一武相配合,为巴军所独有,是其他武装所不及的。从以上情况,我们不难看出,荆地的巴军是强大的,经济实力是雄厚的,巴人的文化也是先进的。[3]楚国的强胜,无疑是始于春秋前期。因巴人在百濮民族中人数最多,力量最强。

巴、楚结合:巴人在长阳

前面提到,荆地民族或南蛮,其族系虽然较多,但主要的还是巴人。大家知道,巴人的历史比楚人要早得多,如《山海经·海内经》载有“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这里所说的巴人,应该说是相当早的,至迟与黄帝同时,甚至比黄帝还要略早一点,因是伏羲之后,是传说中的“三皇”时代。若从《山海经·海内南经》有“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的记载看,至迟在夏代初年就有巴的存在,所以夏后启才任用孟涂去作巴的祭司,主宰巴人的诉讼大权,实际成为巴人的酋长。另据《华阳国志》有“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的记载看,亦表明在距今4100年的夏禹以前就有巴族的存在。再从考古材料看,在商代甲骨文中也有“壬申卜,争,贞令妇好从沚伐巴方,受又!”和“辛未卜,争,贞妇好其从沚伐巴方,王自东受伐蚩阱,于妇好立”及“□□卜,□,贞王佳妇好令沚伐巴方,弗其受有又”等的记载,说明在商代中晚期巴人的势力已很强大,甚至已威胁到殷商的安全,所以才有殷商多次伐巴方的记载。当然,在《诗经·商颂·殷武》中也有“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的记载,这说明楚在这时也有相当的实力,对殷商也有一定的威胁。不过,这里的荆楚联称,并不是单一的指楚,而是指荆、楚两个部族。因荆在汉水以南,楚在汉水以北,荆、楚同在殷商的西南,又都是殷商王朝征讨的对象,所以这里出现荆、楚联称就不奇怪了。实际上这时荆族的势力比楚族要大的多,因荆族的地域范围比楚族的大,部族内的成分也不像楚那样单一,而是一个多民族的联合体,当然主要的是巴人。例如,到了商末周初时期,周武王率领的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国联军”去克商,全部是巴人,[2]而无楚军。巴军作战的勇猛,在《华阳国志》中有“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的一段记载可以为证。这里明显反映出巴军不仅战斗力很强,而且文化也高,战场上不仅用戈矛攻击敌军,而且还可用歌舞去瓦解敌军的斗志。这一文一武相配合,为巴军所独有,是其他武装所不及的。

从以上情况,我们不难看出,荆地的巴军是强大的,经济实力是雄厚的,巴人的文化也是先进的。如鄂西清江长阳香炉石遗址,出土大量早商和西周时期巴方或巴国甲骨,以及我国最早的西周初年的陶印章,就是巴人有较高文明程度的有力证明。这时的楚人虽已南迁到荆地的北部,即当时“八国联军”之首的庸国地区范围内,但力量是薄弱的,生产技术是低下的,文化上也是比较落后的。因在西周时期的楚,还是“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说明当时的楚国根本没有像样的青铜铸造业可言。尽管在殷商中晚期楚已有一定力量为殷商所忌,但同巴军的实力相比,则不足为提。楚国进入青铜时代不早于西周晚期。[3]楚国的强胜,无疑是始于春秋前期。到了春秋中晚期楚庄王饮马黄河陈兵周郊,问鼎轻重时已发展到了威胁周天子的地步。这里,不禁使人要问,究竟是何原因使得楚国在春秋时期发展如此之快呢?这除了楚建立和巩固了自己强有力的一套政权机构和军事组织以及青铜铸造业的突飞猛进之外,还主要得力于春秋之前300余年在荆地江汉平原地区所实行的有利于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各项政策,团结了诸多的异族民众,吸收了各民族的先进技术,提高了生产力,为春秋时代出现的楚国经济、文化大发展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如《史记·楚世家》记载西周晚期的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就说明楚当时一方面实行睦邻友好、宽农宽民政策,深得江汉地区的民心,一方面又连续兼并异族国家,不断扩大自己的版图和力量,为春秋时代全面征服南方、称霸中原创造了条件。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楚最先兼并的国家,都是百濮民族,也可以说主要是巴人。因巴人在百濮民族中人数最多,力量最强。如前面提到的周武王克商率领的八国武装,都是巴人,而庸国是八国之首,力量当应最强,可楚征伐和兼并的国家恰恰就有庸国,难怪楚兼并庸国之后,国力就立即强大起来。后到春秋末年,楚兼并的国家就达四五十个之多。

这里,我们还可以从《左传》昭公九年“自武王克商以来,巴濮楚邓吾南土也”的记载,说明巴是南方最强大的民族,远非楚人可比。巴不仅人多,地域也大,这从巴人活动过的地方所留下的古地名,就一目了然。如“荆东北的大别山又名巴山,山出巴水。[4]荆西北有大巴山,荆东赣江上有巴丘,荆州腹地云梦大湖,亦名“巴丘湖”[5],湖滨有县晋初曰巴陵,县境有巴丘城,鄂南松滋县有巴山,山下有巴复村,鄂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隋时为巴山县,县北有巴山[6]等,都是曾有巴人居住过而得名。(www.xing528.com)

不用说,以上巴人的地域范围,后来几乎全部成了楚国的版图。楚国占有巴地和巴人,是其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是克服了重重困难,进行了坚忍不拔和顽强斗争才发展起来的,这样的民族,最知道创业的艰难,也最珍惜奋发图强所取得的成绩,他们在成功之后,最懂得团结争取异族民众的重要,也最善于总结成功与失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当他们获得巴人的广大地域以后,比楚人多得多的巴人也就变成了楚国的臣民,这样楚国的人口就大大增加,生产力也就大大地增强,加之巴人一向就有吃苦耐劳、努力进取的拼搏精神,只要楚人能善待他们,他们也就能继续发挥才智,与楚人一道共同建设新的国家。所以有学者在谈到楚对中华民族的杰出贡献中,应包含着古代巴人的辛劳。[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